三、革新求变的后期词: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的悲歌
明万历以后的70余年间,腐朽统治臻于极致而最终导致朱明王朝土崩瓦解。与此相反,词学跌入衰敝的谷底却又绝境逢生。在一片颓废之中,陈子龙对明词的历程作了正确的评估,对词学凋敝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反思。其《幽兰草·题词》指出:词作妙在“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然诚意(刘基)音体俱合,实无惊魂动魄之处;用修(杨慎)以学问为巧,便如明眸玉屑、纤眉积黛,只为累耳;元美(王世贞)取境,似酌苏柳间,然如凤凰桥下语,未免时坠吴歌。”这些大家巨手,尚且未能找到词的感觉,难怪一代明词鲜有建树了。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为词风的转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为清词的中兴拉开了序幕。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又字人中,号大樽。籍贯云间,即今上海松江县。陈子龙、宋征璧宋征舆兄弟、李雯、夏完淳等,词风相近,词学主张相同,又都属当时的松江府治,故有云间派之称。他们推崇南唐、北宋的词,词题以闺情、咏物、感怀居多,但亦讲究寄托。例如陈子龙的《浣溪沙·杨花》:
百尺章台撩乱吹,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怨他飞。 淡日滚残花影下,转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借杨花写章台女子漂泊风尘的身世,对她们既怜爱又幽怨的情思流转于字里行间。“天涯心事少人知”的叹息声中,不仅有情愫难通的感慨,更有知音难得的孤寂。这种失落和痛苦似已超出一般的情爱与眷念,而带有对时局纷然、流离无所的伤悲。
以隐托的物象写家园的艰危,借自然之事传颠覆之忧,是陈子龙词的一大特征。请看《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全词用比兴手法,借风雨摧残韶华,暗寓满清横扫江南,致使乾坤板荡。自己有心护花,却回天乏力。面对梦绕魂牵的故国神州,只有杜鹃啼血的哀恸。
类似的情境,亦见于夏完淳(1631—1647)的词中,例如《一剪梅·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穷,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夏完淳系陈子龙的学生,甲申之后,师生歃血为盟,誓死抗清,最后也于同一年赴难。陈子龙就义时39岁,而夏完淳仅17岁。其志既未得而申,其才亦未能纵横以逞。倘若天假以年,他们本可将云间词风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云间词派的李雯(1608—1647)、宋征舆(1618—1667),早年与陈子龙齐名,并称“云间三子”。李、宋因屈志失节,品格上与陈子龙判若云泥,为人所轻。不过,他们的才情并不亚于陈子龙,对词风的转变也有一定的贡献。其仕清后的词作,亦曾流露出一种愧疚之情。例如李雯《浪淘沙·杨花》:(www.xing528.com)
金缕晓风残,素雪晴翻。为谁飞上玉雕阑?可惜章台新雨后,踏入沙间。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暗处消魂罗袖薄,与泪偷弹。
同是咏杨花,这里表现的却是“踏入沙间”的懊悔。对比慷慨就义的旧时盟友,他们不能无愧于心。暗处消魂,潸然落泪,应是堕溷之哀,不无难言之隐。
云间词派兴于多事之秋,本以艺术探求启其端,却因政治动荡终其局。它为时虽短,却振词坛一代之衰,导清词中兴之先路,对词风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其历史贡献不容低估。
与陈子龙、夏完淳同时的还有一批抗清志士,虽不属于云间词派,亦以其血透纸背、磊落悲壮的爱国词章,敲响了末世警钟,震动了晚明词坛。最突出的有孙承宗(1563—1638)的《塞翁吟》、《水龙吟》、《阳关引》,徐石麒的《拂霓裳》、吴昜的《满江红》等。试以张煌言《满江红》为例: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歃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这道词步和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原韵,写得同样激昂慷慨。山河变色的悲痛,舍身报国的壮怀,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思考题]
1.如何评价元明词?
2.萨都剌词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3.试述明词的创作历程。
4.云间词派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