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慷慨纵横的辛派词人
《四库全书总目·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依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的“辛派”,主要人物有陈亮、刘过等。辛派词人远承苏轼而近学辛弃疾,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应是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寓居芜湖,因号于湖居士。词集名《于湖词》。张孝祥词以学东坡而闻名,据说他“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何如?”其“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气质与东坡为近,其词“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的特点与东坡“同一关键”(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其代表作有《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据与张孝祥同时人所撰的《朝野遗记》所载,这首词作于张浚建康留守席上,“歌阕,魏公为罢席而入”(《说郛》卷二九)。可见此词之感染力。读张孝祥的词,“使人奋然有禽灭仇虏,扫清中原之意”(朱熹《书张伯和诗词后》,载《晦庵题跋》卷三),词体面貌遂为之一变。南宋末周密编《绝妙好词》,专收南宋词,而张孝祥在所收132人中,被列为第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和影响。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少喜谈兵,下笔千言立就,有国士之目。词集名《龙川词》。叶适说:“每一章就,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书龙川集后》)周密说:“龙川好谈天下大略,以节气自居,而词亦疏宕有致。”(《词林纪事》卷一一引)陈亮与辛弃疾交宜甚笃,曾经鹅湖聚会,以词酬唱,为词史上盛事。陈亮词风豪放如稼轩,而又在词中议论纵横。如其《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www.xing528.com)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东流。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词中慨叹南宋朝廷不思恢复,以屈辱换取苟安,下片则表达了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气概。陈廷焯说换头五句“精警奇肆,几于握拳透爪,可作中兴露布读”(《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亮以词为武器、为号角,却往往剑拔弩张,不免有失词的深蕴。沈曾植谓其:“终不堪与稼轩同日语,非嫌其面目粗,嫌骨理粗耳。”(《海日碎金·刘融斋〈词概〉评语》)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四举不第,一生布衣,放浪江湖。词集有《龙洲词》。刘过对辛弃疾十分崇拜,其《呈稼轩》诗道:“书生不愿黄金印,十万提兵去战场。只欲稼轩一题品,春风侠骨死犹香。”黄昇说:“改之,稼轩之客”,“其词多壮语,盖学稼轩者也。”(《花庵词选》)下面这首《沁园春》即是“寄辛承旨”的: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画图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此词构思极为奇特。将先后相隔几百年的白居易、林逋和苏轼汇聚一起,巧借三人的诗句来对话。此词有稼轩词狂放而又幽默的影子,风格、结构都与辛弃疾的《沁园春》(杯汝前来)近似。不过,刘过之效仿辛弃疾,往往仅得形似,“虽颇似其豪,而未免于粗”(陈模《论稼轩词》《怀古录》卷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