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的结拍: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词的结拍: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拍往往是一首词成败的关键。所以前人认为,发端难,结拍更难。好的结拍,犹如“临去秋波那一转”,勾魂摄魄,令人执卷留连;草草结拍,则可能令全词失色,甚至前功尽弃。一般认为,结拍有情结和景结两种。故刘永济《词论》云:“情结以动荡见奇,景结以迷离称隽。”除了上述几种特定的结拍外,其余大都可归于此类,即结句不拘定式,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词的结拍: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四、词的结拍

结拍,又名“歇拍”、“煞拍”。结拍往往是一首词成败的关键。所以前人认为,发端难,结拍更难。好的结拍,犹如“临去秋波那一转”,勾魂摄魄,令人执卷留连;草草结拍,则可能令全词失色,甚至前功尽弃。一般认为,结拍有情结和景结两种。故刘永济《词论》云:“情结以动荡见奇,景结以迷离称隽。”其实,结拍还可作更细致的划分:

其一,情结式。以情语收束全词,可以使题旨更为醒豁,更加神完气足。如陆游钗头凤》诉说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上片结以“错、错、错”,下片结以“莫、莫、莫”,使人们恍惚看到作者那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悔恨和那种欲罢不能又不得不罢的苦痛。至于是莫再提、莫相思、还是莫忘情,尽由读者去想象。

其二,景结式。以景语收束全词,融情于景往往能产生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不尽意于缥缈天地间的效果。如李白忆秦娥》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结拍,既气象雄浑,又寄慨遥深,无数兴废之感,尽在夕照之中。

其三,喻结式。以比喻作结,可以使难状之景、难言之理、难申之情,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李煜虞美人》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结,贺铸《青玉案》结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将原本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了,而且拓宽了词的意境,加强了表现力。

其四,论结式。以议论作结,往往能扩大词旨,深化词意,加强某种哲理。如秦观《鹊桥仙》结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惊人之语,独创之见,让人领悟爱情的真谛:只要曾经拥有,便是天长地久。(www.xing528.com)

其五,问结式。以反问作结,问话本身便是答案,因而加强了语意,增加了概括力。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在陈述了晚年种种凄切后,结句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秦观《踏莎行》倾吐流放之苦后,结句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不字字千钧,有无可置疑的力量,有无比丰富的内涵。

其六,祈想式。在情感抒发欲了未了之时,以思维想象作结。能收到余味无穷的效果。有的结以祝愿,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的结以希望,如王观《卜算子》:“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有的结以无奈,如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有的结以推想,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凡此,都有余音袅袅、情思绵绵之妙。

其七,对比式。它本身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结拍与前文相对比,例如辛弃疾破阵子》本为赋壮词,前面写点兵出征,建功立业,显得酣畅淋漓,志得意满,就在“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高潮处,反跌为“可怜白发生”!由此表明上文所写不过是一种愿望,从而使理想的情景与现实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是结拍两句本身互相对比映衬,如陆游《诉衷情》“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辛弃疾《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等,都是典型之例。

其八,无定式。除了上述几种特定的结拍外,其余大都可归于此类,即结句不拘定式,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或以人物活动结尾,如苏轼《浣溪沙》“敲门试问野人家”,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或以主观体验收束,如陈与义《临江仙》“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晏殊《玉楼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以客观描写歇拍,如欧阳修《玉楼春》“梦又不成灯又烬”。同样,以上结拍的类别不是绝对的,正如不同的起法一样,互相兼容,彼此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