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体主唐,古体主选:刘因等元代诗人
金代诗人或以北人学南,或本南人入北,故推宗苏黄,亲和宋诗。然而,南宋诗评家严羽对苏黄已表不满,标举汉魏盛唐。元好问亦对江西派进行抨击。到元代,诗人便厌弃宋诗,而效法唐音。元初王恽提出“宗唐”,仇远更提出“近体主唐,古体主选(《昭明文选》)”,大体上确定了元诗的发展方向。
初期唯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人,有《静修先生文集》。诗笔雄健,各体诗皆有可观。名篇如: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白沟》)
“白沟”本为宋辽之界河,诗中通过咏叹宋对辽、金妥协,致使边界南移江淮的史实,抒发历史感慨,发人深省。
中叶诗人有并称四大家的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总体说来,以绮丽秀淡见长,却不免气格较弱。而萨都剌(1305?—1355?),字天锡,号直斋,有《雁门集》。所作七绝清旷有致,风神跌宕,尤长于北方风物的描写。如: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上京即事》)
此诗描写元蒙皇族子弟在上京打猎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北国风光和狩猎场面,洋溢着快乐与豪情。
元末名气最大的诗人是杨维桢(1296—1370)。他“掇锦囊(李贺)之逸藻,嗣玉溪(李商隐)之芳润”,好为乐府,诗多奇诡,间失之佻滑,然而他的《海乡竹枝歌》、《西湖竹枝词》、《吴下竹枝词》,皆嗣响刘禹锡,扩大了七绝中“竹枝”一体表现的领域,使之成为七绝中一大派别。同期杨允孚《滦京杂咏》大型组诗虽不以“竹枝”为题,而描写北方风土人情,其精神与《竹枝词》实一脉相通。(www.xing528.com)
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儿把锄耙。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杨维桢《海乡竹枝歌》)
汲井佳人意若何,辘轳浑似挽天河。我来濯足分馀滴,不及新丰酒较多。(杨允孚《滦京杂咏》)
这两首诗分别用白描手法写海乡妇女耙盐劳动的艰辛,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匮乏,皆以异域风俗动人,为读者打开了新的窗口,开拓了前所未有的题材领域。
此外,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有王冕(1287—1359)题画绝句。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王冕所画梅花,即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他的咏梅诗,也显示着诗人的高尚情操,能使读者受到精神的陶冶。
元人由宋返唐,纠补宋人以文为诗的某些偏弊,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特殊政治气候环境的影响,元诗表现的生活视野较为狭窄,诗人学唐还普遍地停留在摹拟的层次上,总体成就反而在宋诗以下。陶瀚说:“论气格则宋诗辣、元诗近甜,宋诗苍、元诗近嫩,论情韵则元为优。”而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宋人调甚驳,则材具纵横,浩瀚过于元;元人调颇纯,而材具局促,卑陬劣于宋。”(《诗薮》外编卷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