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五言四句体与南朝乐府

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五言四句体与南朝乐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朝乐府民歌大约有500首,大部分属于清商曲辞,主要有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当时以《子夜歌》为代表的歌辞大都是五言四句体。不过,这种体裁的小诗形成气候,却是在南北朝时代,特别是南朝乐府之中。《杂曲歌辞》中有一篇《西洲曲》,堪称南朝乐府的杰作。这首五言诗四句一节,共32句,仿佛由八首五言四句体联缀而成。

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五言四句体与南朝乐府

一、五言四句体和南朝乐府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关,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南朝乐府民歌大约有500首,大部分属于清商曲辞,主要有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吴歌产生于长江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吴歌原是徒歌,采入乐府始配乐歌唱。吴歌产生的时代以东晋和宋居多。西曲是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而以江陵为中心;在唱法上与吴歌不同。此外,西曲的时代比吴歌稍晚,以齐、梁居多。

东晋以来,长江流域经济活跃,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宋文帝时出现经济上升的势头,富庶的地区首推荆州扬州,齐初几十年也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当时繁荣的城市生活奢靡成风,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竞相夸大,舞女成群,互有争夺,音乐文艺蓬勃发展。南歌多半出自商人、妓女、船户和市民,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与《诗经》、汉乐府颇有异同。

“歌曲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当时以《子夜歌》为代表的歌辞大都是五言四句体。这种五言四句体,在汉代民间歌谣中已有少量出现(如《藁砧诗》),其体裁还可溯源到《诗经》的每章四句。不过,这种体裁的小诗形成气候,却是在南北朝时代,特别是南朝乐府之中。这种诗体恰好符合新体诗篇幅趋短的走向,所以为当时诗人乐用,最终形成为五言绝句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同前)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www.xing528.com)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同前)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懊侬歌》)

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明媚秀丽的江南风光与柔情绮思表里融洽,与汉魏古歌和北歌相比,是一个很大的优长。第二,比兴和双关手法的运用,双关语是利用同音字构成的,比如莲花的“莲”和怜爱的“怜”,“莲子”和“怜子”,丝线的“丝”和相思的“思”,篱笆的“篱”和离别的“离”等,增加了语言的活泼和委婉。第三,多代言体和问答体,南歌多用女子独白的语气写来,设为问答的也不少,此外还有连章体。

《杂曲歌辞》中有一篇《西洲曲》,堪称南朝乐府的杰作。这首五言诗四句一节,共32句,仿佛由八首五言四句体联缀而成。这种体制当由连章体演变而成。全诗如下: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诗以长江中游明丽的自然风光,如西洲、渡口、桥头、南塘、乌臼、红莲等等场景风物,衬托水乡男女在采莲季节的生活和情思。富于暗示性的诗句和欲断还连的诗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中人一往情深而又欲言难言的内心活动。其中有不少律句,表现出新体诗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