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地相思与伤时失志:“十九首”的内容
“古诗十九首”各首独立成篇,整合而观,它们又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中下层文士的苦闷、牢骚和不平。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屈原赋所表达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已迥乎不同。是寒士之歌,而非志士之歌,却更接近普遍的人情。从内容题材上看,“古诗十九首”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思妇游子之歌。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比较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莫过于夫妻、朋友,由于兵役、徭役或游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被隔断,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表现别离情绪的。具体到游学者,对于漂泊之感、夫妇分居之苦,更有切身体验。所以思妇游子之悲,遂成为“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一个主要内容。游子之悲与思妇之怨,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之辞甚至多于游子之辞,实际是文人的代言之作。把一种苦闷从男女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在内容上就显得更加丰富,在艺术上也更加动人。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爱情神话传说,因为家喻户晓,所以一提到它,就会引起在长时间里积累起来的丰富联想和感情。《迢迢牵牛星》以女方的哀怨为主,属于思妇之辞。却借天上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苦,形象性和概括力更强。“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之歌,开拓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形成了两个传统的主题:一是羁旅行役题材,一是宫怨闺怨题材,影响是深远的。
第二类,伤时失志之作。汉代,尤其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相干政,为政者安插亲信、亲属,以巩固其政治地位,大大影响了一般士人正常的进身之路,在中下层士人中就产生了许多伤时失意的作品,有的愁荣名不立,有的恨知音稀少,有的愤慨世态炎凉,有的叹老嗟卑,总之是表现着他们的内心苦闷、彷徨和不满。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依附性和两重性,这种不满又并没有指向对制度的批判,而是表现为找不到出路的、颓唐悲观的人生感喟。这种感喟往往和时序流逝的感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较之常人更为强烈的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当及时行乐的消极观念:“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凡此不免有消极影响,但也有一定认识价值。
从思想内容上看,“古诗十九首”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作者都不同程度地受过道家和名理思想的熏陶,对人生价值和人生归宿这两个问题进行思索,并使这种思考上升到了哲理高度。如“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等,“皆透过人情物理,立言不朽,至今读之,犹有生气。每用于结句,盖全首精神专注末句。其语万古不可易,万古不可到,乃为至诗也”(沈用济、费锡璜《汉诗说》)。“此皆昔人甘苦论定之言”,令人“冷水浇背,卓然一惊”(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www.xing528.com)
诗中表现的人生态度,从总体上讲很低调。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人认识到宗教迷信的虚伪——“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驱车上东门》),进而大胆暴露了在传统观念上被认为是不可告人的思想:“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今日良宴会》)“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不如饮美酒,服被纨与素。”(《驱车上东门》)如此放言无惮,虽志趣不高,却说得快意当前。因为没有客气假象,所以王国维说:“但觉其亲切动人”,“但觉其精力弥满”而“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人间词话》)
更有价值的是,“古诗十九首”在男女相思情爱方面表现出一种纯真质朴之情:“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客从远方来》)这种刻骨铭心的深情,磐石一样坚定的情爱,被表现得力透纸背,它和“空床难独守”的情感,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冰炭不相容,但在标榜人性的精神实质上却有相通之处。
其表现怀人之情更耐人玩味的是《涉江采芙蓉》与《庭中有奇树》,它们是“十九首”中最短的两篇,诗皆由采花而怀人,把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连在一起,情调古朴。引前一首于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此诗以“所思在远道”一句为转折,有力地表达了“同心而离居”的苦恼。诗中如“涉江”、“芙蓉”、“兰泽”、“采之欲遗谁”、“长路漫浩浩”等,点化《楚辞》入妙,使诗中弥漫着芬芳馥郁的气息。后诗笔法安详,由树到花、由花到人缓缓写来,最后才揭出幽闺怀人的主题,表现了很深的思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