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楚辞的体制与辞赋对比

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楚辞的体制与辞赋对比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辞体的用韵,与《诗经》略同,大体偶句用韵,不过以四句二韵为定则。因此,楚辞以抒发感情为主;汉赋则设为问答,铺陈词藻,以叙事述物说理为主。“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

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楚辞的体制与辞赋对比

二、楚辞的体制及辞赋之辨

屈原以前的贵族文人之作,如《雅》、《颂》诗和铜器铭文,基本上采用四言格调,与民间的口语脱离。屈原则取法民间的楚歌,突破四言的格式,在五、七言诗产生之前,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辞体。

辞体的篇幅一般较长,其章节不用叠咏,而别饶唱叹之姿。《诗经》所用的语辞杂多,到楚辞却规范化地突出了一个“兮”字,约相当于今日之“啊”,用以协调音节。辞体的章法,与《诗经》不同,《诗经》每首分成几章很清楚,辞体一般没有明确的分章。辞体的用韵,与《诗经》略同,大体偶句用韵,不过以四句二韵为定则。而每节四句,句句押韵的,也间或有之。

辞体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其句法参差灵活,较多地使用六言,也有四言、五言、七言不等。大体两句一联,形成唱叹。具体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六言句,句中嵌有虚字,奇句之末加语助词“兮”,如:“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离骚》)第二种是五言或六言句,每句的句中加“兮”字,如:“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第三种大体为四言句,在偶句末加“兮”字(或“些”字、“只”字),如:“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华,纷其可喜兮。”(《九章·橘颂》)此外还有少数变例。(www.xing528.com)

辞在汉代一般又被称作赋,如《史记·屈贾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说宋玉等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汉书·艺文志》称“屈原赋二十五篇”。因此向来也有“屈赋”、“骚赋”、“楚赋”等名称。但事实上,辞、赋虽然并称,虽然在形式上有承继关系,但仍不宜混为一谈。

大较而言,辞先而赋后。从辞到赋,基本上是一个从诗体转变为文体的发展过程。因此,楚辞以抒发感情为主;汉赋则设为问答,铺陈词藻,以叙事述物说理为主。刘熙载说:“楚辞按之而逾深,汉赋恢之而弥广。”“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艺概·赋概》)就是基于上述质的区别而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