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台表演的写意特征
“写意”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戏剧本是一种摹拟和“再现”生活的艺术形式,包括乱弹在内的中国戏曲也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描摹刻画。但戏曲反映生活的方式大不同于话剧(不包括近年来的一些实验性话剧)。话剧是以“写实”方式反映生活,从人物的装扮、言行到舞台布景,都力求“逼似”于对象原貌。戏曲也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但歌舞手段的突出使用决定了舞台形象必然与生活对象在外观上有种种“不似”。然而歌舞化的“唱念做打”又可更直接、更有力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这种艺术方式本身也可体现创作者对于生活对象的独特感受,这便是戏曲的“写意”。举例说,戏里时有这样的情形:一对青年男女初次见面,彼此同时偷眼看对方,就在两人的目光相碰的一瞬,小锣配上一记——“台”(两人同时一惊,又都连忙缩回目光)——这一记“台”就像爆出一朵小火花,不仅强调出两人心态的“不自然”,而且手法本身也很有意味。视线相触当然不会发声,因此那一记小锣不是“写实”,而是写意传神之笔。推而广之,把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言谈话语乃至心理活动都形诸舞咏,用“唱念做打”体现在场上,其基本方法都是写意。再举河南梆子《穆柯寨》里的一个片断为例。杨宗保和穆桂英刀枪并举,正要厮杀,但两人一照面,忽然互生好感,于是你一句我一句唱了起来:
杨:女将长得好齐整,
穆:小将生来真威风。
杨:七星盔来锦绣甲,
穆:连环宝甲耀眼明。
杨:身骑追风桃花马,桃花马铃响叮咚。
穆:响叮咚,响叮咚,千里马宛似小白龙。(www.xing528.com)
杨:驰马如飞——
穆:箭法好,开弓放箭——
杨:似流星。年纪不过十八九,
穆:看他不过二十零。
……
本来两人就要性命相拼,戏里却让他们停下来先唱——唱的不是两人的对话,而是他们的内心活动(对对方的“第一印象”和自己的心驰神往),而且二人各表心事,观众听得见,他们互相却“听不见”(这种处理行话叫“背躬”)。这些都与生活原型完全“不似”。但这段对唱对两人心中忽然泛起的情感波澜来了个“大特写”,极有韵致,显然也是典型的传神写意笔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