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构崭新的人物体系
在人物刻画方面,《桃花扇》也取得突破性成就。以往的戏曲作品,大多写生旦的悲欢离合,作品所展现的人物体系大多具有“单一集中”的特点。所谓“单一”,指剧中人物不管多少,紧紧围绕“一人一事”而出现;所谓“集中”,指剧中的各种事件,各种人物无不集中在“一人一事”的发展线上,很少立体式的交叉安排。正如李渔所言:“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以其始终无二事,贯串只一人也。”(《闲情偶寄·减头绪》)《桃花扇》所写的人物有30个(短时出场和没有名姓的除外),这是一个庞大复杂,不容易表现的人物体系。为使各个人物行踪有数,脉络分明,创作前作者先有一个名为“桃花扇纲领”的设计方案,把人物分为左部、右部、奇部、偶部、总部共5组。左部、右部各设四“色”(共16人)为一类,用来写离合之情。奇部、偶部各设四“气”(共12人)为一类,用来写兴亡历史。总部设经星、纬星各一(共2人)。经星的作用在于“总结兴亡之案”,纬星的作用在于“细参离合之情”。像《桃花扇》这种“左右分明,奇偶得体,全部人物总系经纬”的人物结构,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它与在此之前刻画人物众多,但不少人物面目欠清晰的《鸣凤记》和《清忠谱》比较,确实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梁廷柟《曲话》卷三说:“《桃花扇》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
除以上成就,《桃花扇》在道具运用、曲辞写作方面也功力非凡。难怪剧本脱稿,立即轰动京城,并获得如梁廷柟、王季烈等曲评家一致的称赞。
[思考题]
1.《桃花扇》如何揭示明王朝覆灭的原因?
3.分析《桃花扇》艺术构思的主要特点。
4.《桃花扇》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主要参考书目]
1.《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商务印书馆1954
2.《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商务印书馆1958
3.《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 中华书局1958
4.《全元戏曲》(第九卷) 王季思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中国戏曲选》 王起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6.《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钱南扬校注 中华书局1979(www.xing528.com)
7.《元本琵琶记校注》 钱南扬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牡丹亭》(校注) 徐朔方 杨笑梅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9.《长生殿》(校注) 徐朔方 杨笑梅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0.《桃花扇》(校注) 王季思 苏寰中 杨德平合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1.《南词叙录》 (明)徐渭著 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辑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12.《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 郭汉城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13.《戏文概论》 钱南扬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南戏新证》 刘念兹著 中华书局1986
15.《南戏论集》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16.《琵琶记资料汇编》 侯百朋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17.《南戏研究变迁》 金宁芬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18.《中国戏剧学通论》 赵山林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许多戏曲研究通史,工具书和文学史著作,上编已列,可参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