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中的清丽流畅曲词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中的清丽流畅曲词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一是作者善于糅合唐诗、元曲的特点,从而创作出一种既合乎戏曲文学之“通俗”要求,又体现中国诗词之“优雅”风格的戏剧语言。如下所选的第三十八出《弹词》,就是被历代曲家所称道的“绝唱”之一。今日乃青溪鹫峰寺大会,游人甚多,不免到彼卖唱。小生李謩,向在西京留滞,乱后方回。[七转]破不刺马兔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

三、曲词清丽流畅

《长生殿》的语言以清丽优美、自然流畅见长。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一是作者善于糅合唐诗、元曲的特点,从而创作出一种既合乎戏曲文学之“通俗”要求,又体现中国诗词之“优雅”风格的戏剧语言。二是作者比较注重从不同的人物和环境着眼,创作出符合人物此时此心和此情此境的戏剧语言。如下所选的第三十八出《弹词》,就是被历代曲家所称道的“绝唱”之一。

(末白须、旧衣帽抱琵琶上)“一从鼙鼓起渔阳,宫禁俄看蔓草荒。留得白头遗老在,谱将残恨说兴亡。”老汉李龟年,昔为内苑伶工,供奉梨园,蒙万岁爷十分恩宠。自从朝元阁教演《霓裳》,曲成奏上,龙颜大悦,与贵妃娘娘各赐缠头,不下数万。谁想禄山造反,破了长安,圣驾西巡,万民逃窜。俺每梨园部中,也都七零八落,各自奔逃。老汉来到江南地方,盘缠都使尽了,只得抱着这面琵琶,唱个曲儿糊口。今日乃青溪鹫峰寺大会,游人甚多,不免到彼卖唱。(叹科)哎,想起当日天上清歌,今日沿门鼓板,好不颓气人也。(行科)

[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萧也那乞丐。

[梁州第七]想当日奏清歌趋承金殿,度新声供应瑶阶。说不尽九重天上恩如海:幸温泉骊山雪霁,泛仙舟兴庆莲开,玩婵娟华清宫殿,赏芳菲花萼楼台。正担承雨露深泽,蓦遭逢天地奇灾。剑门关尘蒙了凤辇鸾舆,马嵬坡血污了天姿国色,江南路哭杀了瘦骨穷骸。可哀,落魄,只得把《霓裳》御谱沿门卖,有谁人喝声采!空对着六代园陵草树理,满目兴衰。

(虚下)(小生巾服上)“花动游人眼,春伤故国心。《霓裳》人去后,无复有知音。”小生李謩,向在西京留滞,乱后方回。自从宫墙之外,偷按《霓裳》数叠,未能得其全谱。昨闻有一老者,抱着琵琶卖唱。人人都说手法不同,像个梨园旧人。今日鹫峰寺大会,想他必在那里,不免前去寻访一番。一路行来,你看游人好不盛也。(外巾服,副净衣帽,净长帽、帕子包首,扮山西客,携五扮妓上)(外)闲步寻芳惜好春,(副净)且看胜会逐游人。(净)大姐,咱和你及时休空过,(五)客官,好听琵琶一曲新。(小生向副净科)老兄请了。动问这位大姐,说什么“琵琶一曲新”?(副净)老兄不知,这里新到一个老者,弹得一手好琵琶。今日在鹫峰寺赶会,因此大家同去一听。(小生)小生正要去寻他,同行如何?(众)如此极好。(同行科)行行去去,去去行行,已到鹫峰寺了。就此进去。(同进科)(副净)那边一个圈子,四围板凳,想必是波。我每一齐捱进去,坐下听者。(众作坐科)(末上见科)列位请了,想都是听曲的。请坐了,待在下唱来请教波。(众)正要领教。(末弹琵琶唱科)

[转调货郎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的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外)《天宝遗事》,好题目波。(净)大姐,他唱的是什么曲儿,可就是咱家的西调么?(丑)也差不多儿。(小生)老丈,天宝年间遗事,一时那里唱得尽者。请先把杨贵妃娘娘当时怎生进宫,唱来听波。(末弹唱科)

[二转]想当初庆皇唐太平天下,访丽色把蛾眉选刷。有佳人生长在弘农杨氏家,深闺内端的玉无瑕。那君王一见了欢无那,把钿盒金钗亲纳,评跋做昭阳第一花。

(丑)那贵妃娘娘,怎生模样波?(净)可有咱家大姐这样标致么?(副净)且听唱出来者。(末弹唱科)

[三转]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真个是花输双颊柳输腰。比昭君增妍丽,较西子倍风标,似观音飞来海峤,恍嫦娥偷离碧霄。更春情韵饶,春酣态娇,春眠梦悄。总有好丹青,那百样娉婷难画描。

(副净笑科)听这老翁说的杨娘娘标致,恁般活现,倒像是亲眼见的,敢则谎也。(净)只要唱得好听,管他谎不谎。那时皇帝怎么样看待他来,快唱下去者。(末弹唱科)

[四转]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没两,镇日里高擎在掌,赛过那汉宫飞燕倚新妆。可正是玉楼中巢翡翠,金殿上锁着鸳鸯。宵偎昼傍,直弄得个伶俐的官家颠不刺、懵不刺,撇不下心儿上。弛了朝纲,占了情场,百支支写不了风流帐。行厮并,坐厮当。双,赤紧的倚了御床,博得个月夜花朝同受享。

(净倒科)哎呀,好快活,听的咱似雪狮子向火哩。(丑扶科)怎么说?(净)化了。(众笑科)(小生)当日宫中有《霓裳羽衣》一曲,闻说出自御制,又说是贵妃娘娘所作,老丈可知其详?请唱与小生听咱。(末弹唱科)

[五转]当日呵,那娘娘在荷庭把宫商细按,谱新声将《霓裳》调翻。昼长时亲自教双鬟。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朱唇皓齿间。恰便似一串骊珠声和韵闲,恰便似莺与燕弄关关,恰便似鸣泉花底流澳涧,恰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缑岭上鹤唳高寒,恰便似步虚仙佩夜珊珊。传集了梨园部、教坊班,向翠盘中高簇拥着个娘娘,引得那君王带笑看。

(小生)一派仙音,宛然在耳,好形容波。(外叹科)哎,只可惜当日天子宠爱了贵妃,朝欢暮乐,致使渔阳兵起。说起来令人痛心也!(小生)老丈,休只埋怨贵妃娘娘。当日只为误任边将,委政权奸,以致庙谟颠倒,四海动摇。若使姚、宋扰存,那见得有此。(外)这也说的是波。(末)嗨,若说起渔阳兵起一事,真是天翻地覆,惨目伤心。列位不嫌絮烦,待老汉再慢慢弹唱出来者。(众)愿闻。(末弹唱科)

[六转]恰正好呕呕哑哑《霓裳》歌舞,不提防扑扑突突渔阳战鼓。刬地里出出律律纷纷攘攘奏边书,急得个上上下下都无措。早则是喧喧嗾嗾、惊惊遽遽、仓仓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銮舆后携着个娇娇滴滴贵妃同去。又只见密密匝匝的兵,恶恶狠狠的语,闹闹炒炒、轰轰剨剨四下喳呼,生逼散恩恩爱爱、疼疼热热帝王夫妇。霎时间画就了这一幅惨惨凄凄绝代佳人绝命图。

(外、副净同叹科)(小生泪科)哎,天生丽质,遭此惨毒。真可怜也!(净笑科)这是说唱,老兄怎么认真撑下泪来!(丑)那贵妃娘娘死后,葬在何处?(末弹唱科)(www.xing528.com)

[七转]破不刺马兔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半棵树是薄命碑碣,一抔抔土是断肠墓穴。再无人过荒凉野,莽天涯谁吊梨花谢!可怜那抱幽怨的孤魂,只伴着鸣咽咽的望帝悲声啼夜月。

(外)长安兵火之后,不知光景如何?(末)哎呀,列位,好端端一座锦绣长安,自被禄山破陷,光景十分不堪了。听我再弹波。(弹唱科)

[八转]自銮舆西巡蜀道,长安内兵戈肆扰。千官无复紫哀朝,把繁华顿消,顿消。六宫中朱户挂蟏峭,御榻傍白日狐狸啸。叫鸱鸮也么哥,长蓬篙也么哥。野鹿儿乱跑,苑柳宫花一半儿凋。有谁人去扫,去扫!玳瑁空梁燕泥儿抛,只留得缺月黄昏照。叹萧条也么哥,染腥臊也么哥!染腥臊,玉砌空堆马粪高。

(净)呸,听了半日,饿得慌了。大姐,咱和你喝烧刀子,吃蒜包儿去。(做腰边解钱与末,同五诨下)(外)天色将晚,我每也去罢。(送银科)酒资在此。(末)多谢了。(外)无端唱出兴亡恨,(副净)引得傍人也泪流。(同外下)(小生)老丈,我听你这琵琶,非同凡手。得自何人传授?乞道其详。(末)

[九转]这琵琶曾供奉开元皇帝,重提起心伤泪滴。(小生)这等说起来,定是梨园部内人了。(末)我也曾在梨园籍上姓名题,亲向那沉香亭花里去承值,华清宫宴上去追随。(小生)莫不是贺老?(末)俺不是贺家的怀智。(小生)敢是黄旛绰?(末)黄旛绰同咱皆老辈。(小生)这等想必是雷海青?(末)我虽是弄琵琶却不姓雷。他呵,骂逆贼久已身死名垂。(小生)这等,想必是马仙期了。(末)我也不是擅场方响马仙期,那些旧相识都休话起。(小生)因何来到这里?(末)我只为家亡国破兵戈沸,因此上孤身流落在江南地。(小生)毕竟老丈是谁波?(末)您官人絮叨叨苦问俺为谁,则俺老伶工名唤做龟年身姓李。

(小生揖科)呀,原来却是李教师。失瞻了。(末)官人尊姓大名,为何知道老汉?(小生)小生姓李,名謩。(末)莫不是吹铁笛的李官人么?(小生)然也。(末)幸会,幸会。(揖科)(小生)请问老丈,那《霓裳》全谱可还记得波?(末)也还记得,官人为何问他?(小生)不瞒老丈说,小生性好音律,向客西京。老丈在朝元阁演习《霓裳》之时,小生曾傍着宫墙,细细窃听,已将铁笛偷写数段。只是未得全谱,各处访求,无有知者。今日幸遇老丈,不识肯赐教否?(末)既遇知音,何惜末技。(小生)如此多感,请问尊寓何处?(末)穷途流落,尚乏居停。(小生)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末)如此甚好。

[煞尾]俺一似惊乌绕树向空枝外,谁承望做旧燕寻巢入画栋来。今日个知音喜遇知音在,这相逢,异哉!恁相投,快哉!李官人呵,待我慢慢的传与你这一曲《霓裳》播千载。

(末)桃溪柳陌好经过, 张 籍

(小生)聊复回车访薜萝。 白居易

(末)今日知音一留听, 刘禹锡

(小生)江南无处不闻歌。 顾 况

戏中的李龟年原是在宫廷乐工,国破家亡后,他不得不流落江南,靠弹唱行乞。作者通过他的口,真切地唱出唐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悲歌。这种悲歌,一句三叹,真切动人,令人痛心嫉首。难怪梁廷柟有评:“读至弹词第六、七、八、九转,铁钹琵琶,悲凉慷慨,字字倾珠落玉而出,虽铁石人不能不为之断肠,为之下泪。其感人以至于此,真观止矣。”(《曲话》)王季烈在《螾庐曲谈》中亦云:“予谓古今曲词、词采、结构、排场并胜,而又宫调合律,宾白工整,众美悉具,一无可议者,莫过于《长生殿》。”《弹词》一出哀伤情调,既体现中国古典悲剧的抒情风格,同时它也代表中国戏曲进入全盛期以后的清丽流畅风格。

[思考题]

1.《长生殿》对传统的“李杨题材”有怎样的继承和突破?

2.有人认为洪昇对李杨的态度是“三分批判,七分同情。这本身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3.《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析《弹词》一出的悲剧意蕴和语言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