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戏曲史·传奇剧:余势期,蒋士铨的影响力与失去趋势

中国戏曲史·传奇剧:余势期,蒋士铨的影响力与失去趋势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主要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剧本80多部作品的400多个折子戏。连被称为昆曲传奇后期最有影响的剧作家蒋士铨,他的传奇创作同样具有鲜明的“维持名教”、“笔关风化”的特点。传奇创作诗文化,说明这一时期的创作与舞台演出严重脱节。因此,嘉庆以降,昆曲传奇便越来越失去它在舞台的主宰力,最后被生机勃勃的民间地方戏曲取代,这是中国戏曲的必然走向。

中国戏曲史·传奇剧:余势期,蒋士铨的影响力与失去趋势

二、余势期的传奇剧

雍正嘉庆,约100年,为明清传奇的余势期。这阶段传奇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演出体制杂剧化。以往的传奇多为长篇巨制,每本二卷,每本四五十出是常例。乾隆中后期开始,舞台演出脚本多为折子戏或小本戏。乾隆年间12集《缀白裘》的编纂刊刻就是明证。《缀白裘》据“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李宸《缀白裘序》)之意命名。它主要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剧本80多部作品的400多个折子戏。这种崇尚折子戏,即追求杂剧化短剧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动辄几十出的长篇传奇已经不适应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另方面说明中国戏曲正在努力寻求适应舞台表演的鲜活形式,正在朝着新的艺术方向演变。

第二,思想内容伦理化。入清后,由于统治者的极力宣扬和倡导,道德回归思潮愈演愈烈,宋明理学这时成为备受推崇的官方哲学,在精神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所以清中叶以后,不管是诗文领域还是戏曲领域,封建教化意识十分严重。如夏纶的《新曲六种》,在每部剧作卷首就直接标明创作意图为“褒忠、阐孝、表节、劝义、式好、补恨”。连被称为昆曲传奇后期最有影响的剧作家蒋士铨(1725—1785),他的传奇创作同样具有鲜明的“维持名教”、“笔关风化”的特点。(www.xing528.com)

第三,艺术风格诗文化。清中叶以降,尽管有人在思考挽救传奇衰微的原因,寻求如何适应舞台表演的鲜活形式,但难以阻止传奇创作的下滑之势,难以改变昆曲传奇雅化,甚至越来越僵化的局面。许多文人作家以诗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创作传奇就是“雅化”和“僵化”的标志之一。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指出这现象时说:“以腹有诗书,故随手拈来,无不蕴藉,不似笠翁辈一味优伶徘语也。”

传奇创作诗文化,说明这一时期的创作与舞台演出严重脱节。因此,嘉庆以降,昆曲传奇便越来越失去它在舞台的主宰力,最后被生机勃勃的民间地方戏曲取代,这是中国戏曲的必然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