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生死不离的“同心子”:《娇红记》
继焦仲卿与刘兰芝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后,明代末年又出现一部描写青年男女双双殉情,合家后一对鸳鸯比翼双飞于坟头枝梢的爱情作品,它就是孟称舜的传奇剧《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家娇红记》)。
孟称舜,生卒年不详,字子塞,一字子若,号卧云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明末屡举不第,入清后于顺治六年(1649)举为贡生。作传奇5种,现存《娇红记》、《二胥记》、《贞文记》3种。作杂剧6种,存5种:《桃花人面》、《花前一笑》、《英雄成败》、《死里逃生》、《眼儿媚》。此外还有评点本戏曲选本《古今名剧合选》。
《娇红记》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写书生申纯热烈爱上表妹王娇娘,几经波折,终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私自结合。但王娇娘的父亲拒绝申家结亲的要求,并屈服于帅节镇的权势,答应帅公子求亲。主人公眼看爱情理想无法实现,只好在舟中泣别。后两人为情而死。死后,两家把他们葬在一处。两人精魂化作鸳鸯一对,上下飞翔,相对而鸣。
显然,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爱情悲剧,也是继《牡丹亭》后而在《红楼梦》前的一部独具特色的爱情作品。《娇红记》之前的爱情作品,一般只是表现青年男女对人生正常爱情婚姻的追求,大多把主人公限于“男才女貌”、“一见钟情”和“不满现实禁锢”的基础上进行刻画,尚未见出清醒的为何而爱的思想意识(即爱情观)。即使像《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优秀作品,作者所强调的爱情观念只是在“有情”或“至情”的基础上。《娇红记》中的王娇娘和申纯的爱情目标,却不满于“男才女貌”或一般“终成眷属”的理想,而是追求较一般感情和理想更深刻的“同心子”之爱。王娇娘曾说:“自古来多少佳人,匹配匪材,郁郁而终。”所以她明确提出:“宁为卓文君之自求良偶,无学李易安之终托匪材。”言下之意,就是要选择一个思想志趣都相同的男子,才能托付终身。小梅香问她:“要甚样的姐夫才好?”她直言相告:“气势村沙(粗野),性情恶劣”的富贵子弟,即使是“金珠堆满穴”,也不能“好花输与村郎折”。小梅香又问:“这等,只拣个读书的才子好么?”她又答道:“便说那才子,也有不同”,若能找到“死共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即使是“身葬荒丘,情种来世,亦所不恨”。王娇娘不但提出“自求良偶”的主张,而且明确强调,她心中的“良偶”既不是一般的“郎才”,更不是金珠堆满的“豪富”,而是能够同生死、共患难的“同心子”。从她与申生相爱的一系列表现看出,王娇娘不仅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为探测申纯究竟是否是个“同心子”,娇娘对他设置了不少“考验”的关卡。申纯也是一个把爱情幸福放在功名富贵之上的男子,他说:“我不怕功名两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正因为王娇娘与申纯是由于“同心”而相爱,所以在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过程中才表现得如此坚贞顽强和步调一致,最后双双以死进行抗争,表现出与一般才子佳人不同的情感意识和爱情风格。
《娇红记》与同类作品不同还表现在爱情的结局。一般爱情作品好事多磨,才子一旦高中,爱情便走向圆合。《娇红记》中的申纯虽然已经高中,但爱情已经走向悲剧。因为自从申纯与王娇娘分手后,王娇娘的父亲迫于权势,已经把娇娘许给帅公子。娇娘决意不从帅家,因此悲痛而死。申纯得知此讯,也悲痛之至而悬梁自缢。后被家人救醒,又绝食而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像申纯这样在高中以后殉情的男子实在少见。这种结局安排既打破了过去状元及第、夫荣妻贵的写法,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同心子”观。这为后来《红楼梦》的“彻底打破”俗套,成功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意识和叛逆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娇红记》长达50出,主线描写相当成功,但情节展开不够紧凑。如番兵入侵的场面设计显得累赘,从中看出明代文人传奇头绪繁多的弊端。(www.xing528.com)
[思考题]
1.明代传奇剧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2.明代传奇剧在体制上有何特点?
4.以《博笑记》为例,谈谈中国古典喜剧的基本特征。
5.试析《娇红记》的“同心子”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