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文学史:《浣纱记》借爱情书写国家兴亡

中国分体文学史:《浣纱记》借爱情书写国家兴亡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魏良辅之传,曾专心钻研昆山腔,并作《浣纱记》加以推广。吴王夫差统军侵犯越国,越王勾践战败后派大夫文种到吴国请降。《浣纱记》是一部历史剧,其情节构思的主要特点是以西施、范蠡的爱情为主线,写吴越之争及国家兴亡。此外,范蠡和西施为救国而牺牲爱情的行为也永远值得颂扬。

中国分体文学史:《浣纱记》借爱情书写国家兴亡

二、借爱情写国家兴亡的先声:《浣纱记

《浣纱记》的作者梁辰鱼(1510—1591),字伯龙,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青年时喜谈兵习武,不屑就诸生试。后在官府迫令下补太学生,竟不入学。梁辰鱼生活放荡不羁,常与一批有奇技异术者交往。得魏良辅之传,曾专心钻研昆山腔,并作《浣纱记》加以推广。

《浣纱记》写吴越兴亡的故事。吴王夫差统军侵犯越国,越王勾践战败后派大夫文种到吴国请降。越王勾践自己带着妻子及臣子范蠡到吴国请罪,受尽吴国君臣的侮辱。尽管勾践他们被吴王拘监在石室中,但依然坚守君臣、夫妻之礼,并忍辱负屈,表面上对吴王夫差极尽其忠。吴王得病,勾践为他尝粪,说病近日即愈。夫差甚为感动,送勾践君臣归国。越王回国后,计谋报仇。得范蠡所献浣纱女西施,送至吴宫,离间吴国君臣。吴王得西施,日益荒淫无度,朝政日非。越王却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当吴王伐齐时,越王乘虚而入,攻占吴国,逼吴王自杀。越国终于灭了吴国。

《浣纱记》是一部历史剧,其情节构思的主要特点是以西施、范蠡的爱情为主线,写吴越之争及国家兴亡。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从思想性来说,吴王夫差因骄傲自负和荒淫无度致使国家由盛变哀;越王勾践由于发奋图强,上下同心致使国家由败转胜,这一历史教训和经验永远启示后人。此外,范蠡和西施为救国而牺牲爱情的行为也永远值得颂扬。尤其是对西施这个人物,作者打破女色亡国之论,着力表现她以大局为重,把国家利益置于爱情之上的精神境界。如在《忆思》一场中,西施说:“自从到吴,不觉三年。领本国主公之命,记范蠡相公之言。教我哄诱吴王,恣意淫乐。眼见得吴国将有败亡之兆了。但岁月淹留,归期未卜。一向不知我父母安否何如?不知范相公功业何如?不知我国家兴复何如?”西施是以一个女子的身份挑起和完成一个大将未必能够完成的使命。

对于西施复杂的内心情怀,作者在《采莲》一场(第三十出)中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净、五上,净)

丑奴儿令]秋来胜事知多少,别殿风凉,夹岸荷香,拚取今朝醉一场。(五)姑苏自古繁华地,臣服遐方,贡献相将,谁似江东国势强。

(净、五相见介,五)臣遭圣恩,略无一报,令进薄物,少伸寸心,见在宫门,未敢擅入。(净)老太宰,怎么生受你,是什么东西?(五)文笥一百枚。(净)怎么要许多?(五)狐皮五十双。(净)一发多了。(五)还有自织的葛布十万匹。(净)太宰调谎,你家里有多少人,织得许多?(五)臣有一礼帖,求主公一看。(净)谨具文笥一百枚,狐皮五十双,葛布十万匹。东海寡君勾践遣下大夫泄庸敬进上吴国大王引意,伏乞鉴纳。(净)太宰,我道你没有,你就有,平日悭吝,怎么肯?(五)伯嚭为主公后宫甚多,夏间腥操,特遣人与越王说,他令合国妇女连夜织就送来的,这就是我送的一般。我若不说,他怎么有。(净)你常把别人的东西作自己的人事。(五)主公平日晓得伯嚭做人,的是这等风自己之流,慷他人之慨的。(净)休取笑。越王如此孝顺,要作一书增他封地,东至勾甬,西至槜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聊伸谢意,你道何如?(五)极好,极好。我出去对泄庸说,教他再拿东西进贡。(下,净)自从西施入宫,妙舞清歌,朝欢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上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吃了上万钟合欢之酒。不但姿容娇媚,更兼性格温柔,我这几根老骨头,必定断送在他手里,两日魂灵不知飞在那里去了。昨日分付诸女侍到湖上采莲,想是我的魂灵走在湖上,待我今日去寻了他回来。内侍门,后宫请娘娘出来,到湖上采莲去。(众应介,旦上)

[念奴娇]丹枫叶染,乍湖光清浅,凉生商素。(拜净介,净)西帝宸游飞翠盖,拥出三千宫女。(众)蜂彩娇春,铅华炫昼,占断鸳鸯浦。(旦)若耶缥缈,浣纱澳在何处?

(净)美人,你方才梳洗。(旦)大王爷,晚来乘凉困倦,不觉起来迟了。(净)美人,你记得夜来乘凉的景象么?(旦)记得。[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歌枕钗横鬓乱。(净)起来庭户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渡玉绳低转。(众)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净)美人,昨已分付画船萧鼓,同往湖上采莲去。(众)画船准备多时,专待大王爷、娘娘登舟。(众起鼓发舟介,旦)妾家越溪有采莲二曲,试为大王歌之。(净)美人,生受你。(旦歌)

古歌一]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掉船歌。花房莲实齐img26,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净)绝妙!拿酒来,我饮一大觥。(旦)

[古歌二]采莲采莲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掉兰桡下极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一望平,吴歌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不可攀,江南采莲今已暮,海上征夫扰未还。(净)更妙!更妙!我再饮一大觥。

[念奴娇序](净)澄湖万顷,见花攒锦绣,平铺十里红妆。夹岸风来宛转处,微度衣袂生凉。摇飏,百队兰舟,千群画桨,中流争放采莲舫。(合)帷愿取双双缝绻,长学鸳鸯。(旦)

[前腔]堪赏,波平似掌,见深处燎绕歌声,隐隐齐唱。秀面罗裙认不出,绿叶红花一样。空想,藕断难联,珠圆却碎,无端新刺故牵裳。(合前)(www.xing528.com)

(净)美人,我把荷花比你容貌,那花怎么到得你。

[前腔]相傍,较玉论香,将花方貌,恐花儿惭愧欲深藏。身共影,身共影,谁似根共心双。想像,娇面偎霞,芳心吸露,清波溅处湿裙档。(合前)

(净作醉介,旦)

[前腔]堪伤,斜日衔山,寒鸦归渡,淹留扰滞水云乡。风露冷,风露冷,怎耐摧颓莲房。凄凉,共簇心多,分开丝挂,浣纱溪伴在何方。(合前)

(净)我为你又醉了。(旦)大王,浦口风回,山头日落,回船去罢。(净)内侍们传令,去教各船宫女,尽执莲花,送娘娘归馆娃宫去。(众宫女执花行介,众)

[古轮台]日苍黄,兰桡归去遍船香,秋风吹急寒潮涨。莲歌争唱,况十里回塘,正值月儿初上。(净对旦介)冷眼端相,可憎模样,红裙宜嫁绿衣郎。顿然心痒,恨不得就上牙床。(净作醉介,旦背净介)颠鸾倒凤,随蜂趁蝶,怎生拦档。(众)归路暮云长,听空中响,馆娃高处奏笙簧。

已到娃宫了,请大王爷、娘娘入宫。(净)内侍们,连忙引花烛,到洞房中去。(众应介,众)

[前腔]千行,宛转灯烛辉煌。夹道里罗绮盘旋,笙歌嘹亮,香雾氤氯,处处麝兰飘荡。(净)今夜欢娱,忙投罗帐,看双双被底效鸾凰。肯教轻放,趁良宵恣意颠狂。(做醉众扶介,旦)残香破玉,蹂红践翠,只得支吾免强。(众)鸳瓦散飞霜,银河朗,娟娟残月下回廊。

[尾声](净)昏沉醉入洞房,(旦)听野外数声鸡唱,(众)但愿万岁千秋乐未央。

(净)银箭铜壶漏水多,(旦)试看凉月堕红波。

(众)吴歌楚舞欢未毕,(合)东方渐高奈乐何。

在这折戏中,作者着重表现西施来到吴国后,因眷恋故国亲人而产生的深切思念,和为迷惑夫差不得不“支吾勉强”,装笑陪游的痛苦心情,以及在这痛苦的处境中她那不负重望,坚心报国的思想情怀。这就是西施不同于一般以声色误国女子的独特之处。面对明初戏曲舞台封建教诲之声极为浓重的局面,西施形象的出现,犹如黑夜中的明月,给人光华夺目之感。

此外,该戏一开场,通过伯嚭这个叛楚投吴,并因善于逢迎而深得吴王宠信之人的一系列奸佞表现,写出吴国君臣的荒淫与贪婪,从而揭示吴国由盛而衰的根源。这出戏曲辞雅俗交融,文采斐然,足以代表《浣纱记》的语言风格。

《浣纱记》除了在爱情描写方面的突破外,在友情和君臣之情的描写方面较以往同类创作也有新拓展。此外,《浣纱记》是第一部使用经魏良辅革新后的昆山新腔来演唱的作品,它的问世使昆山新腔广为传播,并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取得“正声”地位,占领戏曲舞台达200余年之久。总之,《浣纱记》以其全新面目在中国戏剧史上做出了显著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