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公室日卑 政出卿大夫门——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
本篇选自《昭公三年》(前539)。
选文二十二第二段介绍了齐懿公如何不君,又如何被杀。继位的惠公做了10年平庸却平安的国君,没给齐国造成什么内乱外患。惠公死后,子顷公在位期间却因接待来访的晋国使者郤克失礼,惹下了祸,遂有鲁成公二年(前589)的晋、齐鞌之战。此战齐国吃了败仗,受了重创,不得不屈己尊晋。战后次年,齐顷公亲自朝晋,感受到了什么叫臣服的滋味。归国以后,从屈辱中咀嚼出教训,开始谨慎治国,内安百姓,外和诸侯,对晋、楚争霸持置身事外态度,倒也过了好几年安稳日子。
顷公在位17年卒,子灵公立。齐灵公在位的28年,是齐国力图从臣服晋国的处境中摆脱出来走自强之路,却最终遭到晋国扼制的28年。第一次对晋国霸主地位作试探性的游离,是在鲁襄公元年(前572),灵公即位的第10年。那年正月晋会诸侯围彭城,以讨伐与执政华元不和而倒向楚国的原宋国左师鱼石。齐国一反凡事顺从的常态,不派军队参与。晋国对此高度敏感,立即以诸侯之师讨伐齐国,迫使齐灵公把太子光送到晋国去做质子,表示齐国不敢违抗晋国的霸权。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每逢晋国大会诸侯,或有戍陈、伐郑之类的军事行动,齐国都参加不误。但齐灵公的内心,未尝一日不想向晋国的控制挑战。特别在鲁襄公六年(前567)灭了莱国以后,齐国疆域扩大不少(汉代东莱郡的17个县,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以为都是古莱子国地);经过七八年经营后,齐国国势有了增强,从而对晋的离心倾向也明显加大了。鲁襄公十四年(前559),晋会合诸侯伐秦,齐国虽派崔杼帅师前去应卯,却是出工不出力,《左传》点明“惰也”。当年冬,齐国更借口晋国执政士匄(范宣子)向齐借了羽毛却不归还,不派人参与晋国主持的戚之会,《左传》书“齐人始贰”。第二年又恰逢号称“复霸”的晋悼公去世,齐国的叛晋自主行为就更明目张胆了,不仅年年侵伐鲁国,围其边邑,表现出扩张的态势,而且晋主持湨梁之会(前557),要求各国诸侯亲至,齐国却只派级别不到位的高厚前往,且中途逃会。晋卿荀偃满含怒意地说:“诸侯有异志矣!”终于在鲁襄公十八年(前555),晋平公会合12国(连晋在内)诸侯同伐齐。齐灵公在平阴挖了一里宽的战壕打算固守,但攻防之间,齐军伤亡甚众,加之联军总指挥荀偃采用心理战造成齐灵公恐慌,齐师夜遁。以晋为首的12国联军紧追不舍,攻入齐都临淄的外城,齐灵公慌乱中想弃都逃命,太子光劝谏说:“诸侯之师一路上抢掠财物,攻城不下必将退兵,君父不必恐惧;社稷之主轻离国都,便会失众,君父必须留在都城!”果然联军攻临淄不下,遂东侵至潍水,南侵至沂水,并不久留,随即还师。灵公经此挫折,身心遭受巨大打击,次年即一命呜呼。
崔杼立太子光为君,是为庄公。晋士匄因去年未攻破临淄,又侵齐直抵穀邑,听到齐灵公死亡的消息,引兵而还。庄公新立,做出与晋亲善的姿态。鲁襄公二十年(前553),晋平公主持澶渊之盟,齐庄公亲自前往,重新奉晋为盟主。次年,晋国栾、范两大公族发生内争,士匄(范宣子)误听不实之辞怀疑栾盈谋划作乱,从公讲他是执政,从私讲他是栾盈的外祖父,遂以权势逐栾盈,栾盈奔楚,隔了一年,又逃亡至齐。齐庄公想借栾盈制造晋国内乱,置晋先后在商任之会和沙随之会上要诸侯禁锢栾盈之令于不顾,不但收留了栾盈,还在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将栾盈秘密送入晋国境内,一时之间,造成绛都极大混乱。齐庄公乘热打铁,伐卫以取道,进而伐晋,取朝歌,过太行山,直抵距晋都不足百里的荧庭(今山西翼城东南),在少水(今沁水)之滨封晋军之尸。时隔5年,报了父亲灵公平阴之役败于晋的宿仇。
报仇固然快意,齐庄公也明白这次得罪了晋国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他竭力与楚国拉关系,拟与楚康王建立反晋同盟。事实也是如此,晋国平定了栾盈之乱,第二年秋就大会诸侯于夷仪,共谋伐齐,却不料齐鲁地区有洪灾,诸侯之师难以进入齐境。楚康王又应齐国使者陈无宇之请,伐郑以救齐;诸侯只好撤回伐齐之师以救郑,齐国总算躲过一劫。
老话说,祸福相倚。又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齐庄公躲过了头年一劫,却躲不过次年之劫。而此劫由他风流孽债而起,以他身遭杀戮而终。话还得从庄公宠臣崔杼说起:此公年当古稀,却好色不减,冒当时同姓不婚之忌,娶了个年轻貌美的寡妇东郭姜为继室。老夫少妻,自有种种不相和谐之处,东郭姜以姿色博得齐庄公青睐,一来二去,二人有了不可告人之事。庄公却不知避忌,将不可告人之事做得甚是张扬。崔杼岂能无闻,趁庄公前来偷欢之际,伏甲杀之。这件事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五月十六日。3天后,崔杼立庄公同父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崔杼自为相,庆封为左相。几乎同时,晋平公因去年伐齐不成,再次会诸侯于夷仪,必欲伐齐以报仇。齐国刚经杀君之乱,哪能抵当,派大夫前去求和,把已经杀了庄公的事取悦晋;庆封又向晋平公送上贵重的礼器、乐器作为贿赂,还对晋军上至将佐下至师旅官属一一以重赂打点,方免于被讨伐的劫难。当年秋七月,齐国参加了晋平公主持的重丘之盟。两年以后,以晋、楚为主的弭兵之盟在宋蒙门之外举行(参选文二十八)。晋、齐之间的战争,至此也告一段落。两国关系,转向友好。
鲁昭公二年(前540),晋新任执政韩起前往齐国为平公向齐女少姜送聘礼。晋平公当时无正夫人,但史载少姜的身份,不知为何却只是妾。少姜嫁到晋国以后,极受平公宠爱。谁知红颜薄命,福寿不永,只半年,就香销玉殒。齐国愿与晋国结婚姻之好,因此第2年就派晏婴赴晋,请另以齐女继少姜再嫁平公。韩起因晏婴并非执政的上卿,就派大夫叔向出面作覆,表示晋国不但同意,而且将以后娶者为正夫人。
晏婴与叔向,两个春秋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因此而有机会进行一场重要的对话,他们以敏锐和深刻的政治观察力,洞悉本国政局的现状和走向,表现出充满睿智的预见性。二人的政治理念并不尽同。叔向鲜明地主张维持旧礼制,反对像子产铸刑书那样的政治改革。而晏婴虽然也认为礼可以治国,自己也身体力行地贯彻礼,但他比叔向更多地考虑到民众。他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旧传统进行修正,提出诛不避贵、赏不遗贱的主张。他劝齐景公薄赋敛、轻刑罚。《昭公三年》记君子评论晏婴的话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昭公二十六年》记晏婴对齐景公说:“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在齐国诸公族为利而相争时,他提出“让”和“义”两个道德规范来制约“利”,说:“让,德之主也。”“义,利之本也。”(《昭公十年》)陈桓子听从他的意见,进一步获得了民心。由于晏婴爱民,民众也爱戴他。当初崔杼杀君时,有人劝崔杼把晏婴也一起杀了,崔杼说他是“民之望也”,不敢加害于他。叔向不像晏婴这样与民亲也为民所亲,但他为人正直,公私分明,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晋大夫祁奚誉为“社稷之固”(《襄公二十一年》),又被孔子称赞为“古之遗直也”(《昭公十四年》)。这两位政治家在为晋君与齐女举行定婚之礼的宴席上,作了如下交谈。
既成昏(1),晏子受礼(2),叔向从之宴(3),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4)?”晏子曰:“此季世也(5),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6)。公弃其民(7),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8):豆、区、釜、钟(9)。四升为豆,各自其四(10),以登于釜(11),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12),钟乃大矣。以家量贷(13),而以公量收之(14)。山木如市(15),弗加于山(16);鱼盐蜃蛤(17),弗加于海(18)。民参其力(19),二入于公(20),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21),而三老冻馁(22)。国之诸市,屦贱踊贵(23)。民人痛疾(24),而或燠休之(25)。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26)!箕伯、直柄、虞遂、伯戏(27),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28)。”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29),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30),卿无军行(31),公乘无人(32),卒列无长(33)。庶民罢敝(34),而宫室滋侈(35)。道殣相望(36),而女富溢尤(37)。民闻公命,如逃寇雠(38)。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39),政在家门(40),民无所依。君日不悛(41),以乐慆忧(42)。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43)!谗鼎之铭曰(44):‘昧旦丕显(45),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46)!”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47)。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48),则公从之。肸之宗十一族(49),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50),公室无度(51),幸而得死(52),岂其获祀(53)!”
孔子一生,处于春秋后期。他将西周以来各国权力逐渐下移,概括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以及“(政)自大夫出”以至于“陪臣执国命”几个阶段(《论语·季氏》)。西周权在天子。成王时周公制礼作乐、东征武庚管蔡之叛当然是“天下有道”;就是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数举烽火,开始时诸侯尚能悉至,也表明王室的权威还没有丧失殆尽。至于平王东迁,进入春秋前期,诸侯强者称霸,王道才被霸道所代替,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弭兵之会”为大致上的分界线,春秋后期诸侯争霸的局面又有所改观,公室日卑,政自卿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的事开始多起来,“天下无道”就更甚了。所谓“有道”、“无道”,当然只是孔子的观点,但历史进程显示出的权力下移的几个阶段,却是客观存在的。今人有作如下概括的:“(弭兵)大会以前,列国形势主要是诸侯兼并,其次是大夫兼并;大会以后,形势变为主要是大夫兼并,其次是诸侯兼并。”(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这种观点认为,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宋蒙门弭兵之会成了划分春秋前期和后期关键的一年。
以晋国为例,在选文二十八的讲评中,已经提到了从“六卿专权”到“三家分晋”的大致脉络。晋国自文公时作三军,先后任中军之将或执国政的上卿,依次有郤穀、先轸、先且居、赵盾、郤缺、荀林父(中行桓子)、士会(范武子)、郤克、栾书、韩厥、知罃、荀偃、士匄、赵武、韩起、魏舒、范鞅、赵鞅、知瑶共19人。其中先氏亡于鲁宣公十三年(前596),郤氏亡于鲁成公十七年(前574),栾氏亡于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这以后,势大权重的卿族,就只剩下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知氏六家,一时号称六卿专权。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的公子札在出聘于鲁、齐、郑、卫以后,来到晋国,接触了多方面的人士,对六卿中的赵武、韩起、魏舒特别看重,他说:“晋国其萃于三族乎!”他的随机性的预言,还真与后来的事实相应了。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晋执政赵鞅与范吉射、中行寅发生内战,范、中行二家为姻亲,联合起来攻打赵氏之宫,赵鞅不得已奔晋阳(今山西太原)。知、韩、魏三家奉晋定公伐范、中行氏,初战不克,范、中行氏反而回过头来攻伐晋定公。由于国人帮助晋定公,范、中行氏最终吃了败仗,逃奔朝歌以叛,得到齐、鲁等国的支援。次年冬晋人败范、中行氏于潞(今山西潞城),又败范氏之师与助范氏的郑师于百泉(今河南辉县)。后数年间,齐、卫、郑等国虽多次为范、中行氏与晋国交战,都无所成。鲁哀公三年(前492),赵鞅围朝歌,范、中行氏又奔邯郸。赵鞅步步进逼,终于在鲁哀公五年(前490)迫使范、中行氏逃离晋国入齐。于是晋国就剩下赵、韩、魏、知四大卿族。
鲁哀公二十年(前475),赵鞅去世,知瑶执政。《哀公二十九年》记:鲁悼公时,知伯瑶率韩康子虎、魏桓子驹以三族之师围赵襄子无恤于晋阳,“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这是《左传》所记的最后一个历史事件,时间已经进入战国了。三家杀知伯而并其地,据《史记·鲁世家》,在鲁悼公十三年(前455);据《竹书纪年》,则在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当以后者为是。
齐国的卿族内争,也极为激烈。国、高二族自春秋前期起即世为上卿,其富几与公室等。鲁襄公十九年,齐之公族崔杼立庄公,6年后,崔杼杀庄公,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崔、庆二氏成为齐国的政治暴发户。鲁襄公二十七年,庆封灭崔氏而当国。次年陈、鲍二氏与齐惠公后裔栾氏、高氏(与“国、高二氏”的高氏并非一回事)共灭庆氏,崔、庆二氏的权势遂成昙花一现。继而栾施、高彊执政,二人皆嗜酒、好内,多怨而恶陈氏、鲍氏。鲁昭公十年(前532),陈氏、鲍氏伐栾氏、高氏,栾、高败而奔鲁。陈、鲍分其采邑家产。晏婴说服陈无宇,将所分采邑家产悉数交给了齐景公。陈氏还把私邑私产分给群公子,救济国之贫困孤寡者,大获人心。齐景公应母穆孟姬之请,把高唐之地封给陈氏,陈氏始大。栾氏、高氏倒台后,齐之国政仍归老牌正卿国、高二氏,由国夏、高张为相。鲁哀公六年(前489),陈无宇子陈乞,与鲍牧乘齐景公新亡,煽动诸大夫反国、高二氏,以甲兵进入公宫,国人从之,国夏、高张不敌而败,与晏婴之子圉皆奔鲁。立齐悼公,陈乞为相,4年而卒,谥僖子。子陈恒代立。鲍牧与齐悼公有隙,杀悼公。齐人共立悼公之子壬,是为简公。陈恒与阚止为左右相,而简公宠在阚止,陈、阚二氏不睦。鲁哀公十四年,陈、阚二氏兵戎相见,陈恒杀齐简公而立其弟骜,是为平公。不过5年,齐国之政皆归陈恒。陈氏尽诛鲍、晏、阚氏及公族之强者,统一齐国政权。至周安王十六年(前386),田齐遂代姜氏而立为诸侯,此时进入战国时代已90年。
【注释】
(1) 成昏:定婚。成有定、订立之义。昏,同婚。
(2) 晏子:即晏婴(?—前50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前556年父弱卒,继为齐卿,历仕灵、庄、景三世,景公时任相。受礼:接受主人宴请宾客之礼。
(3) 叔向:晋之公族,姬姓,以上世食邑羊舌为氏,也以本人所受食邑杨为氏,名肸(xī),字叔向。也称羊舌肸、杨肸。晋大夫,任平公太傅。
(4) 其:将。
(5) 季世:末世,衰世。季在排行用字(伯或孟、仲、叔、季)中居末。
(6) 其:将。陈氏:鲁庄公二十二年(前672),陈公子完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其后裔世为齐大夫,陈氏遂成为齐之大族。因陈古音近田,陈氏也称田氏。齐景公时,陈氏之先后任大夫者为陈无宇(谥桓子,陈完之曾孙)及其子陈乞(谥僖子)。
(7) 公:这里指齐国国君。
(8) 量:计量多少的器具,这里指计容积的量具。
(9) 区(ōu):一作鏂(《管子·轻重丁》)。釜:一作鬴(《周礼·考工记·氏》)。
(10) 自:用。各自其四,是说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各以四倍进。
(11) 登:进。以登于釜,则一釜为6斗4升。
(12) 三量:指豆、区、釜。登:加。三量皆登一,即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则一釜为1斛2斗5升,大于旧量近倍。
(13) 家量:陈氏特制的量具。贷:指借给民众。
(14) 公量:指齐国原有的量具。
(15) 如市:运送到市场上出售。
(16) 加:加价。
(18) 海:指沿岸地区。
(19) 参(sān):同三。民参其力,民三分其力。(www.xing528.com)
(20) 公:指诸侯国所有。
(21) 聚:蓄积,贮藏。朽:腐烂。蠹:生蛀虫。
(22) 三老:泛指高寿老人。古将高寿老人分为上寿、中寿、下寿,谓之三寿或三老。具体年龄说法不一。馁:饥饿。
(23) 屦(jù):单底鞋。踊:受刖刑而断足的人所用的假鞋。
(24) 痛疾:疾苦,生活上的忧患困苦。
(25) 燠:暖。休(xǔ):同煦,温暖。燠休同义连用。燠休之,给他们以温暖。一释燠休为象声词,抚慰病痛时口中所发声音,也通。
(26) 辟(bì):同避。
(27) 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四人皆舜之后,陈氏之先祖。
(28) 其:恐怕。相:追随。胡公:陈胡公,上述四人之后,周初陈国之始封君主,妫姓,名满。大姬:即太姬,周武王之长女,嫁给胡公为配偶。已在齐矣:陈氏的先祖鬼神已在齐,是表示陈氏将要得到齐国的君位。
(29) 公室:诸侯国的政权。
(30) 戎马:战车的马。戎马不驾,战车不套上马。
(31) 卿:晋军的将、佐都由卿担任。军行:军事行动。
(32) 公乘:诸侯的兵车。人:指御者与戎右。
(33) 卒:军中一百人称一卒。列:指军之行列。
(34) 罢(pí):同疲,疲惫。敝:困乏。
(35) 滋:增益,更加。
(36) 殣:道殣,路上的饿死者。
(37) 女:指姬妾之被嬖宠者。女富,嬖宠之家的富有程度。溢尤:过度。
(38) 寇雠:仇敌。
(39) 栾:栾盈之族,晋卿,灭于晋平公八年。郤:三郤(锜、犨、至)之族,晋卿,灭于晋厉公七年。胥:胥童之族,晋卿,灭于晋厉公七年。原:原榖(也称先穀)之族,晋卿,灭于晋景公四年。狐:狐射姑(也称贾季)之族,晋卿,晋襄公七年因有罪奔狄,至死未回。续:续鞫居(也称狐鞫居)之族,晋大夫,晋襄公七年被杀。庆:庆郑之族,晋大夫,晋惠公六年被杀。伯:伯宗之族,晋大夫,晋厉公五年以好直谏被杀。皂隶:春秋时的贱役。
(40) 家门:指卿大夫。国与家对,国指诸侯,家指卿大夫。
(41) 悛(quān):改过。日不悛:天天不知悔改。
(42) 慆(tāo):同韬,掩藏。以乐慆忧,用音乐埋藏忧愁。
(43) 其:将。何日之有:能有几日。
(44) 谗鼎:周代鼎名。据《韩非子·说林下》,本属鲁国所有,后为齐国索去。也声转作岑鼎。
(45) 昧旦:黎明,天尚未全亮。丕显:丕,大;显,明。句意谓凌晨即起从事光明大业。
(46) 其:岂。
(47) 公族:诸侯的子孙,即公子、公孙之族。
(48) 宗族:同祖之族。上文提到的“降为皂隶”之族,就都是晋君的宗族,皆姬姓。
(49) 肸之宗十一族:与叔向同祖的有11族,除叔向的羊舌氏一族外,其余10族史不载,无法考知。
(50) 肸又无子:叔向有子名食我,字伯石,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为晋顷公所杀,羊舌氏一族遂灭。一说伯石此时尚未诞生,故叔向说自己无子;一说叔向所说“无子”是指没有贤子,伯石初生,叔向之母就说他“豺狼之声”、“狼子野心”,不去探视。后来果然使羊舌氏灭族。
(51) 度:制度,法度。
(52) 得死:得善终,能够寿终正寝。
(53) 其:将。获祀:得到子孙祭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