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申叔时评《左传》选章:牵牛蹊田不对,夺人之牛更错

申叔时评《左传》选章:牵牛蹊田不对,夺人之牛更错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当时陈国人民讽刺的矛头,是对准了陈灵公的。陈、郑两国当场表示服楚。申叔时说的“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也正是提醒楚庄王若贪陈国之富而占有之,就会失信于诸侯。楚庄王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层。他听从申叔时的谏言复陈,实在是明智之举。整个春秋时期,楚国曾3次灭陈。

申叔时评《左传》选章:牵牛蹊田不对,夺人之牛更错

二十四、牵牛蹊田不对 夺人之牛更错——申叔时说楚王复封陈

本篇选自《宣公十一年》(前598)。

郑穆公生了10个儿子,都没有他的孙子子产有名,这且放在后面再说;也不如少妃姚子所生的女儿夏姬有名,本篇的题解就要从她身上说起。

这夏姬,姬是她的姓,夏是她儿子徵舒(所谓夫死从子)的氏。生来妖冶艳丽,可惜貌美有余却性端不足。她的儿子夏徵舒还没成年,丈夫御叔就短命死了。她岂是那种耐得住寂寞寡居的女人,偏巧陈国国君灵公也是个“不君”之君,他对魅力四溢的夏姬早就馋涎欲滴,如今成了个风流寡妇,自然趁隙而入。《诗经·陈风》有一首《株林》的诗,就是陈国人民讽刺灵公和夏姬淫乱的民歌,诗的首章写道:“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中国人民自古温柔敦厚,连讽刺诗也作得委婉,“株”是夏家的采邑:“到株林去干什么/去找夏南?不是前往株林/去找夏南。”家里只有孤儿寡母,你找的不是孤儿,那就是寡母了。所以孔颖达直批道:“一国之君如此淫佚,故刺之。”可见当时陈国人民讽刺的矛头,是对准了陈灵公的。不过,夏姬确实也不是个好女人。她的情夫,竟然不止陈灵公一个,她还和陈国的两个卿孔宁、仪行父也相继勾搭成奸。因此,她究竟是被君臣3个淫棍侮辱的,还是她完全自愿的,还是她主动勾引和玩弄3个淫棍于股掌之间的,就很难说清楚了。她的儿子夏徵舒就是在民歌的讥刺声、人们的指指点点下长大成人的。他也立朝做上大夫了。

可是,他在朝廷上看到的却是更为不堪的场面。一根不正的上梁和两根歪了的下梁居然都贴身穿了从夏姬那儿弄到手的女内衣,互相无耻地开起了淫秽的玩笑。一个说:“看我穿的是什么?”另一个说:“希罕什么,我这不也是?”第三个说:“我也有!”大夫泄冶看不下去了,当廷直谏:“公卿宣淫,民无可效法的了,再说名声也太坏了,望君上考虑我的意见。”谁知他却因谏言而招来杀身之祸。

夏徵舒回到家里,那一君二卿如今都你知我根、我知你底,不再藏着掖着,索性3个人同时来到夏姬处,饮酒作乐。看到徵舒到来,陈灵公借着酒兴,对仪行父说:“徵舒像你。”仪行父猥亵地笑着回应:“也像你。”3个淫棍哈哈大笑。夏徵舒的屈辱感已经达到承受力的极限,他怒火中烧,激荡的情绪冲击着理智的樊篱,要寻找一个宣泄点。后世的小说家常写到的两句话对此时的夏徵舒很为适用:“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决定要向3个淫棍中的为首者开刀了。当陈灵公一行离开时,夏徵舒隐身在马厩里,箭上弦,张满弓,向不君之君射去,灵公应声倒地。另两个急忙逃窜,出奔到楚国去避祸。陈灵公的太子名午,也仓皇逃向晋国。夏徵舒当仁不让,自己当上了陈国的国君。

楚庄王原本对夏徵舒杀君篡位并不怎么深恶痛疾,他只要新的陈侯不要像陈灵公那样时不时倒向晋国,能死心塌地服从楚国就可以了。所以第2年春天,他还亲临陈国的辰陵(今河南西华东北),与夏徵舒、郑襄公会盟。陈、郑两国当场表示服楚。对夏徵舒来说,服楚是他唯一选择,因为他的心腹大患太子午正在晋国。但是,会盟以后,陈国的局势不稳,夏徵舒年少无威望,反对他的势力越来越大,其中有陈灵公的亲信,太子午的支持者,孔宁、仪行父的族人故旧,以及看不惯夏徵舒所作所为的一干人,酝酿着一场动乱。消息传来,楚庄王明白夏徵舒控制不了陈国局势,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能代表陈国的人,于是当机立断调整政策,变承认夏徵舒政权为讨伐夏氏之乱。于是,当年冬天出现了灭陈又复陈的一幕。

十一年……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1),伐陈。谓陈人曰:“无动(2)!将讨于少西氏(3)。”遂入陈,杀夏徵舒(4),轘诸栗门(5)。因县陈(6)。陈侯在晋(7)

申叔时使于齐(8),反(9),复命而退(10)。王使让之曰(11):“夏徵舒为不道(12),弑其君(13),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14)。诸侯、县公皆庆寡人(15),女独不庆寡人(16),何故?”对曰:“犹可辞乎(17)?”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18):‘牵牛以蹊人之田(19),而夺之牛(20)。’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21);而夺之牛,罚已重矣(22)。诸侯之从也(23),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24),而以贪归之(25),无乃不可乎(26)!”

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27)?”对曰:“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28)。”乃复封陈(29)。乡取一人焉以归(30),谓之夏州(31)

楚庄王能够从谏如流,显示他注意到了要建立霸业,就必须具有在当时的道德观价值观下应有的政治品质。在他的思维中,已经把申叔时的谏言,与王孙满“在德不在鼎”的忠告结合在一起了。

荀子·王霸》一半总结历史经验、一半宣扬其政治主张说:“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认为:“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句践,是皆辟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它故焉,略信也。”三王的仁义已经远去,春秋的霸主们,是靠信立的。申叔时说的“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也正是提醒楚庄王若贪陈国之富而占有之,就会失信于诸侯。所贪者相对于所失者为小,贪小失大,得不偿失,楚庄王很容易算清这笔账。

再说陈地是大皞之墟,陈侯是虞舜之后,陈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若干年后,孔子在评楚庄王复陈时还说当时的陈是“千乘之国”。这样的国家,与楚以前所灭的汉阳诸姬,申、息、江、黄等小国固不可同日而语。何况陈灵公太子午尚在晋国,陈之宗庙社稷可灭,陈之公族国人岂可尽诛,国灭而人心不服,那就灭国容易占有难了。楚庄王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层。他听从申叔时的谏言复陈,实在是明智之举。

整个春秋时期,楚国曾3次灭陈。楚庄王灭陈又复陈以后,隔了64年(鲁昭公八年,前534),楚灵王时又因陈有杀悼太子之内乱,派公子弃疾围陈而灭之。2年后楚又灭蔡,弃疾为陈、蔡二县县公。灭陈5年后,公子弃疾发动政变,杀太子禄,逼灵王及另二兄于死地而代立,是为平王。他想获得诸侯的认同和好感,便效法庄王第二次恢复了陈国,也恢复了蔡国。又隔了55年(鲁哀公十七年,前478),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划分的春秋时期结束(前476)早2年,楚惠王时公孙朝帅师第三次灭陈,陈才从此成了楚的一个县。楚庄王向往的事至此方告实现。而两个世纪以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拔郢都,楚迁都于陈,陈还做了25年的楚国国都。这是楚庄王复陈国时没有想到的吧。

【注释】

(1) 楚子:楚成王。陈夏氏乱:指夏徵舒杀陈灵公引起的国内混乱。

(2) 无动:保持平静,不要骚动。《史记·陈杞世家》译“动”为“惊”。

(3) 讨:诛戮。少西氏:指夏徵舒。少西,夏徵舒祖父之名。

(4) 夏徵舒(?—前598):妫姓,夏氏,名徵舒。徵舒之祖少西,字子夏,为陈宣公(灵公之曾祖父)之子,以公子为氏。徵舒之父御叔,以公孙为氏。徵舒本人,按当时习俗,以祖父之字(即夏)为氏,故称夏徵舒。夏徵舒按辈份与陈灵公同辈,为族兄弟。

(5) 轘:古代用马驾之车从不同方向将人体撕裂的一种酷刑,也称车裂。栗门:陈国都门名。

(6) 县陈:将陈国改成楚国的一个县。

(7) 陈侯:即陈成公(?—前569),名午,在位30年。此时的身份尚为流亡在晋国的太子。

(8) 申叔时:楚大夫。

(9) 反:回国。(www.xing528.com)

(10) 复命:汇报完成使命的情况。

(11) 使:派人。让:责备。

(12) 不道:违背道理。

(13) 弑(shì):古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14) 以诸侯:以,与、同。诸侯,《春秋》及《左传》均未记载这次军事行动除楚国外还有哪些诸侯国。

(15) 县公:县的长官。当时秦、晋、楚等国都已设县,晋称县之长官为县大夫,楚因为国君称王,所以县的长官也从大夫升一级称公。庆:祝贺。

(16) 女(rǔ):同汝。

(17) 辞:辨解。

(18) 抑:然而。

(19) 蹊:践踏。

(20) 之:其。

(21) 信:确实。

(22) 已:太。

(23) 从:参加。

(24) 讨:指讨有罪。

(25) 归:作为结局。

(26) 无乃:岂不是。不可:不合适。

(27) 反:归还,恢复原状。

(28) 吾侪:我辈。小人:旧时下对上的自谦之词。

(29) 复封:重新建立宗庙、社稷。

(30) 乡:周代开始建立的行政区划单位,春秋时各国所辖范围不尽相同。据《周礼》,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但各国实际未必皆如此。句意是说从陈国每乡抽取一人回楚国,设立一个特别的区划使之聚居。

(31) 夏州:地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北。夏州之得名,是因汉水下游古称夏水。而所以有此称,是古长江水从今湖北沙市东南分出一支流,向东折东北自今沔阳附近入汉水,此水因“冬竭夏流”,故名夏水(《水经注·夏水》);而沔阳以下之汉水,也得夏水之名。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以为先有夏州之名,“其后汉水遂有夏名”,正好颠倒了本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