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孙满答楚庄王,揭示鼎与德的真相

王孙满答楚庄王,揭示鼎与德的真相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庄王立即作出反应,以伐晋之附庸陆浑之戎作为回击,向晋国作试探性的示威。他决意在王畿的边缘地带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以尽显楚之雄威。王孙满的话,对楚庄王影响极为深刻。当然,对于郑国背叛楚国与晋国订立同盟关系,楚庄王是不能容忍的。

王孙满答楚庄王,揭示鼎与德的真相

二十三、问的是鼎 答的是德——王孙满答楚庄王问鼎

本篇选自《宣公三年》(前606)。

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春秋五霸”名单中,只有楚庄王与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是全票当选、稳坐一席的。

楚国久已是南方强国。庄王之祖成王时,楚地千里,伐许、伐黄,灭英、灭夔,破宋襄争霸之梦于泓水之侧,只因惜败于城濮之战,功亏一篑而未能成就霸业。庄王之父穆王时,灭江、灭六、灭蓼,继续扩大疆域,增强国势,为庄王称霸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庄王即位后,有“左抱郑姬,右抱越女”,“三年不出号令”的传说。《史记·楚世家》说,先是伍举进一隐语:“有鸟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又经苏从冒死入谏,这才罢淫乐,听政,诛数百人,进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悦。当年就灭了庸国。有关此事《史记》所记全系杂采战国传说,除即位第3年灭庸有《左传》为证,其余皆不可据为史实。如伍举,并非庄王同时代人,整整差了一代,好几十年,虽不若“关公战秦琼”之相隔悬殊,也是搭不上界的。苏从之名,于春秋楚史相关资料中,也仅此一见,别无可征,且楚之公族并无苏氏,则视之为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之属,又有何不可。但是,说楚庄王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雄心壮志,倒是不假。且看他即位第6年,就因为宋文公、陈灵公与晋国结盟,就用背楚服晋的罪名先侵陈、继侵宋。晋赵盾不得不帅师伐楚的盟国郑国,企图以此解救陈、宋之难,却遭到楚军有力的阻击,大夫解扬还做了俘虏,又不得不撤军退兵。楚庄王拉开了新一轮晋楚争霸中原的序幕,而且一开始就占了上风。

两年后,他又借讨伐陆浑之戎的名义,向周王室炫耀武力,在问九鼎之大小轻重间流露出他还有更高的觊觎目标。

楚子伐陆浑之戎(1),遂至于洛(2),观兵于周疆(3)。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4)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5)。对曰:“在德不在(6)。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7),贡金九牧(8),铸鼎象物(9),百物而为之备(10),使民知神奸(11)。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12)。魑魅罔两(13),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14),以承天休(15)。桀有昏德(16),鼎迁于商,载祀六百(17)。商纣暴虐(18),鼎迁于周。德之休明(19),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20),虽大,轻也。天祚明德(21),有所厎止(22)。成王定鼎于郏鄏(23),卜世三十(24),卜年七百(25),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26)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表面上是效法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实际上是对晋国的一次示威。

陆浑之戎,史载是由秦、晋迁至伊、洛上游一带的。而在迁的过程中,二国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秦国是迫之迁,晋国是诱之来。这一点,《襄公十四年》戎子驹支的追叙和《昭公九年》詹桓伯的述史都讲得很明白。当时伊、洛上游一带尚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是所谓“狐狸所居,豺狼所嗥”的荒无人烟之处。戎人翦除荆棘,开辟荒地,为中原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陆浑之戎把这片土地视作是晋人所赐的南鄙之田,因此自愿作晋国的附庸。在殽之役中晋国得以全歼秦师,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戎人之力。而早在陆浑之戎迁至此地之前,在成周南部的扬拒、泉皋等地已有隗姓的伊、洛之戎入居,在周襄王即位之初,曾因王子带的召引,构乱于京师,秦、晋、齐等大国先后致力于平戎。戎多年来成为周心腹之患。陆浑之戎迁来后,与原有戎人错杂而居,形成允、姜、隗等姓共存的诸戎,难免因逼近周而有入侵其郊甸之事。所以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周王是嘉奖的,要派大夫去慰劳他。

晋国因晋灵公奢侈,不君,原本实力就“不竞于楚”(《宣公元年》),上一年又发生赵盾被迫出亡、赵穿杀灵公之事。赵盾虽然迅速回归,迎立襄公少弟黑臀为君(即晋成公),平定了局势,但此时晋国的实力,不免更为削弱了。这年春天,新即位的晋成公很想振一振国威,就亲自帅师伐郑,迫使摇摆于晋、楚之间的郑国与之缔结盟约。这一举动,与其说是晋要保持对楚的威慑力,不如说是晋欲以外强掩盖它的中干。楚庄王立即作出反应,以伐晋之附庸陆浑之戎作为回击,向晋国作试探性的示威。面对楚国迫近家门口的直接挑衅,晋国竟不敢作出任何保护性的动作。这就使楚庄王的试探有了答案,对自己争霸中原的雄心平添了十二分底气。

而伐陆浑之戎之分外顺利,也使楚庄王心情大好。一路进军,锋芒所及,望风披靡,诸戎全都选择了臣服。待军次洛水之时,不觉已毫无阻力地进入周王国疆域之内了。看来天子的国门,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难以跨入,楚庄王的野心有点膨胀了。他决意在王畿的边缘地带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以尽显楚之雄威。而当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来慰问时,他竟对象征天子权威的传国之器九鼎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问起它的大小轻重来了。

王孙满是个很有政治见解和识人之明的人,自然一眼看穿楚庄王心里涌动着什么样的欲念。他不正面回答鼎有多大、多重,只强调“在德不在鼎”:有德,鼎“虽小,重也”;无德,鼎“虽大,轻也”。且告之以周德虽衰,天命犹在,给楚庄王发热的头脑恰如其分地降了点温。王孙满的话,对楚庄王影响极为深刻。他此后在建立霸业中,都看重一个“德”字。

当然,对于郑国背叛楚国与晋国订立同盟关系,楚庄王是不能容忍的。伐陆浑之戎胜利归来,稍事休整,他就派兵攻入郑国境内,表示惩儆。

【注释】

(1) 楚子:楚庄王(?—前591),名旅(一作吕,一作侣),在位23年。陆浑之戎:古代戎人的一支。陆浑是瓜州(今陕西秦岭北麓太白山下一带)的地名,原在陆浑的诸戎中,有允姓之戎,也有羌戎。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所谓伊川,实约指今河南洛水、伊水之上游地区。迁至新地后,仍称陆浑之戎。又因所居之地古称阴地(今河南熊耳山北麓至黄河以南一带),史书上也称之为阴戎。

(2) 洛:指洛水的上、中游地区。

(3) 观兵:即今之“阅兵”,对军队进行检阅的仪式。周疆:周王室的边疆(应在疆域之内)。

(4) 定王:周定王(?—前586),名瑜,在位21年。此年是定王即位之第一年。王孙满:周大夫。劳:慰劳。

(5) 鼎:指九鼎。传说为三代时传国之宝。

(6) 在德不在鼎:意为鼎之轻重不在其大小,而在王之有德无德。(www.xing528.com)

(7) 远方图物:图远方之物。图,画,描绘。物,指奇异之物。

(8) 贡金九牧:九牧贡金。九牧,九州之长。金,铜。

(9) 铸鼎:古代传说大都将铸九鼎之事归之于禹,但《墨子·耕柱》以为夏后开(启)始成九鼎。夏代有“金”(铜)铸之鼎至今仅限于传说,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明。

(10) 百物:相当于今所说“万物”。百、万皆言种类之多。

(11) 神奸:一说指鬼神怪异之物(神奸为并列关系)。一说指鬼神之奸情(神奸为偏正关系)。

(12) 不若:不顺。指下句“魑魅”“罔两”之类。

(13)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罔两:古代传说中的精怪名。也作魍魉。

(14) 用:因而。协于上下:上下关系和谐。上下,君臣、父子、长幼之类。

(15) 天休:天赐之福禄。

(16) 桀:夏代的末代君王,名履癸。暴虐荒淫,为商汤讨灭,逐之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而死。

(17) 载(zǎi)祀:年数,指商享国年数。六百:约数。《竹书纪年·殷纪》记商汤至受(纣)“29王,496年”,与此不符。《汉书·律历志》则云“殷世继嗣31王,629年”。近人一说640年。

(18) 商纣:商代的末代君王,一作受,也称帝辛。荒淫奢靡,多用酷刑,横征重敛,统治残暴。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讨伐,商纣兵力占优,但前徒倒戈,兵败自焚于鹿台。

(19) 休明:美好清明。

(20) 奸回:奸恶邪辟。

(21) 祚:保佑,赐福。明德:完美的德性。

(22) 厎(zhǐ):止。厎止,同义词连用。以上两句说:上天所赐享国的年限,是有一定底数的。

(23) 成王:周成王,名诵,武王之子。郏鄏:周都王城所在之地名,西周成王时周公在此筑东都,故址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传说周成王将九鼎迁于此。一说周武王迁九鼎于洛邑,但洛邑为成王时周公营建,故此说不确。

(24) 卜世:占卜周的世代数。三十:按周代实际共历34王。《汉书·律历志》以为36王,误增2王。

(25) 卜年:占卜周的享国年数。七百:按周代实际经历了867年(据《汉书·律历志》)。

(26) 即:靠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