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不君”之君二例——齐懿公与晋灵公
本篇选自《文公十八年》(前609)、《宣公二年》(前607)。
春秋初期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国语·齐语》)所谓“不君”,就是不像做君的样子;所谓“不臣”,就是不像为臣的样子。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就是国家动乱的根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孔子的弟子子夏,是传授《春秋》的儒家学者,他曾概括说:“《春秋》者,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者也。”(《说苑·复恩》)这里,我们从春秋时期诸多“不君”之君中选取了时代相近的两例——一个是齐懿公,一个是晋灵公——以概其余。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1),与邴歜之父争田(2),弗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3),而使歜仆(4)。纳阎职之妻(5),而使职骖乘(6)。
夏五月(7),公游于申池(8)。二人浴于池(9)。歜以扑抶职(10),职怒。歜曰:“人夺女妻而不怒(11),一抶女,庸何伤(12)!”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13)?”乃谋弑懿公,纳诸竹中(14)。归,舍爵而行(15)。
齐人立公子元(16)。
晋灵公不君(17):厚敛以雕墙(18);从台上弹人(19),而观其避丸也(20)。宰夫胹熊蹯不熟(21),杀之,置诸畚(22),使妇人载以过朝(23)。赵盾、士季见其手(24),问其故而患之(25)。将谏(26),士季曰:“谏而不入(27),则莫之继也(28)。会请先(29),不入,则子继之。”三进(30),及溜(31),而后视之(32),曰:“吾知所过矣(33),将改之。”稽首而对曰(3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35):‘靡不有初(36),鲜克有终(37)。’夫如是(38),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39),岂惟群臣赖之。又曰(40):‘衮职有阙(41),惟仲山甫补之(42)。’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43)。”犹不改(44)。
宣子骤谏(45),公患之(46),使鉏麑贼之(47)。晨往,寝门辟矣(48),盛服将朝(49),尚早,坐而假寐(50)。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51),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52),不如死也。”触槐而死(53)。
汉画像石“晋灵公嗾獒搏赵盾”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54),伏甲(55),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56),趋登④,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57)。”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58),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59)!”斗且出(60)。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61),舍于翳桑(62)。见灵辄饿(63),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64),舍其半(65)。问之,曰:“宦三年矣(66),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矣,请以遗之(67)。”使尽之(68),而为之箪食与肉(69),置诸橐以与之(70)。既而与为公介(71),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72)。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73),不告而退。遂自亡也(74)。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75)。
齐懿公是齐桓公的儿子,而晋灵公则是晋文公的孙子。父、祖称霸,儿、孙不君,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思索。
齐桓公先后有过三个夫人,但没有一个给他生下个儿子。他的十几个儿子都是妾生的。在众多妾中,他特别宠爱的6个“如夫人”,倒是每人生了个儿子。齐桓公一死,如夫人们便都想母以子贵,一个个施展手段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继位权,闹得不可开交。公子无亏靠易牙和寺人貂用血腥手段开路,做了3个月的国君,后在内乱中被杀死。然后是年龄最长的太子昭,依靠宋襄公的武力干预,得以正式即位,就是齐孝公。孝公10年后死亡,照周朝的规矩,是要传位给嫡长子的。但其弟公子潘觊觎君位已久,便杀孝公之子而自立,是为齐昭公。昭公在位年数不短,前后达20年。他的弟弟公子商人早有效法乃兄之道以还治其身之心,天天盼他早死而他却老是不死,只得耐下性子,做好充分准备。昭公夫人子叔姬是鲁僖公之女,她生了个儿子,却未能获得昭公的宠爱,因而太子舍在国人心目中也没有什么威望。这在公子商人看来,绝对是利好信息。为了笼络人心,他不惜拿出家产,在国内频频做出乐善好施的姿态。不久他宣称家赀化尽,居然向国库借贷,继续施舍。这样的上层贵族,国人们哪个不交口称赞他的爱民?在他身边逐渐集起一批士人,形成了一股势力。只有当年也曾争立,比他稍为年长的异母兄公子元冷眼旁观,对他的表演和居心,心里像明镜似的。好不容易等到昭公去世,公子商人趁太子舍君位尚未坐稳,凭着自己多年构筑起来的民众亲附力,不经曲折毫无阻力地把这个孤弱的侄儿杀了,然后装模作样地请出公子元,说要把国君的位子让他来坐。公子元是个明白人,也就对他说了明白话:“你求这个君位可不是一年两年了,你就干你想干的吧,我当你的臣子没有问题。我要是占了这个位子,你满肚子的忿懑全对准了我,我岂不早晚是太子舍第二吗?”商人即位为齐懿公后,对其为人深有了解的公子元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离开齐国去到母亲的娘家卫国居住。从此,只要在日常交谈中提起懿公,他从来不称其为弟,也不提其名字,更不尊其为君,只用“那个人”3字代替。君臣之义固不存在,手足之情也荡焉无存。
杀了兄子,夺了君位,齐懿公就不再需要伪装了,在卿大夫和国人面前露出了贪婪、暴虐、骄恣、荒淫的本色。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夺人之妻,掘臣之坟,刖尸之足,其余《左传》所不载的,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他从即位之前到即位之后的大变脸,其实正是教育了齐国的卿大夫和国人。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娄下》),那么仇人者自然也人恒仇之了。邴歜和阎职杀君之后,居然不立即逃逸,还要遵从习俗,从容回家置酒祭祖,然后告别故国。《左传》描写二人出走,用了个“行”字,而不用“亡”字。杜预在此注道:“言齐人恶懿公,二人无所畏。”可见杀君者虽二人,而覆舟者实际上还是国人。《史记·齐世家》:“懿公之立,骄,民不附。齐人废其子,而迎公子元于卫,立之,是为惠公。”公子元未必有多少优点好处,但在国人眼中他不像懿公那样坏而伪,那样明显地“不君”,矮中取高吧,于是齐国的这一场君权更迭,也可以算作取决于国人向背的实例之一。
晋灵公的“不君”,是属于另一种类型。它揭示的是昏君与良臣的矛盾,而不是君民矛盾。晋灵公在位的14年中,并没有过问过国事民事。
晋襄公死得过早,太子夷皋还在襁褓之中。赵盾执国政,考虑到晋国西有秦逼,东有狄扰,南方有强楚雄视相向,立个幼儿为君,能顶什么用。群臣想到襄公有几个弟弟,虽然也都年少,毕竟比吃奶的孩子强,选个大的辅上几年政,也就学会行君臣之礼了。但襄公夫人穆嬴怎肯把太子名份上的君位让人,天天上朝的时候就把那孩子抱在怀里到朝堂上哭哭啼啼,吵嚷:“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后嗣有什么罪!凭什么放着嫡子不立要另外找人哪?我这孩子可往哪儿搁啊!”大夫们下朝,她就抱着孩子上赵家,向赵盾磕头:“先君临终可是把这孩子托付给您的,有话道:‘这孩子要有出息,我领受你的恩赐了;没出息,我也只把你怨恨。’尸骨未寒,言犹在耳,就把太子一脚踢开,你这算什么呀!”赵盾给她闹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无可奈何,只好遂了她的心意。
穆嬴赢了这一仗,有点心满意足了。从此只管带着幼君在后宫享福,很少再去麻烦赵盾。而赵盾作为首席执政官,日理万机,且也怕和穆嬴多打交道,对幼主如何成长操心就少了。晋灵公是养在深闺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受尽宠爱娇惯,从小作威作福,却不曾受到如何做一个合格国君的素质教育,长大了要不是一个“不君”之君,那才怪呢。
赵盾是个端庄严肃、方正不苟的人。贾季曾把他和他父亲赵衰作过对比,说赵衰像“冬日之日”,是人人乐意接近的;而赵盾像“夏日之日”,一般人都怕接近他。晋灵公就怕他的严肃方正,深感他的存在压抑了自身的自由,威胁到自己的随心所欲,才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贾季的评价也不尽全面。赵盾的严肃方正,使鉏麑感受到的却不是怕,而是敬。赵盾也自有最接近的人,车右提弥明就是一个,他为了保护赵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灵辄眼中的赵盾,则是一个慈祥、善良、充满人情味的人。孔子用“良大夫也”四个字总结了赵盾的一生。晋灵公和赵盾的矛盾,便是“不君”之君与“良大夫”的矛盾。
【注释】
(1) 齐懿公(?—前609):名商人,在位4年。详见评讲。
(2) 邴歜(chù):邴氏,名歜,因掌御戎车,又号邴(丙)戎。其父能与公子争田地而胜之,当为齐之大夫级人士。一说,田同畋,打猎。争猎而不胜,恐懿公之仇恨未至如此之深。
(3) 掘:指掘坟挖出其尸。刖(yuè):截断其足。
(4) :驾车。
(5) 纳:收受……为妾。阎职:阎氏,名职。阎一作庸。
(6) 骖(cān)乘(shèng):陪乘。古代一车乘3人,君主之车,君主居中,御者(仆)在左,便于以右手执缰绳,在车右者谓之陪乘。一般车,御者居中,导者在左,陪乘在右。
(7) 夏五月:据《春秋》,为“五月戊戌”,即五月十五日。
(8) 申池:齐国都南城之西门名申门,申门外有竹林池塘,即申池。
(9) 二人:指邴歜与阎职。
(10) 扑:马鞭,驾车者所用。抶(chì):鞭打。
(11) 女(rǔ):同汝,你(你的)。下句同。
(12) 庸何:怎么(就)。庸,表示反问的副词,与“何”同义连用。
(13) 病:恨。
(14) 纳诸竹中:指把尸体藏入竹林之中。
(15) 舍(shě):置。爵:古代酒器。置酒器,谓饮酒。一说,古代出行前有祭祖的习俗,要在爵中倒满酒以祭奠,称为舍爵。
(16) 公子元:即齐惠公(?—前599),名元,在位10年。详见讲评。
(17) 彌晋灵公(?—前607):名夷皋,在位14年。详见讲评。
(18) 厚:重。敛:征收赋税。雕:用彩画装饰。
(19) 台:“楼台亭阁”之“台”。弹(tán):发射弹(dàn)丸。
(20) 丸:弹丸。
(21) 宰夫:厨夫。胹(ér):煮。熊蹯:熊掌。
(22) 诸:之于。畚(běn):古代用草绳做成的盛器。后世易之以竹蔑,也称畚箕。
(23) 朝(cháo):君臣朝会议事之处。
(24) 赵盾(?—前601?):即赵宣子,也称宣孟,晋国上卿(首席执政官)。赵衰之子。晋襄公七年(前621)起执国政,前后几20年。士季:士氏,名会,字季,谥武,因食采于随,后又改受范,也称随会、范会、随季、范季、随武子、范武子。晋国的卿。晋景公七年(前593)执国政,次年告老退休。
(25) 患:忧虑。
(26) 将:准备。
(27) 入:采纳,接受。
(28) 继:指继续进谏。(www.xing528.com)
(29) 会:士季自称其名。
(30) 三进:从外朝入见灵公,一进为进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二进为进中庭,三进为升阶登至堂前。
(31) 溜(liù):同霤,屋檐下滴水处。
(32) 视:正眼看。一进进路门,二进进中庭时,灵公虽见而只作不见。
(33) 知所过矣:知道错在哪儿了。
(34) 稽首:跪拜叩头至地。主语士季省略。
(36) 靡:无。初:开始。
(37) 鲜:少。克:能。
(38) 夫(fú):发语词(句首助词)。
(39) 社稷: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代指国家。
(40) 又曰:主语《诗》省略。为今《诗经·大雅·烝民》中的诗句。
(41) 衮(gǔn):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上绣(画)卷龙。职(shì):同识,与“适”通假,偶而。阙(quē):过失。
(42) 仲山甫:周宣王时大臣,名山甫,字仲,封于樊,谥穆,也称樊仲、樊仲山甫、樊穆仲。
(43) 衮不废:以衮服不废,喻指社稷得保。
(44) 犹不改:主语晋灵公省略。
(45) 宣子:即赵盾,宣为其谥号。骤:屡次。
(46) 患:厌恶。与注⑨之“患”义稍有异。
(47) 鉏(chú)麑(ní,又音mí):鉏氏,名麑。鉏一作沮;麑一作麛,一作弥。贼:杀害。
(48) 寝:卧室。辟:开。
(49) 盛服:指穿上了朝服。
(50) 假寐:不脱冠衣而睡,这里指打盹儿。
(51) 恭敬:端庄有礼。
(52) 一:指不忠、不信二者之一。
(53) 触:撞。触槐,一头撞向槐树。
(54) 饮(yìn):使喝,宴请。
(55) 伏:埋伏。甲:甲士,披甲之士。
(56) 右:车右。提弥明:提氏,名弥明,也简称明。一作祁弥明,一作示眯明。④ 趋:快步小跑。登:升阶登堂,进入宴饮场所。
(57) 过三爵,非礼也:《礼记·玉藻》说,君赐臣小宴,臣受第一爵时要表示出肃敬,受第二爵时要表示出和敬,受第三爵时要表示出悦敬,然后退席而坐。
(58) 嗾(sǒu):使狗之声,也指使狗。夫(fú):句中语助词。獒(áo):高达4尺(周尺)的猛犬。
(59) 何为(wéi):有什么用。为,作为。
(60) 斗且出:一边与甲士搏斗一边退出。
(61) 田:打猎。首山:首阳山,也称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62) 舍(shè):休息。翳桑:有浓荫的桑树下。一说为地名。
(63) 灵辄:灵氏,名辄。
(64) 食(sì):使食,给吃。
(65) 舍(shě):放置。
(66) 宦:学仕宦之事。
(67) 遗:致送。
(68) 使尽之:叫他吃完所给的食物。
(69) 箪:古代竹(或苇)制的盛饭食之器。
(70) 橐(tuó):袋子。
(71) 与(yù):参加。公介:晋灵公的甲士。
(72) 倒戟:用手中的戟转而攻击己方。御:抵敌。公徒:指晋灵公的甲士。徒,步兵。
(73) 名居:姓名、住处。
(74) 自亡:自,指赵盾;亡,逃亡。赵盾出逃尚未越出国境,灵公即为赵穿所杀,他随即回国都,迎回住在成周的公子黑臀(襄公之弟),立为国君,是为成公。赵盾仍执国政。
(75) 赵穿:赵盾弟,晋之将。攻:袭杀。桃园:园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