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贪贿者害人又害己——宫之奇谏虞假道
本文选自《僖公五年》(前655)。
在齐桓称霸的同时,处于中原西北部的晋国也开始向外扩张。晋国的始封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封地在今山西西南部,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西周末年,晋迁都于绛,后改名翼(今山西翼城东南)。平王东迁以后,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史称曲沃桓叔。曲沃邑大于翼。自桓叔始,曲沃就闹独立,并有并翼之企图,晋国从此陷入内乱长达68年。鲁庄公16年(前678),曲沃武公灭翼,得以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晋国,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但此时晋国只建一军,还是一个小国的规模,显然不能与同时期即位方8年,却已灭谭灭遂,开始向外扩张的齐桓公相比。可见,春秋初期的晋国是在不断搞内耗中度过的,国势因而长期不振。
晋国统一后2年,武公就去世了,子晋献公立。他汲取了曲沃末大于本,最后本被末所取代的历史教训,对曾祖桓叔、祖父庄伯传下的同宗支族采取夷灭的办法,史称“尽杀群公子”(《庄公二十五年》)。遂迁都新绛(今山西侯马西)。统一使国势渐强,晋献公为适应向外扩张的需要,在鲁闵公元年(前661)增建至二军,当年即西灭耿,北灭霍,西南灭魏(皆周之同姓小国),疆域随之扩大。第2年,又东南伐赤狄之一支东山皋落氏。接下来,晋献公把目光投向了晋国的南邻虞和虢。
从地理位置上看,虞国正处于晋都新绛与虢国之间。不过,虞国与晋国素来没有积怨,若先灭虞,一是无口实可借,二是虢必因此而警觉,有所防范,再要攻伐它,会平添许多难度。而虢公是周王朝的卿士,当年晋国内乱,周王支持正统的晋(翼)政权,曾先后派虢公率师讨伐过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找过晋献公祖、父两辈的麻烦。晋献公“尽杀群公子”时,也有几个漏网的逃到虢国寻求保护,虢国曾再次企图武力干预,只是干预不了而已。但是虢国人一直在晋国南部边邑制造些小骚扰,麻烦还是不断。所以晋献公的头号攻击目标,就定位在虢国身上了。晋国的南部边邑,虽有与虢国接壤的,但若把攻击点放在晋虢边界线上,一来那里虢师设防,突破要化代价;二来那要绕过虞国,大弧度迂回进军,实在是事倍功半。于是大夫荀息就献了个化点买路钱借路之计:把晋国的国宝——北屈所产的四匹名马和垂棘美玉制成的璧,向虞国国君行贿,以求得借道虞国去伐虢国。晋献公起先还有些舍不得,荀息暗示他马和璧只是暂时从内府搬到“外府”保存而已。灭了虢,虞就是囊中之物,马、璧还能插翅飞去不成。晋献公一经点拨,立刻明白这是一个一石二鸟、兼得虞虢的妙计,于是就在鲁僖公2年(前658),派荀息去虞国纳贿借道。虞公不听大夫宫之奇谏阻,收下贿赂,不但拱手开城让道,还调兵遣将帮着晋师伐虢。事出虢国意外,猝不及防,于是晋师顺利拿下了虢之下阳(今山西平陆东北)。
3年以后,晋国旧调新弹,故伎改施,再次向虞国借道……
秋……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2):“虢,虞之表也(3),虢亡,虞必从之(4)。晋不可启(5),寇不可玩(6)。一之谓甚(7),其可再乎(8)!谚所谓‘辅车相依(9),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10)。”
公曰(11):“晋,吾宗也(12),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13),大王之昭也(14)。大伯不从(15),是以不嗣(16)。虢仲、虢叔(17),王季之穆也(18)。为文王卿士(19),勋在王室(20),藏于盟府(21)。将虢是灭(2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23)?其爱之也(24),桓、庄之族何罪(25)?而以为戮(26),不唯逼乎(27)!亲以宠逼(28),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29),神必据我(30)。”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31),惟德是依(32)。……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33)。神所冯依(34),将在德矣(35)。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36),神其吐之乎(37)!”
弗听(38),许晋使(39)。宫之奇以其族行(40),曰:“虞不腊矣(41)。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42)。”
八月甲午(43),晋侯围上阳(44)。……
冬十二月丙子朔(45),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46)。师还(47),馆于虞(48),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49),以媵秦穆姬(50);而修虞祀(51),且归其职贡于王(52)。
晋国灭了虞国以后,《公羊传》、《穀梁传》都写到一个细节:当初使虞公见利忘义的两件宝物——名马和白璧,这时又不出意料地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公羊传》描写晋献公如此说:“白璧还是我的白璧,可是我的马却长了年岁了。”而《穀梁传》则把这层意思换在荀息的嘴里说出来。两种写法都起到一种首尾呼应的效果,凸现出贪婪的虞公竹篮打水一场空,害人最后害自己的可耻下场,不知为什么《左传》的作者略去了这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虞公之贪,在历史上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左传·桓公十年》特地记了这样一段故事:
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就向他要。虞叔最初并不打算献出来,后来却懊悔了,说:“周族有这样的谚语:‘匹夫无罪,怀藏白璧会成为他的罪。’我要这白璧何用,难道用它来买祸害吗?”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谁知虞公贪得无厌,又向虞叔伸手要宝剑。虞叔说:“他真是贪心不足啊!他贪心不足,必定会使我遭殃的。”于是就攻打虞公,迫使虞公躲到共池去避难。
从鲁桓公十年(前702)到鲁僖公五年,中间相隔47年,前后二“虞公”恐怕不会是一个人,而是两代君主了。那么,也真可算得上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了。先虞公的贪得无厌传给了后虞公,后虞公还“出于‘贪’而胜于‘贪’”,终于把传了400来年的家国基业全部贪亡了为止。
真是无巧不成书,虞公的贪贿父子相承,晋献公的行贿也自有家学渊源。他的曾祖父曲沃桓叔本是晋侯的旁支,却接连三代不仅与晋搞分裂、闹独立,还企图兼晋而并之,虽然势力逐渐大过了晋,却一直得不到周王的承认。到晋献公的父亲武公,终于以武力灭了晋。这时的周王室早已衰微,但诸侯之立要由王命这个已显得陈旧的规矩,在春秋早期还滞留在社会思想观念中。晋被曲沃所灭后,晋所拥有的轻重宝器也悉数落入曲沃之手。《史记·晋世家》写道:“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僖)王。釐(僖)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原来周王对曲沃从不承认到承认,并不仅仅是既成事实起的作用,更是武公用大批宝器行贿所起的作用。晋献公向虞公行贿,只不过是从父亲那儿学了一小招而已。
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灭小国,强国并弱国,虽然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污秽、自私、卑劣、贪婪、无耻、欺诈、残酷,造就了无数悲剧、喜剧、悲喜剧、闹剧、讽刺剧、傀儡戏、滑稽戏,却无非是最终完成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这个总的结局所必然要发生的一幕幕小插曲。胜利者也好,失败者也好,都只是匆匆过客。但是其中确也存在着一些永远值得我们回味、思索、总结、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篇的虞公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
智荀伯假途灭虢
【注释】
(1) 晋侯:晋献公(?—前651):名(一作诡)诸,在位26年。假:借。虞:姬姓古国,开国君主为古公父之子虞仲,在今山西平陆北。虢:姬姓古国,有东虢、西虢、北虢之分,这里指北虢。西周时建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平陆,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
(2) 宫之奇:虞国大夫,宫氏,姬姓,名奇。
(3) 表:外层,喻指虢与虞具有表里关系,虢的存在,对虞具有保护作用。
(4) 从之:随之(而灭亡)。
(5) 启:启动。晋不可启,不可使晋国启动它的侵略扩张。
(6) 寇:侵犯掠夺。玩:忽视,不当一回事。
(7) 甚:过分。一之谓甚,一次就太过分了。
(8) 其:岂,难道。
(9) 辅:面颊。车:牙床骨。一说辅为车轮外旁增缚夹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轮辐载重力,与车相依。亦通。
(10) 其:大概。虞虢之谓:“之”起把宾语提前的作用,是个结构助词;“虞虢之谓”即“说的是虞、虢”。
(11) 公:虞公。国小史阙,不详其名。
(12) 宗:同族。晋、虞皆姬周之支族。
(13) 大(tài)伯:周大王长子,大王有立幼子季历之意,大伯与弟仲雍奔荆蛮以避让,成为吴国的始祖。大同太、泰。虞仲:虞国的始祖,名雍,大伯之弟。他是如何成为虞国始祖的,学术界尚在探讨。参注①“虞”。
(14) 大(tài)王:即古公亶父,古代周族领袖,周文王之祖父。大同太。昭:古代宗庙次序,以始祖居中,二世祖居左,三世祖居右,四世以下相递为左右。凡数为偶者皆在左,在左者称昭;数为奇者皆在右,在右者称穆。大王为周世系之第13代,其子大伯、虞仲、王季皆第14代。偶数为昭,故称为“大王之昭也”,意即大王之下一代。
(15) 不从:指不随从在大王左右,是对“奔荆蛮”的婉言。(www.xing528.com)
(16) 是以:所以。嗣:继承,这里指继位。
(17) 虢仲、虢叔:皆季历之子,周文王之弟,为西虢、东虢之始封君主。本篇的虢国(北虢)也是他们的后裔所建。
(18) 王季:即季历,季为排行兼字,名历。穆:见上注。季历为周之第14代,虢仲、虢叔与文王皆第15代。奇数为穆,故称“王季之穆也”,意即王季的下一代。
(19) 卿士:执政官。
(20) 勋:功勋。王室:王族,也指朝廷。
(21) 盟府:主管盟约、记录功勋受封等档案的官府。
(22) 将虢是灭:即将灭虢。“是”起把宾语提前的作用。
(23) 桓、庄: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晋献公的曾祖父和祖父。参“题解”。
(24) 其:代词,指晋献公。之:承上指代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
(25) 桓、庄之族:指桓叔、庄伯的小宗子孙,也即“题解”所引“尽杀群公子”中的群公子。
(26) 戮:杀。
(27) 唯:仅仅因为。逼:威胁,这里指晋献公感受到威胁。
(28) 亲:亲近的同族,指桓、庄之族。以:因为。逼:这里指形成威胁。
(29) 享祀:祭祀进献。丰洁:丰盛而洁净。
(30) 据:依。
(31) 实:起把宾语提前的语法作用,无实义。
(32) 是:同上“实”字,起把宾语提前的语法作用,无实义。两句是说:鬼神不亲人,只依德。
(33) 享:享用。
(34) 冯(píng):同凭。
(35) 将:必定。
(36) 荐:进献。馨香:指祭祀用的供品。
(37) 其:难道。
(38) 弗听:省略主语“公(虞公)”。
(39) 晋使:晋国的使者。
(40) 以:与。族:指家族。行:离开。
(41) 腊:古代祭名,于夏历12月举行,始于周代,是岁终对祖先的祭祀。周代的祭日已不详,汉代以冬至后第3个戌日为腊祭之日,后又改定为12月8日。不腊,指等不到举行腊祭,虞国就要亡了。
(42) 更举:另外采取行动。
(43) 八月甲午:夏历八月十七日。当时晋国用夏历,与周历、鲁历异。
(44) 上阳:虢之国都,参注释①。
(45) 十二月:鲁历十二月,相当于夏历十月。朔:农历初一日。
(46) 虢公醜:虢公名醜。京师:东周王城,今河南洛阳。
(47) 师:指晋师。
(48) 馆:留宿。
(49) 执:逮捕。
(50) 媵:随嫁,这里指充任随嫁的臣仆。秦穆姬:晋献公之女,嫁予秦穆公为夫人。
(51) 虞祀:虞国举行祭祀的场所。
(52) 职贡:赋税与贡品。王:周王,当时为周惠王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