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传》评析:曹刿论战的独特贡献

《左传》评析:曹刿论战的独特贡献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曹刿看成是中国古代兵家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春秋末期成书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自曹刿论战以后到《孙子兵法》问世前后,又有不可胜计的大小战争发生。它的内容比曹刿论战完整、系统、成熟、丰富,但曹刿也确实不愧为中国古代兵家的先驱。

《左传》评析:曹刿论战的独特贡献

九、中国古代兵家的先驱——曹刿论战

本篇选自《庄公十年》(前684)。

鲁庄公八年(前686),齐国发生了一次大动乱,言行不依准则、兄妹淫乱、诛杀不当、屡次失信于大臣的国君襄公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政变的发动者之一、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趁机上台,但随即在次年春天被大夫雍廪所杀,齐国一时陷于“无君”的混乱状态。此前,襄公的两个弟弟子纠和小白,分别在管夷吾、召忽二人和鲍叔牙辅佐下逃亡到鲁国和莒国。子纠的母亲本是鲁女,所以鲁国竭力想要使他入主齐国;但抢得先机的却是小白,他领先一步回到齐国,并迅速被拥立为国君,他就是春秋史上赫赫有名的五霸之首齐桓公。鲁国心有未甘,与齐国在乾时打了一仗,大败。在齐国的胁迫下,不得已杀了子纠,召忽殉主而死,管夷吾却被鲍叔牙用计索回,后来成为齐桓公建立霸业的主要助手。齐国对鲁国不依不饶,又次年,发生了长勺之战。这次,胜利之神却光顾了鲁国。

十年春,齐师伐我(1)。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5),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乃入见(8),问何以战(9)。公曰:“衣食所安(10),弗敢专也(11),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12),民弗从也(13)。”公曰:“牺牲玉帛(14),弗敢加也(15),必以信(16)。”对曰:“小信未孚(17),神弗福也(18)。”公曰:“小大之狱(19),虽不能察(20),必以情(21)。”对曰:“忠之属也(22),可以一战(23)。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4),战于长勺(25)。公将鼓之(26),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27),刿曰:“未可。”下(28),视其辙(29);登(30),轼而望之(31)。曰:“可矣!”遂逐齐师(32)

既克(33),公问其故。对曰:“夫战(34),勇气也。一鼓作气(35),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7),故逐之。”

这篇选文,写了春秋前期一个著名的战例。曹刿在战前和实战进行中发表的一些意见,说明他对战争规律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把曹刿看成是中国古代兵家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1936年12月,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一年之后,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在“战略退却”这一节中,全文引用了《左传》这一选段,并画龙点睛地指出:“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还总结道:战争的双方强弱不同时,“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在捕捉到“敌竭我盈”、“辙乱旗靡”这样的战机时果断地反攻、追击,就能打胜仗。

春秋末期成书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在第一篇《计》中,孙武提出了涉及君德、天时、地利、将才、法令、兵力、士气、赏罚等问题的“五事七计”,而“五事”之首是“道”,“七计”之首也还是“道”(“主孰有道?”)。那么什么是“道”呢?孙武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他认为上下同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而这一点,比他早近两个世纪的曹刿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在战争开始前,曹刿与鲁庄公层层递进的对话,讨论的正是取信于民的问题。

《孙子兵法·计》还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曹刿的避敌之锐气,敌一鼓、再鼓而我皆以免战应之,正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待敌三鼓而军心懈怠、士气衰竭之际,我一鼓作气,突然奋击猛攻,正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巧妙运用。当齐军溃退时,鲁庄公想要“驰之”,曹刿认为敌情尚不明,不可贸然追击。必要下车视得辙乱,登车望清旗靡,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并无假象,才挥师逐之。这又与《谋攻》篇的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相合。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长勺之战只算个小战役。自曹刿论战以后到《孙子兵法》问世前后,又有不可胜计的大小战争发生。举其著者,有狄卫荧泽之战,秦晋韩之战,楚宋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晋秦殽之战,楚晋泌之战,晋齐鞍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秦晋栎之战,吴入郢之战,秦败吴之战等。《孙子兵法》正是总结了这些战争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结果。它的内容比曹刿论战完整、系统、成熟、丰富,但曹刿也确实不愧为中国古代兵家的先驱。

最后,顺便再谈谈曹刿的“刿”字读音问题。“刿”字的读音,各种古文选本、大学文学作品选、中学语文课本皆注音guì,或直音“贵”、“桂”;“刿”字虽有此一读音,但“曹刿”之“刿”当音huì。“曹刿”之名,见于《左传》、《国语·鲁语上》、《穀梁传·庄公十三年》,而《史记》(《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十二诸侯年表》、《刺客列传》)则作“曹沬”,《吕氏春秋·贵信、博志》又作“曹翙”。按“刿”字有二音:①guì,其义为刺伤、伤;②huì,其音义同“交会”之“会”。“沬”字亦有二音:①mèi,为周代卫国地名,或为“昧”之通假字;②huì,音义同“颒”、“靧”,以水洗面之意。“翙”仅一音:huì;“翙翙”为鸟飞声。“刿”、“沬”、“翙”只有在huì音上能相通假。且音guì之“刿”,其义项亦不宜为命名之用。据此,曹刿之“刿”当注音为huì,历来各种选本、课本之注guì音者皆误。附带指出一个问题: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和《刺客列传》中把“曹”印为“曹沫”,新编《辞源》、《辞海》均立辞条“曹沫”,“沫”字皆为“沬”字形近之讹。“沫”音mò,与“刿”不能同音通假。

战长勺曹刿谈兵

【注释】

(1) 我:指鲁国。

(2) 公:鲁庄公。

(3) 曹刿(huì):鲁国人,其身份史料不详。

(4) 乡人:乡是周代各国国都和近郊设立的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各国不尽相同。同属一个乡的人称为“乡人”。

(5) 肉食者:古代吃肉是只有官高禄厚的人才能天天享受的一种待遇。这里指国君、卿大夫等战争决策者。谋:谋划。

(6) 间:参与进去。

(7) 鄙:鄙陋,浅薄。

(8) “见”的宾语“公”省略。

(9) 何以:“以何”之倒,用什么。

(10) 安:安适,享有。衣食所安,所享有的衣食。

(11) 专:独占。

(12) 惠:实惠。遍:周遍,及于全体。

(13) 从:跟从。(www.xing528.com)

(14)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要求色纯,体无残损。通常多用牛、羊、豕,称为三牲。玉帛:瑞玉束帛,用于祭祀、会盟、朝聘等重大典礼。

(15) 加:超过规定。

(16) 信:诚。

(17) 孚:信用,这里指为神所信服。

(18) 福:用作动词,加福,护佑。

(19) 狱:讼事,案件。

(20) 察:明察,纤微皆审。

(21) 情:实情,合乎情理。

(22) 忠:尽心竭力。属:类。

(23) 以:恁。宾语“此”省略。

(24) 与之乘(shèng):与他(指曹刿)同一辆战车。古一车四马为一乘。

(25) 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6) 鼓:用作动词,击鼓。古代战争以击鼓作为进攻的号令。之:指代齐师。全句意谓击鼓进攻齐师。

(27) 驰之:驱车疾行,指追击齐师。

(28) 下:下车。

(29)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30) 登:上车。

(31) 轼:车厢前供乘者凭倚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凭轼。也有将“登轼而望之”连为一句读的,那样固然站得更高,但必须要有杂技演员的本事,曹刿不一定行,故不取此断句标点。

(32) 逐:追击。

(33) 克:战胜。

(34) 夫(fú):发语词。

(35)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起。

(36) 伏:埋伏,伏兵。

(37) 靡:倒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