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文学中融入中医学元素,医学生必读

古代文学中融入中医学元素,医学生必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药名和穴名入诗,表明中医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已从题材内容进一步发展到表现形式之中,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二者之间融合渗透的紧密关系。

古代文学中融入中医学元素,医学生必读

集部与中医学的联系,不仅表现在集部文献中具有大量的中医药学的宝贵史料,更在于它的主体部分——文学,与中医学虽然性质不同,但同是华夏民族文化生命的展现,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生命精神,由此在价值追求、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共性特征,从而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非常密切的相互影响、交融渗透的依存关系。

这种交融渗透,首先表现为中医学作为中国古代对疾病诊疗与本草药物的认识,是古人社会生活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无疑成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之一,从而为古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并进一步影响到它的表现形式。

早在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就已出现了很多关于医药方面内容的诗歌。据学者统计,在疾病方面,《诗经》就载录了狂、首疾、痗、癙、痒、瘉、疾首、盱、瘼、疷、烈假、翳、瘅等15种疾病;在药物方面,更涉及草、木、鸟、兽、虫、鱼等各部类药物近300种。

继《诗经》之后的《楚辞》,江蓠、芷、泽兰、香蕙、椒、菌桂、木兰、薜荔、芰荷、芙蓉、艾、杜若辛夷等各种本草药物作为比兴的载体也频频出现,而且,关于药物的形态、栽培、采集、性味和应用也有较多论述。如《离骚》中,关于药物的种植:“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关于药物的采集:“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关于药物的应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这里,诗人屈原借助本草药物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节操,实现了中医药草与文学审美的有机融合。

如果说,在《诗经》和《楚辞》代表的先秦文学中,中医药主要还是作为比兴的载体出现的,专门以医药为题材的作品数量极少,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服食、求寿求仙之风盛行,中医药草所具有的医疗保健及自身形态上的观赏怡情等价值,使文学家开始自觉地将其纳入文学审美的视野,诞生了《寒食散赋》《款冬花赋并序》《茱萸赋》《茯苓赞》《黄连赞》等很多直接以中药命名的诗赋作品,并出现了以中药名、腧穴名等作为语汇创作的药名诗和穴名诗。以药名和穴名入诗,表明中医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已从题材内容进一步发展到表现形式之中,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二者之间融合渗透的紧密关系。

知识链接:辛弃疾与药名词(www.xing528.com)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善于诗文,但以词名世,词风慷慨悲壮,雄健豪放。现存《稼轩词》600余首,数量之富,质量之优,冠于两宋,号称“词中之龙”。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作的基本内容,其中就有一篇著名的药名词《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首词共嵌进了以原药入词的木香、石膏、防风、常山、甘松五味中药和以谐音药名入词的禹余粮、栀子海藻三味中药。嵌入了八味药名而毫无斧凿之痕,非常贴切自然地表达了他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百折不挠的豪迈气概,既展现了辛弃疾在词作上高深的造诣与功力,也标志着药名词在艺术创作上的成熟。

步入唐宋,中医学对文学的影响更加深入。谈医论药已与琴、棋、书、画、饮酒、品茶、交游、唱酬一起,成为文人生活情趣的重要内容,所谓“七件事儿为伴侣,茶药琴棋酒画书”(元吴弘道《南吕·金字经》)。与文人的这种生活情趣相联系,诗文作品中涉及中医药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凡养生健体、采药种药、咏药抒怀、论病说症、杏林轶事,无不毕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诸如杜甫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在他们的诗词创作中,都有大量的中医药内容。诗词以外,在散文和笔记小说方面,如唐代柳宗元的《柳州救三死方》、刘禹锡的《传信方述》,宋代洪迈的《夷坚志》、苏轼的《东坡志林》、沈括的《梦溪笔谈》等,也都记录了大量的方药、医案和医林趣闻轶事等,涉及的医药内容也非常广泛、丰富,史料价值极高。

元明清三代,中医药内容也在当时盛行的戏曲、小说中有重要反映。如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冤》就塑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反面医生的形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涉及中医药的字数更多达5万余字,其中包括各类医疗人员14人,疾病110多种,方剂45首,药物120多种,较完整的病案14例。这些涉医内容将中医药知识与小说的人物故事完美结合,是中医药学与中国古代文学高度融合的产物。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看,自《诗经》伊始,中医药就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此后历代涉医文学创作经久不衰。诗赋词曲、散文、笔记、小说、戏剧,几乎古代文学的各类体裁都有一批涉医作品;而中医药学的各类知识,包括医理、诊治、方药、针灸、养生、服食,以及医史人物、医林事件等,无不在古代文学中有所反映;许多与中医药有关的成语、典故,诸如二竖为虐、病入膏肓、讳疾忌医、起死回生、杯弓蛇影、采薪之忧、良药忠言及杏苑、杏林、橘井、橘泉等,也成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常用语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