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是宋元时代逐渐兴起和成熟起来的文学形式,在集部文献中的历史相对来说较为短暂,作为集部中一个独立的类别,也是最晚出现,直至《四库全书总目》才开始设置,与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一起,共同构成集部文献的五种基本类别。
《四库全书总目》在《词曲类序》中说:“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其于文苑尚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
中国古代,诗文被视为文学的正宗,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视“词曲”这种新文学为“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其于文苑尚属附庸”,表达了传统思想对于词曲的贬损和轻视。实际上,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从先秦的《诗经》三百篇到汉代以后的五言诗、七言诗,再到唐代的绝句、律诗等近体诗,以至宋元的词曲,每种新文体的出现,都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也都有其艺术上的独特价值。词曲作为宋元时代最有活力的文学形式,其价值意义绝非《四库全书总目》所称的“余音”“末派”“附庸”所能揭示。
词是一种格律严密、句式长短不齐并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形式,因此,也常被称为“诗余”“曲子词”或“长短句”。这些不同的称谓,分别揭示了词与诗歌的渊源关系,以及词的音乐性和句式特征。
一般认为,词这种新的文学形式最初兴起于隋唐时期,是为配合当时流行的以西域“燕乐”为主体的音乐而作的歌词。到唐代中期,词已由民间流行而转为文人阶层的创作。第一批填词的文人是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王建等人。如张志和的词现存《渔歌子》五首。其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优美清新,传唱广泛。
此后,经过刘禹锡、白居易等一批文人的创作积累,词逐渐摆脱了近体诗的束缚,到五代走向成熟,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创作中心。西蜀词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作品大多浮艳绮靡,因词作集中于《花间集》而被称为“花间派”。南唐词人主要有李璟、李煜和冯延巳。其中,李煜后期的词作充满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词作境界迥别前人。
两宋时期,词已成为文学主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闺阁妇女,几乎各阶层的人都喜爱填词,达到词史上的全盛状态。这一时期作品丰富,题材多样,既有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细腻婉约、温柔含蓄、注重音律的词作,也有苏轼、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不重音律、以诗文入词,题材广阔,词风豪放恢弘,更有李清照的词作,清新婉约,“别是一家”。
词到南宋末,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已趋于凝固,并且大多数也失去了音乐性,仅为文人案头欣赏之物。于是,比诗词表现内容更为广阔、与音乐联系更为密切的“曲”的文学形式在民间开始兴起。到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不受重视,遂加入到民间曲剧创作,使曲在元代蓬勃发展。
曲,按地域可分为南曲和北曲,按体制内容可分为散曲和剧曲。南曲、北曲合称南北曲,又称南北调,是宋元时期南、北区域的散曲和剧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其中,南曲调缓婉转,北曲紧促遒劲,各有不同。(www.xing528.com)
在内容体制上,曲分散曲、剧曲两大类。散曲无科白,剧曲有科白。所谓科白即动作和宾白。散曲是对剧曲而言,只用来清唱,所以又称“清曲”,包括散套与小令。元散曲作家多达200余人,大致分清丽与豪放两派,重要作家分别有关汉卿、王实甫、元好问、白朴、张可久,以及马致远、张养浩、钟嗣成、刘庭信等。剧曲,是一种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包括宋元的杂剧、南戏和明清的传奇三种。
杂剧最早见于晚唐,在宋金时期普遍流行。元代是杂剧的成熟期,形成了四折一楔的结构形式,涌现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与白朴四大家及《窦娥冤》《救风尘》《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重要剧作。南戏是南宋时期由浙江温州民间孕育形成,在体制上较杂剧更为自由,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宋灭亡后元杂剧南移,取代了南戏的地位,但至元末,杂剧衰落,在体制上吸收南戏成果的传奇逐渐兴起。
“传奇”在唐宋时是专指短篇文言小说,到明代则成为戏曲的专称。明代传奇的重要作品有《荆钗记》《拜月亭》《琵琶记》《浣纱记》《鸣凤记》等,而最为著名的则为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牡丹亭》关于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不朽杰作。
对于宋元时期兴起的词曲,《四库全书总目》囿于经学主导下的文学观念,将其视为文苑附庸,在文献上则以附篇的形式置于集部之末,并按词曲类的文献内容,将其分为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与南北曲五类。
词的别集,四库著录了诸如柳永《乐章集》、苏轼《东坡词》、辛弃疾《稼轩词》、周邦彦《片玉词》、李清照《漱玉词》、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等个人词集59部。总集,四库著录了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宋周密的《绝妙好词》与清朱彝尊编《词综》等12部。词话,是评论词、词人、词派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四库著录了宋王灼《碧鸡漫志》、沈义父《乐府指迷》、清徐釚《词苑丛谈》等5部。词谱词韵,是介绍各种词牌的格式、用韵等填词规则的工具书。四库著录了清王奕清等编的《钦定词谱》和万树的《词律》2部。最后是南北曲。四库对曲最为轻视,仅著录了《顾曲杂言》《中原音韵》和《钦定曲谱》这3部关于曲的品题论断与音韵、格律方面的著述,重要曲作、曲文则全部不录。
词曲,尤其是戏曲的巨大艺术价值,直到近代王国维、胡适等学者的大力肯定和提倡,才为世人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艺术魅力也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瞩目。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