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诗文评论历史沿革与学术特征揭示

清代诗文评论历史沿革与学术特征揭示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开始正式设置“诗文评”类,使“诗文评”成为与楚辞、别集、总集相并立的目录分类。《四库全书总目》中,诗文评类共收有自南朝梁至明清的历代诗文评论64部。关于这些诗文评论的历史沿革与学术特征,其《诗文评类序》有一概要的揭示。《文心雕龙》与《诗品》,在诗文评论中都是具有范式意义的作品。

清代诗文评论历史沿革与学术特征揭示

“诗文评”是中国古代学者与文人对诗文创作的评论,相当于现代学术所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是集部中一种后起的类型设置。

从先秦到两汉,文学还是与学术融为一体的,直到魏晋时期,文学才从经学、史学、子学中逐渐分离开来,并在文学内部分化出各种不同的文体。随着文学的独立及各种文体创作的繁兴,文学评论也就应运而生。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问世的。

作为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主张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认为“文以气为主”,将“气”与作家性格和作品风格联系起来,并具体提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四科八类”文体说,成为中国古代第一篇诗文创作与批评的专论。此后,西晋陆机撰写出总结创作经验的文论名篇——《文赋》。到南朝梁代,更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这两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文评论的快速发展。

但唐代以前,诗文评论类著述在整体上还不是很多。因此,《隋书·经籍志》的“集部”分类中,只有楚辞、别集与总集三种,还没有“诗文评”的类别设置,《文心雕龙》与《诗品》仅被收入总集中。此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也基本沿用《隋书·经籍志》的集部分类。到《宋史·艺文志》,集部增加了“文史类”,既收录《文心雕龙》《诗评》等诗文评论著作,也包含刘知几《史通》、郑樵《通志叙论》等史评著述。到《明史·艺文志》,仍沿用了《宋史》集部“文史类”称号,但“文史类”所收著述已全部是诗文评论,“诗文评”的类别设置已呼之欲出。到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开始正式设置“诗文评”类,使“诗文评”成为与楚辞、别集、总集相并立的目录分类。

《四库全书总目》中,诗文评类共收有自南朝梁明清的历代诗文评论64部。关于这些诗文评论的历史沿革与学术特征,其《诗文评类序》有一概要的揭示。其称:

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

按《诗文评类序》的概括,历代诗文评论可归为五类:第一类,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第二类,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第三类,备陈法律;第四类,旁采故实;第五类,体兼说部。

第一类,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代表。《文心雕龙》是建安至南朝我国诗文评论的集大成之作,它分序言、总纲、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五部分,共50篇,系统总结了先秦至齐梁时期文学创作的经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对后世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有深远影响。其创作论以《神思》篇为总纲,首揭心物相接、“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思维形态,最为精彩。在文体论上,《文心雕龙》有20篇,每篇先阐述文体要求,次举范例品评,在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评价上形成了鲜明特色,成为后世诗文评中“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的典型代表。明代徐元太的《喻林》、朱荃宰的《文通》、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及清代刘熙载的《艺概》等都深受《文心雕龙》文体论特色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二类,以钟嵘的《诗品》为代表。《诗品》,原名《诗评》,是一部对汉魏以来的五言诗带总结性的文学批评著作。它把从汉至南梁的122位作者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位作家都给以扼要的评论。钟嵘一反晋代以来寡味的玄言诗,以及齐梁诗坛一味追求声律、滥用典故的诗风,认为诗须兼有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方为“诗之至也”。钟嵘联系作品来品评诗人,以优劣高下为诗人排出等级次序,并重视诗人创作中的渊源关系,所谓“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在诗话、诗论上具开创性意义。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以道家精神为主导,将诗境风格分为24类,注重以“味”品诗,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是钟嵘《诗品》品诗风尚影响下的一部诗评名作。

《文心雕龙》与《诗品》,在诗文评论中都是具有范式意义的作品。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评价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虑远。”

第三类,“备陈法律”,以唐代诗僧皎然的《诗式》为代表。《诗式》根据汉唐诗歌的格律、体式将诗歌分为五格十九体,并强调诗歌的“文外之旨”。唐代因诗歌繁荣,关于诗歌的形式、作法、技巧等问题开始受到重视,遂有《诗式》类作品的大量涌现。此后,历代涉及体制、风格类诗评数量极多,如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诗说》,元杨载《诗法家数》,明胡应麟《诗薮》,清叶燮《原诗》、朱庭珍《筱园诗话》等。

第四类,“旁采故实”,以唐代孟棨的《本事诗》为代表。《本事诗》是一本以诗系事的笔记小说集,作者认为诗乃缘情而发,“触事兴咏,尤所钟情”,所以特别重视诗本事,分条记述了部分诗歌创作的事实原委,保存了唐代诗人许多轶事,开创了记事诗话这一新体裁。唐末罗隐等几种《续本事诗》及宋代的“诗话”都是受其体裁影响的重要成果。

第五类,“体兼说部”,以欧阳修《六一诗话》和刘攽《中山诗话》为代表。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一种“以资闲谈”的随笔式诗歌评论,也是中国古代诗话类的第一部作品,此后,司马光的《续诗话》、刘攽的《中山诗话》都是较早的诗话。诗话以随笔形式记载了许多诗人创作中的遗闻轶事,在述事中体现作者的诗学观点,类似于子部的小说,所以被称为“体兼说部”。诗话体创立后,宋代就出现了近百部,其中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最为著名。《沧浪诗话》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盛唐为法”,“惟在兴趣”,反对宋人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在论诗方法上多以禅学喻诗,强调诗歌的“妙悟”与神韵,以不涉理路、意在言外为上品。宋代以后论诗之著大多以“诗话”命名,作品如林,卷帙繁富,在清代走向鼎盛。像王夫之《姜斋诗话》、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沈德潜《说诗晬语》、袁枚《随园诗话》等,都是有重要影响的诗话。

《四库全书总目》划分的“诗文评”的这五种类型,基本上涵盖了古代诗文评论文献的内容和形态,其中的不少著作实际上是兼融多种类型而为一体的。

从魏晋时代的《典论·论文》《文赋》等专篇评论,到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等系统专著问世,此后,以皎然、孟棨、司空图、欧阳修、张戒、严羽、胡仔、杨慎、王士禛、袁枚、叶燮、刘熙载等为代表的历代学者的诗文评论著述,构筑起我国古代诗文评论发展的基本脉络。这些诗文评论,注重直觉感受,品味作品,抽绎幽微,语言精美,韵味深厚,与长于理论思辨和逻辑建构的西方文论迥然有别,展现出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灵与审美体验,在世界文论宝库中闪烁着灵光异彩,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