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是文集中最基本的类型,即个人诗文集,凡是一家所作的诗文词曲,成集者皆可统称为别集。别集的名称多样,早期的常简称为“集”。南朝梁阮孝绪在《七录》中正式使用了“别集”这一名称,作为与汇总各家诗文作品的“总集”相区别的文集类型。
关于别集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从实际情况看,别集的源头可上溯至刘歆的《七略》。《七略》中的《诗赋略》收集了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司马相如等人的诗赋作品。东汉班固在此基础上著成《汉书·艺文志》,其中收有荀况集2卷、宋玉集3卷、贾谊集4卷、晁错集3卷等32家诗赋作品。这些标有明确作者的诗赋“集”,堪称别集的最早源头,但这时的“集”,是目录学上将一家著述分类追题的结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汇聚个人诗文以传世的别集。
到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为他人编纂文集的现象,但当时为他人编别集还不多见。到魏晋时期,为他人编别集已较为流行,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自编别集的现象。如三国时期的曹丕与曹植都曾自编过别集。三国以后,自编别集的越来越多。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盛行,一些世家大族甚至出现累世有文集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编纂的别集数量非常多,其中梁代是一个发展的高峰。
《四库全书总目》的《集部·别集类》说:“集始于东汉,荀况诸集,后人追题也。其自制名者,则始张融《玉海集》;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诗赋集》,有《文集》,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眺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均始于齐、梁。盖集之盛,自是始也。”张融、江淹、谢朓、王筠、沈约等人都是活动于齐、梁时代的文学家。正由于这一时期个人文集的大量涌现,才有南梁阮孝绪《七录》中“别集”类的出现。
到《隋书·经籍志》,其集部“别集”类共收自先秦至隋代别集437部,4381卷,其中大多数是魏晋六朝以来编纂的文集。
隋唐以降直至明清,随着文士阶层的扩大及印刷、造纸技术的发达,别集数量一直呈长盛不衰的增长趋势。到清代,有别集可考者多达30000余家,文人学者几乎人人有集,不仅数量超越以前任何一个朝代,而且作者人数众多,体裁与内容也更加多样,是中国古代别集发展的顶峰。(www.xing528.com)
诸多别集,除称为“集”或“文集”外,还有很多异称,如称为类集、合集、全集、遗集、正集、别集,或称为稿、文稿、类稿、丛稿、存稿、遗稿、初稿、续稿,还有称为文钞、文录、文编、文略、遗文、文存的,甚至还有称作记余、疑辨、杂著、随笔、编、录、话的,名目繁多。
别集的命名与其称谓一样,种类繁多,有直接用作者之名命名的,也有用作者的官职、字号、籍贯、谥号、别号、封号或斋馆亭园等命名的。直接用作者之名的,如《嵇康集》《诸葛亮集》;用官职命名的,如王维《王右丞集》、杜甫《杜工部集》;以字号取名的,如陆机《陆士衡集》、李白《李太白集》;以籍贯命名的,如柳宗元《柳河东集》、韩愈《昌黎先生集》;以谥号命名的,如范仲淹《范文正公集》、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别号命名的,如苏轼《东坡全集》、叶适《水心先生文集》;以封号命名的,如谢灵运《谢康乐集》、刘基《诚意伯文集》;以作者的斋馆亭园命名的,如汤显祖《玉茗堂全集》、姚鼐《惜抱轩全集》。另外,还有以作者居住或游历过的地方命名的,以作者写作年代或写作动机、意愿或志向、理想命名的,不可胜数。
别集因为汇集了一个人一生的诗文作品,内容上也是复杂多样。按照收录作品的数量范围或文体特点,别集有全集和选集、综合性别集与单一性别集之分。所谓全集,指的是把作者的所有作品编在一起的文集,如《欧阳文忠公全集》《李太白全集》等。所谓选集,指的是选取作者的部分作品而编成的文集。如曹植的《前录》就是对自己作品删汰后的选集。所谓综合性别集,是指文体上诗文兼收的;所谓单一性别集,就是仅收录作者单一文体的作品而编成的诗集、赋集、文集或词集。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别集,编排时一般按文体或时间分卷编订。文体顺序一般依次是赋、诗、文,若有词曲,常居最后。在别集的主体诗文外,常前面有序,后面有跋,介绍别集的作者、内容、特点、价值及编纂情况。大部分传世的别集在流传中都经后人的辑校整理,因此还常有附录,包括作者的传记、行状、墓碑、墓志铭、年谱、版本、辑评、唱和之作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叙》说:“四部之书,别集最杂。”别集作为一人一生的诗文总汇,虽以诗词曲赋为主,但也包含大量的论说、奏议、书信、语录等各种体式的文章,远远超出了今日所谓文学的范围。其内容博杂,数量庞大,难免有良莠不齐之弊,但这种齐全的内容对于鉴赏作家作品、研究作家生平思想,却正能发挥特有的史料价值。同时,别集虽非经史传注、考订、义理之作,但其庞杂的诗文内容,实兼包经、史、子各方面的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如其中碑传志状,可考当代掌故、前哲事实;刻书序跋,可考学术源流,群书义例;金石跋文,可考古刻源流,史传差误;有的深义高论,形同诸子;有的考证训诂,类似经训。另外,别集中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历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风俗、中外关系等问题,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历代学人尤其重视在别集中留心游弋,对于涵养学识特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