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到汉初,子学延续了四百余年。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风起云涌,各家各派都以自己的创新性思想相互辩论,思想言论极其自由。到董仲舒生活的汉中叶,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家“六艺”成为封建政府法定的唯一“经”典,儒家思想从子学“百家争鸣”中的平等一员上升为封建国家的官方统治思想,处于“一尊”,从此,子学时代终结,持续两千多年的经学时代正式来临。
在整个经学时代,儒家经学处于独尊地位,对儒家经典的注解、阐发成为一切学问中最为尊崇的学问。尊经、崇经的思想学风左右和制约着整个社会学术文化,子学时代平等辩论的文化氛围不再存在,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受制于儒家经学的范围之内,新的思想则要借由注疏阐解儒家经典的形式来表达。
但封建社会本身是不断发展的,经学要维持它在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也就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儒家经典的训解、阐发上进行适应时代需求的思想创造,以发挥其经世致用的社会功用。因此,在经学独尊的时代环境下,虽然子学时代各种思想自由发表、平等辩论的文化氛围不复存在,但注重思想创新的子学精神并没有消亡,因为两千多年间经学独尊地位的维系与巩固同样离不开学者创新性思想的积极发挥。(www.xing528.com)
所以,自汉武帝以后,子学从学派形式上看确已迅速衰微。“九流十家”中,除儒家因传经而得到封建政府的礼遇和尊宠外,其余诸子之学都不立于政府学官。汉代以后,除道家在魏晋时期迅速发展并衍生出与其关系密切的本土道教外,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重要学派,都无传承。但从子学创新的内在精神看,子学仍以曲折隐晦的方式在经学独尊的帷幕下开拓着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儒家内部的发展演进,二是佛道二教的兴起,三是明清之际西方学术的东渐,四是子部之学由“学”至“术”的形态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