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营走来的历史文化寻根者:中国新时期散文的变革与发展

军营走来的历史文化寻根者:中国新时期散文的变革与发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均首发于《人民文学》上。《沂蒙九章》是《人民文学》创刊以来,首次用整本刊物的篇幅刊登一部作品。近30万字的散文集《大河遗梦》获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仅《散文·海外版》在近些年就转载了李存葆的二十余篇散文,达30万字。《中篇小说选刊》为飨读者,不顾体裁局限,也多次转载李存葆的大散文。

军营走来的历史文化寻根者:中国新时期散文的变革与发展

李存葆,男,1946年生,山东省五莲县人。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两年,于1964年入伍。历任战士、指挥班长、排长、新闻干事,1970年调济南军区文工团任编导,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1996年8月调解放军艺术学院任副院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1997年被授少将军衔。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最初以诗歌创作为主,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以来,在小说、报告文学、电影剧本、散文创作中均有建树。新时期以来,已发表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曾40余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0余次获全国、全军级文学奖。他的报告文学《将门虎子》获1979年总政颁发的创作一等奖;他参加创作的舞剧《火中凤凰》获国务院文化部颁发的建国30周年创作一等奖;报告文学《金银梦》获1982年全军优秀作品奖。其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并两次名列榜首,这两部作品同时获全军“八一”文学大奖。他参加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改编,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均首发于《人民文学》上。《沂蒙九章》是《人民文学》创刊以来,首次用整本刊物的篇幅刊登一部作品。这两部长篇报告文学曾被多家报刊连载选载。就连从不选载报告文学的《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也都全文选载了这两部作品,最终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近30万字的散文集《大河遗梦》获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李存葆的小说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1989年美国嘉兰德公司出版的20本世界文学丛书中,收有《高山下的花环》。多年来,李存葆常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1986年曾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中美作家对话会,1992年曾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率团出访日本。也曾两度到香港进行学术交流活动。(www.xing528.com)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李存葆主攻散文创作,先后发表了《我为捕虎者说》、《鲸殇》、《大河遗梦》、《祖槐》、《沂蒙匪事》、《飘逝的绝唱》、《钻石与命运的对话》、《国虫》、《东方之神》、《霍山探泉》、《绿色天书》、《最后的野象谷》、《永难凋谢的罂粟花》等少则万言,多则四万言的大散文,且都无一例外地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新华文摘》等选刊和报刊转载。仅《散文·海外版》在近些年就转载了李存葆的二十余篇散文,达30万字。《中篇小说选刊》为飨读者,不顾体裁局限,也多次转载李存葆的大散文。连续6年“中国散文年度排行榜上”,李存葆都赫然在列,名列三甲。

人性生态和自然生态是李存葆散文创作的两大“母题”,多写大主题、大题材、大感情。有评论家认为:“李存葆善于利用大的场势探幽发微,纵横古今,以翔实的生活素材和恣肆横溢的才华展现出了一幅幅社会历史、自然的画卷,这些画卷流泻出胸罗云霞、气舒江河的汉赋魏风,读之可感论文之宏吕,美文之精瑟。”评论家阎纲认为:“李存葆的散文集史、识、情、理于一身,是大胸襟,大境界,大手笔,文如万斛泉涌,有史之诚信,思之深邃,诗之精当。”评论家王干在评论中写道:“李存葆的大散文不只是长度上的拓展,而是对激情、知识、意境全方位的‘扩容’,李存葆散文骨子里的那种壮美是当代文学的稀有金属。”还有评论家认为:“李存葆的散文创作可以说是在‘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维度上均实现了重要突破。”,“李存葆对汉语散文的贡献还在于追求话语的陌生感,他力求回避被日常生活销蚀了审美效应的词语,自炼丹炉,让无知觉的汉字脆响出铁马冰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