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子与国富论:经济思想的比较及对财富追求的推动

管子与国富论:经济思想的比较及对财富追求的推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在市场上的展现,使人们看到追求财富的直接目标,这就是利润。货币是表示物价的,实际上是根据人们的注重而确定的。管子主张首先引导人们关注货币,关注发财,这样国家才能强大起来。让人们发财,发财的欲望才是促进“抱布贸丝”的直接动因。在使用货币较少的地方,大家对价格的评估可以不够准确,因此人们之间相互买卖发生的也比较少。因此,管子有时强调用政府的权力控制物价,以避免经济出现失控状态。

管子与国富论:经济思想的比较及对财富追求的推动

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在市场上的展现,使人们看到追求财富的直接目标,这就是利润。亚当·斯密指出:“但就资本利润说,就连最普通的利润,我们也很少能够确定。利润极易变动,经营某特定行业的人,未必都能够说出他的每年平均利润是多少。他的利润,不但要受他所经营的那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而且要受他的竞争者和顾客运气的好坏、商品在海陆运输上甚至在堆栈内所可能遭遇的许许多多意外事故的影响。所以,利润率不仅年年变动,日日变动,甚至时时刻刻都在变动。”[8]利润在市场上让人们看到最直接的经济成就,人们的辛苦换来了财富的增加,没有任何人不喜欢或是拒绝。

在我国商品经济已经形成的春秋社会,已经是一个“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9]的社会,因此《管子卷十二·侈靡第三十五》说:“诸侯死化。请问诸侯之化獘,獘也者,家也。家也者,以因人之所重而行之。吾君长来猎君长虎豹之皮用。功力之君上金玉币,好战之君上甲兵。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今吾君战则请行民之所重”在一个“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社会里,管子强调诸侯各国却固守财货,如果要问诸侯的货币情况怎样?货币是表示物价的,实际上是根据人们的注重而确定的。君主喜欢打猎,实际上是贵重的虎豹毛皮,喜好功利的国君重视金玉,好战的国军重视武器铠甲。武器铠甲的来源,首先必须在于田宅,现今我们的君主打算战争,那么就请首先推行人民注重的事业。管子主张首先引导人们关注货币,关注发财,这样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当然,物价是人们最好的指示器,它总是告诉人们从事何种经营使人们容易发财。为什们早在商代,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品生产相当发达,其种类有锦、绢、缣、纱、琦、罗等条纹和斜纹织物,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造技术的产物。西周时期,黄河流域是我国此项手工业的中心,但分布范围有的扩大,周人发源地关中的栽桑养蚕和丝纺加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诗经·豳风·七月》里的姑娘手提箩筐在桑田的小路上穿行,采摘鲜嫩的桑叶,描述的就是周人老家春天繁忙的养蚕场面。“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地处晋南的魏国也是桑田片片,即为“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人们甚至把桑蚕作为青铜器时代的装饰花纹,显示出蚕会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福贵。淮河,长江流域的夷人定期向王朝贡献“帛贝”,说明这一地区的丝织业生产也比较发达。造成发达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有市场,有价格,可以“抱布贸丝”。让人们发财,发财的欲望才是促进“抱布贸丝”的直接动因。

不过,我们要相当准确地评论古代社会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可以从价格和货币的大量资料中略知梗概。可以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家比较认同,在使用货币所获较多的地方,人们之间相互买卖一定频繁,权衡其价格,大家觉得能够互通有无。在使用货币较少的地方,大家对价格的评估可以不够准确,因此人们之间相互买卖发生的也比较少。我们可以确信,只要买卖频繁发生,人们就会更多地发现市场需求,并能够从中获利,价格的变动是人们不断调整市场信息的结果,这就是“利不可法,故民流。”[10]财利不能废弃,因此人民狂热地寻求之。

在亚当·斯密时代的英国社会,“市场上任何一个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够满足这商品的有效需求,那些愿支付这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就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数量的供给。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愿得不到这种商品,宁愿支付较大的价格。于是竞争便在需求者中间发生。而市场价格便或多或少地上升到自然价格之上。价格上升程度的大小,要看货品的缺乏程度及竞事者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所引起的竞争热烈程度的大小。但在同样富有和同样奢侈的竞争者间,缺乏程度所能引起的竞争程度的大小,却要看这商品对求购者的重要性的大小。所以,在都市被封锁或发生饥馑场合,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总是非常昂贵。”[11]《管子》也认为,粮食是人民生命的主宰。货币是流通的渠道,价格是控制经济稳定的保证,但解决的办法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中国古代社会还没有足够调节经济的市场,即使有市场其规模则不够。因此,管子有时强调用政府的权力控制物价,以避免经济出现失控状态。

《管子》记载古代官府处理物价的方法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在物资紧缺时,管仲主张要控制官商豪强获利。而是靠权力和物价双重平衡以调解经济。《管子卷二十三·轻重甲第八十》指出“故君请缟素而就士室,朝功臣世家、颉封食邑、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曰:‘城脆致冲,无委攻围,天下有虑,齐独不与其谋?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釜鏂之数,不得为侈弇焉。’困穷之民,闻而籴之,釜鏂无止,远通不推。国粟之粟,坐长而四十倍。君出四十倍之粟,以振孤寡,收贫病,视独老。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这里物价完全由王府控制,利益则也全归君王。大夫有存粮食也不能擅自处理,国家要用价收购,当然卖给百姓时也用平价,这也是国家春秋时期物价状况的一个侧面。显然是不可能完全符合当代社会市场规则的。

然而在市场上,在由价格决定的买卖过程中,无论是谁都希望用价格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运用买和卖这种交换过程来为自己谋利。人们生产商品都不是为自己用,而是要到市场上去卖。春秋时期我国的广大农村随着藉田制的废除和授田制的实行,当时商品经济的环境形成了人们以农为主,耕织结合的农民家庭纺织手工业广泛兴起。农民家庭中从事蚕桑,纺织等生产劳动的也是妇女,所谓市场的买卖才形成“男耕女织”。《国语·鲁语下》说:“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韦昭注:“庶士,下士也。下,至庶人也。社,春分祭祀也;事,农桑之属也。冬祭曰蒸,蒸而献五谷、布帛之属。“庶人力于农穑。”[12]“庶人”之妻,“皆衣其夫”,“男女效绩(功)”,也就是男耕、女织。《鲁语下》还说:“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这种分工的形成都因为有市场上的买卖,由价格调节,使有效需调动每个人都获得自己的利益。亚当·斯密说:“耕种自己一部分土地的乡绅,在支付耕作费用以后,当然要以地主资格获得地租,并以农业家资格获得利润。可是,他往往把这全部收益笼统地叫做利润,这样就把地租和利润混淆了,至少按通常说法是如此。”[13]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价格怎样构成,人们关心的只是获取财富,只要有买卖,就有获利,这就是利益驱动。人们在市场上通过买卖获利这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相反,恰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正是因为价格主导的买卖交易,使绝大部分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有所成就。例如有人擅长建房,有人擅长制革,有人擅长制造工具,等等。各种不同的人都有着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并能够更快更多地生产出产品,并以自己消费不了的部分拿出去进行交换,从而使市场和价格体系逐渐地完善。

[1]淤 转引自《史记今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598-1599页。

[2]于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42页。

[3]淤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44页。

[4]于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65页。(www.xing528.com)

[5]淤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35页。

[6]淤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81页。

[7]于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45页。

[8]淤《管子卷二十一·乘马数第六十九》。

[9]于《礼记·礼运》。

[10]淤《管子卷十二·侈靡第三十五》。

[11]淤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51页。

[12]于《左传·襄公九年》。

[13]淤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47-4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