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各种经典著作中,还没有任何一本书关于物价问题上有《管子》那么充分的论述。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接近于现代经济思想的价格理论。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子》与《国富论》关于物价方面的讨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管子》认为,物价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子卷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指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货币是社会的流通手段,价格是百姓买卖的尺度。这便把物价与百姓的需求联系起来。封建君王,要控制百姓,控制天下,只要把谷物和货币的价格控制住,天下就可以实现均衡稳定地发展。“故通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8]这就是说,国家通过掌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来控制作为百姓的命根子的谷物,就能使民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管子卷二十二·山至数第七十六》还说:“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君主掌握了谷物的价格,就能够稳定统治,可见,在《管子》的作者看来,控制谷物的价格有多么重要。
当然,《国富论》则论述的更简单,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却受到有效需求的制约,不然商品在流通当中就会不顺畅。价格几乎每时每刻都发生涨落变化。这里面的关系在亚当·斯密看来,“如果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售量超过了它的有效需求,这商品就不能全部卖给那些愿支付这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其中一部分必须售给出价较低的人。这一部分价格的低落,必使全体价格随着低落。这样,它的市场价格,便或多或少地降到自然价格以下。下降程度的大小,要看超过额是怎样加剧卖方的竞争,或者说,要看卖方是怎样急于要把商品卖出。”[9]亚当·斯密的这种描述,类似于管子的“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10]“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11]“粟重而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12]这就是说,一种商品(包括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像管子这样的思想家认为,在众多商品中“谷独贵独贱。”[13]
《管子》书中没有说其他商品独贵独贱,只说“谷独贵独贱”说明管子看到谷物在当时商品交换中处于特殊地位。谷物即使在现代商品经济中,虽然是一种普通商品,但也仍然决定物价的涨落。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编《能源战争大揭秘》指出“从2007年开始,全球粮食储量降到近25年的最低点,小麦,糙米,大豆和玉米期货却处于多年来的最高点。海地因食品价格飙升引发骚乱,至2008年4月7日已有5人在骚乱中死亡。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许多国家先后发生骚乱或暴乱。”[14]
在《管子》成书的年代,中国人就知道价格适应有效需求,《管子卷第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称:“物多则贱,寡则贵”所谓“物多”、“物寡”是指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供给的多少。供给的多少是相对于需求讲的。所以,这是一种供求决定论。为什么“物多”、“物寡”的供求关系能够决定价格。《管子》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是《管子》书中也讲过,“民有余则轻之”“不足则重之”[15]就是说,由于人们对商品的有余、不足感觉不同,所以引起对商品轻重的评价不同。正如亚当·斯密的话“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一旦超过它的有效需求,那么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必定会降到自然率以下”“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不够供应它的有效需求,那么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必定会上升到自然率以上。”[16]《管子》和《国富论》都认为,供求是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且商品的价格也影响供求,影响商品的流向。这就是古往今来形成的价格机制。
[1]淤《礼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月第2版,第198页。
[2]于《周易·系辞下》。
[3]盂《淮南子·齐俗训》。
[4]淤《管子卷二十二·山权数第七十五》。
[5]于[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10月第1版,第335页。
[6]盂 王充《论衡·是知篇》。(www.xing528.com)
[7]淤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28页。
[8]于《管子卷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
[9]淤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51页。
[10]于《管子卷二十一·乘马数第六十九》。
[11]盂《管子卷第二十二·山至数第七十六》。
[12]榆《管子卷第二十三·轻重甲第八十》。
[13]虞《管子卷二十一·乘马数第六十九》。
[14]愚《能源战争大揭秘》,中信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131页。
[15]舆《管子卷第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
[16]淤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5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