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管子》货币思想在中国的出现对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春秋时期,特别是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管子》的许多货币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仅有黄金和银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最重要的是金属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出现,逐渐代替了贝币和各种实物货币,并开始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管子卷二十四·轻重乙第八十一》记载:“吾国者衢处之国也,远秸之所通,游客蓄商之所道,财物之所遵。故苟入吾国之粟,因吾国之币,然后载黄金而出。”齐国是四通八达的国家,远道进贡经商的人经过这里,游客进贡经商也经过这里,财货物资也要经这里转运。只要他们吃我国的粮食,使用我国的货币,大量的黄金和财富就从这里产生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更是人人都认同的,亚当·斯密自己就这样评论:“近二三十年来,苏格兰几乎所有大都市,都设立许多银行,甚至穷乡僻壤,有时也如此。这种银行作用的结果,正如上述。国内事业,几乎完全用纸币周转;一切种类的购买和支付,亦都凭借纸币。除了兑换二十先令的钞票外,银币很少见到,金币尤其少见。银行林立,虽未免良莠不齐,以致议院有立法制裁的必要,但国家曾因银行设立而得莫大利益,却无不违言。”[11]连当时的英国,格拉斯戈自银行创立以来,15年间,商业规模已经加倍。苏格兰商业,于1693年苏格兰银行创立,1727年皇家银行在爱丁堡创立以来,其商业规模超过了四倍,这样增进,给英国社会以极大的震撼,亚当·斯密对这种经济现象给以最精彩的评论,使这种思想在全世界置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之后,引起了英国乃至全球的巨大经济变革,银行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居于统治地位。在《国富论》的理论指导下,英国在全球第一个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英国的中央全国股份银行享有股份银行的垄断权,国家银行业务的垄断权,和对首都其他一切银行的最终储备,即全国唯一真正的黄金储备的监管权,而且除应随时以黄金收兑纸币,此后不得发行小于五镑的纸币,和未经国会许可不得借款给政府外,没有任何法定义务。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有力的传统作为地方银行家的指南。每一个人都以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去使用手头的现金,没有任何标准化的投资。每一个地区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没有合作也没有相互学习,但《国富论》的问世彻底的改变了这种状态,使英国的银行迅速进入市场化、现代化。
然而,在《管子》货币思想形成的年代,其社会经济环境与英国现代经济社会是不能相互比较的。但《管子》的货币思想对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管子》在中国古代社会能够把商品和货币的关系联系起来,就为中国古代先民发展经济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管子卷二十三·轻重甲第八十》这样记载:“桓公曰:‘轻重有数乎?’管子对曰:‘轻重无数,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大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篡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桓公问管子:“货币政策有固定的方式吗?”管子回答:“货币政策没有固定的方式,物资流向市场就要使政策随机应变,得到信息就要及时利用,治理国家如果不能招徕天下的财利,不能招引天下的百姓,就不能获得成功。”桓公又问:“什么叫招徕天下的财利?”管子又说:“从前夏桀时女乐三万人,端门的歌声,清晨的音乐,大道上都能听到,无人不是穿着华丽的衣裳。伊尹以薄地无事可做的妇女织造华美的丝绸,一匹可以从夏桀那里换得一百钟粮食。桀的国家是天子之国,但他不替天下忧劳,只讲求妇女音乐,所以伊尹取得了他的粮食,控制了他的商品流通,这就叫做招徕天下财利。”管子在这里强调的国家要靠货币政策治理国家,从而使国家的经济不断地得到振兴。
实际上也正是管子帮助桓公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才使齐国在春秋时期形成自己的经济优势。英国也主要在18世纪以后,全方位的实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货币政策,才使英国经济变得越来越强大,这种局面与《国富论》思想的传播有极大的关系。
[1]淤哥伦布自牙买加寄来的信,1503年。
[2]于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3月第1版,第113页。
[3]淤《管子卷二十四·轻重戊第八十四》。
[4]于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数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265页。(www.xing528.com)
[5]淤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数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294-295页。
[6]于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数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295页。
[7]淤 西美尔:《桥与门 ——齐美尔随笔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65-266页。
[8]于《管子卷二十二·国蓄第七十三》。
[9]盂《管子卷二十二·山国轨第七十四》。
[10]榆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数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295页。
[11]淤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册,商务印数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2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