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许茨生活世界现象学理论研究取得成果

许茨生活世界现象学理论研究取得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茨对生活世界结构的研究受到多位前人思想的启发, 其中包括柏格森的 “注意生活” 观点、 胡塞尔关于注意活动包含多种样态的观点, 以及威廉·詹姆斯关于人类经验的次级宇宙理论。他指出 “注意活动”, 亦即个体对问题采取的某种立场, 是当下境况的自发性活动当中个体的自由行动。与柏格森将实用目的视为会阻止我们对自身行动的认知的观点相反, 许茨在胡塞尔的启发下强调, “注意” 的形成必然会具有主体性特质。

许茨生活世界现象学理论研究取得成果

许茨对生活世界结构的研究受到多位前人思想的启发, 其中包括柏格森的 “注意生活” 观点、 胡塞尔关于注意活动包含多种样态的观点, 以及威廉·詹姆斯关于人类经验的次级宇宙理论。

1. 柏格森的 “注意生活” 观点

在 《物质与记忆》 一书中柏格森指出, 日常生活中自我的行动或思考都是在意识层次上进行的, 这些意识具有不同的张力, 这些张力是由我们对生活的不同程度的兴趣所导致的。 “我们的意识生活表现了数量无限的各种不同的平面, 这些平面既包括作为行动的平面的一极, 也包括作为梦的平面的另一极。 就这些意识平面而言, 每一种平面的特征都是由一种特殊的意识张力描述的。”[1]行动是一种主动的注意或一种充分的觉醒的经验, 表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程度最高的兴趣; 而梦则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的经验, 表现了我们对生活没有任何突出的兴趣。 柏格森所谓的 “注意生活” 具有以下功能: (1) 界定了与我们相关的世界的范围; (2) 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持续流动的思想流;(3) 决定了我们的记忆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 (4) 阻碍我们沉入对纯粹生命流程的单纯直观里。 它要么使我们生活在我们现在的各种经验中, 要么就使我们通过某种反思态度回顾过去的经验并寻求它们的意义。 但是, 这种注意的 “意识张力”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而变得松弛, 自我就会发现, 原先看来有明确区分的事物变得没有任何界线可言, 原本僵固的影像也过渡成某种生成与消耗的过程。 柏格森的结论是, 所有从绵延分离出来的体验都是人为的、不同于纯绵延的, 而所有对过程的时间分割也只是将时空表象方式转译成为不同种类的绵延而已。

从柏格森的观点出发, 许茨认为, 柏格森所谓 “注意生活” 是个体自我在每一个当下对他的体验流所采取的根本态度。 这种态度与他的意识展现出不同的 “紧张度” 相关, 决定了他对其过去的整个态度, 是调节社会个体意识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 当个体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世界上面, 他就处在自己的意识流程中; 而当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在生命流程上, 他就关照到自己以往经验的意义。 “不论是否出现过对过去的反省, 不论注视的特殊类型为何, 不论注视的视野本身, 以及对体验的注视样态本身之特殊种类为何——所有这些都取决于个别当下对生命的注意而定。”[2]为了清晰展现这一观点的意义, 许茨对柏格森的 “注意活动” 进行了厘清。 他指出 “注意活动”, 亦即个体对问题采取的某种立场, 是当下境况的自发性活动当中个体的自由行动。 当然, 选择一旦完成, 人们可能还会进一步探寻选择的理由。

与柏格森将实用目的视为会阻止我们对自身行动的认知的观点相反, 许茨在胡塞尔的启发下强调, “注意” 的形成必然会具有主体性特质。 它离不开个体对于体验的特定而唯一的态度, 这种态度即日常生活的意义解释过程中的受实用条件所决定的意义诠释。 因为在他看来, 意义设定和诠释不仅在主体间性领域中, 而且在孤立自我的意识层次上都是受实用目的所决定的。 在常识世界中, 各种实用性动机支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因为就日常生活而言,个体通常不是作为一个非功利的观察者, 而是作为一个不断追求实现某些目的和愿望的行动者而存在的。 对于持自然态度的人来说, “在日常生活, 我们诠释对方意思的明确程度要达到什么地步, 是由我们的利益来决定的, 或换句话说, 这个明晰程度和我们行为的取向有所关联。”[3]可以说, 日常生活中的个体从来不是漫无目的地从属于社会的, 而是在其中拥有自己的某种位置,他的每个意义诠释都是实用取向的。 他总是从他所处的位置出发去感知这个世界, 并在其中追求实现他的各种目标和意图。

2. 胡塞尔关于注意活动包含多种样态的观点(www.xing528.com)

在胡塞尔看来, 在前科学的生活世界中, 我们处在变化着的感性事物的被给予性之流中。 在其中, 虽然在我们素朴的经验明见性中包含某种确定性,但是, 我们在这里对这同一个事物的知识必然只是某种大概的、 模糊的、 悬而未决的东西, 我们在反复重复的经验中获得的只是关于它的相对的知识。对我们来说, 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个开放的和不可知性的独特视域。 因此,“在经验活动本身中包含着各种样式, 这里始终存在着某种像对实事更靠近的、 对她更精确的认识一类的东西, 并且在其中, 在 ‘更精确的规定性爷 的标题下存在着一种可能持续不断的修正。”[4]无论我们采取中立的态度抑或某种有立场的态度, 我们的 “注意” 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意识的内容。 受胡塞尔的影响, 许茨进而认为, 这里的不同注意样态实际上构成了不同的体验意义。 他强调, “各种体验皆不免受到注意样态的影响: 知觉世界的体验、 记忆世界的体验、 纯粹幻想与构想世界的体验”[5]等。 注意样态本身会显现为不同的情况: 可能是实际的理解, 可能是单纯的注意, 可能是几乎未加注意,还可能是完全未加以留意。 与之相关, 我们的意识的内容也会相应改变。 在这些注意样态中, 行动表现了个体行动者对满足各种现实要求的最大兴趣,因而表现的意识张力程度最高; 而梦则表现了对现实完全缺乏兴趣, 所以其意识张力程度最低。

据此, 许茨对生活世界的结构进行分析。 他发现生活世界具有多重的结构, 其中不仅有现实的日常生活, 还有理想的世界和梦的世界, 等等。 他指出, 生活世界中的不同构成表明它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世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体验到生活世界的不同意义。 其中工作世界要求我们付出对生活的完全的注意, 如杜威所说, 这个世界是冒险的场所, 它是不确定、 不稳定的, 而日常生活世界则是人的最高实在的所在地,它是实在具有最稳定的存在形式的世界。

3. 詹姆斯关于人类经验的次级宇宙理论

威廉·詹姆斯在其 《心理学原理》 一书中, 对我们的实在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实在表达的是与我们的积极生活的某种关系。 当我们说一个事物是真实的时候, 就意味着这个事物与我们处在某种关系之中。 无论激发出我们的兴趣的东西可能是什么, 全部实在的起源都是主观的。 但是, 这里存在着数量无限多的不同的实在秩序, 其中每一种实在秩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存在风格。 在詹姆斯看来, 所谓 “真实的”, 实际上意味着存在着某种边缘。 他称这些边缘性的实在为 “次级宇宙”, 它们包括各种感觉世界、 科学世界、 理想关系世界、 超自然的世界、 个体观点的各种世界, 以及十足的疯癫和异想天开构成的世界, 等等。 这些 “次级宇宙” 之中的每一种都与其他的 “次级宇宙” 有着截然不同的存在风格, 并且只要得到人们的注意, 以上任何一种“次级宇宙” 都会由于它自己的样式而被认为是真实的, 会由于与我们心灵的关系而被设想为真实的。 “詹姆斯谈到了一种可以根据有关信念和怀疑的心理学来进行研究的 ‘实在感爷”[6], 也就是说, 对于詹姆斯来说, 是我们的心灵把实在的特征赋予这些世界的。

在对詹姆斯思想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许茨一方面赞赏詹姆斯把实在看作与主体存在特定关联的观点,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 实在的秩序不是通过这些秩序的对象的本体论结构, 而是通过主体的经验所具有的意义而被构造出来的。 因此, 许茨强调, 对社会实在层次的探讨, 需要摆脱詹姆斯的单纯心理学取向。 为此, 许茨以 “有限意义域” 来代替詹姆斯的 “次级宇宙” 概念,他试图通过这种术语上的变化强调构成实在的不是客体的本体论结构, 而是我们的各种经验所具有的意义。 其中的 “有限” 意味着, “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引进某种转化公式, 把这些意义域之中的一种意义域归结为另一种意义域。”[7]在他看来, 由于客体实在的真实与否是由主体的主观意识来界定的,这样做既可以摆脱詹姆斯的纯粹心理学取向又同样能够把实在的特征赋予任何一个世界。 只要主体的某一部分经验表现出特定的认知风格, 并且就这种风格而言前后一致且彼此相容, 那么它就构成一个 “有限意义域”。 “工作世界” 虽然是 “最高实在”, 但也不过是社会个体界定的各种 “有限意义域”中的一种而已。 其他 “有限意义域” 还包括梦的世界、 想象的和幻想的世界、科学家静观的世界、 儿童游戏的世界, 以及精神病患者的世界, 等等。 它们都具有与 “工作世界” 的认知风格不同的独特的认知风格, 也都可以接受一种特定的实在特征。 社会个体在其中任何一个世界中所具有的经验都与其自身相容, 这些都是他认为的有意义的世界, 并且他对实在的其他领域的解释都是从他自己的世界出发的。 以上这些不同的世界就是许茨所谓的 “多重实在”。 可以说, 正是它们构成了许茨现象学社会学中广义的社会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