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尔伯曼与阿多诺:文学话语与历史意识之辩

西尔伯曼与阿多诺:文学话语与历史意识之辩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阿多诺等著名思想家继承战前德国“文学社会学”研究之理论思辨的传统,开辟了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新局面。经验主义与批判理论的激烈对抗,注定了西尔伯曼与阿多诺之水火不容。阿多诺所阐释的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完全体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阿多诺对所谓独立的文学社会学嗤之以鼻,西尔伯曼则竭力争取使整个学界对文学社会学取得一致认识,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

西尔伯曼与阿多诺:文学话语与历史意识之辩

20世纪60年代,当文学社会学在西方方兴未艾之时,德国经验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人物、科隆学派的西尔伯曼(Alphons Silbermann,1909—2000)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多诺(Theodor W.Adorno,1903—1969)之间展开了激烈论争。在这之前,西尔伯曼与阿多诺各自发表过音乐社会学专论,他们不仅在音乐社会学上的观点格格不入,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实证主义论战”[1]中针锋相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阿多诺等著名思想家继承战前德国“文学社会学”研究之理论思辨的传统,开辟了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新局面。西尔伯曼对风行于欧洲大陆的反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精英思潮十分反感,怀疑理论的实际效果。他的社会学立场明确地把文学社会学看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或曰特殊社会学,视文学艺术为社会事实、社会活动、社会过程。他认为艺术作品就是商品;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注重的是研究三者之间的社会行为、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并用社会学的方法来从事文学研究。

经验主义与批判理论的激烈对抗,注定了西尔伯曼与阿多诺之水火不容。阿多诺所阐释的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完全体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他的历史哲学立场以现当代的人和社会的全盘异化为认识基点;他所秉持的超越现实的批判理论,把艺术看作对堕落的市民社会的彻底否定。文学社会学涉及艺术与社会的整体关系,并在整体框架中探讨优秀的文学艺术及表现形式,考察社会结构在作品中的体现。而所谓艺术的社会效果,只是整体关系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他极力反对经验实证的文学社会学所注重的社会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反对轻作品、重效果的文学艺术研究,并视之为纯粹为市场服务的商业化方向。(www.xing528.com)

阿多诺对所谓独立的文学社会学嗤之以鼻,西尔伯曼则竭力争取使整个学界对文学社会学取得一致认识,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具有典型意义的“西—阿之争”,不仅折射出彼时德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派别的立场分野,同时也对那个时代文学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并对后来这两个方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思路的探讨,亦不可能对这两个方向置若罔闻。另外,“西—阿之争”至今还困扰着文学社会学的定义和学科归属。莫非文学社会学不可能只有一种?何为文学社会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