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的经名与官名: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命名文化

回族的经名与官名: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命名文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回族姓名的构成特点与汉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回族取名时毕竟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坚忍已成为回族的性格特征。随着回族的形成,回族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以及通婚、通商中,不断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命名文化中,他们一方面保留回回名,另一方面取汉姓,

回族的经名与官名: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命名文化

◎李生信

回族姓名的构成特点与汉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回族取名时毕竟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取经名就是回族伊斯兰情结的突出表现,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内涵和宗教意识。回族官名的使用,则是回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回族官名虽然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但仍然保留着一些自身民族的特色。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命名,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是以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为背景而约定俗成的社会法则。不同的民族取名的习俗不同,人名的结构形式也就不同。各个民族取名的习俗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然,取名习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赋予时代特征。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成员取名内容的变化,就是反映社会形态观念变化的窗口。人的姓名是建立在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生产或者再生产。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姓名的功能及其相关活动对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回族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回族姓名的构成特点与汉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回族取名时毕竟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这就决定了回族姓名的结构模式、回族取名的习俗以及回族名字中的文化内涵都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

一、回族经名:伊斯兰文化情结

回族穆斯林通常有自己的教名,即经名。回族取经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且成为回族取名中最能表现民族习俗的内容之一。取经名是回族伊斯兰情结的突出表现,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内涵和回族的宗教意识。在回族社会群体中,经名的称谓最能增强彼此间亲近感。取经名不仅是命名的简单范畴,更有着广阔的民族文化背景。经名的命取,带有浓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色彩。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或者第七天由阿訇赞念“拜克”(礼拜宣礼词)和“尕麦体”(礼拜招呼词)而获得。命取经名的意义在于,以真主的名义宣布初生者正式降临到人世间,并且一出世便聆听到真主的召唤,成为一名穆斯林。可以说,经名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结晶。回族形成后,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回族姓名也随之趋于汉姓化。在与汉文化的交融中,回族恪守民族文化习俗。取经名就是回族命名和汉族命名的根本区别。这种有别于汉族的独一无二的取名方式,是回族情结的昭示。经名的选取,以伊斯兰文化为标准,男的一般选取《古兰经》中提到的那些先贤先圣的名字,女的一般用圣母圣妻的名字。以先圣先贤和圣母圣妻的名字命名,表示对受名者的尊敬,同时,也希望受名者能够像先圣先贤、圣母圣妻那样具有完美的品行,如阿丹、伊得力斯、努哈、呼得、撤力哈、伊卜拉欣、鲁特、伊斯玛仪、伊斯哈特、叶尔古拜、穆萨、哈伦、尔撤以及法蒂娜、海蒂彻、哈芙赛、哈力麦等。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这些人都是伊斯兰文化中真、善、美的化身,以这些名字命名,是对受名者最理想、最美好、最崇高的祝福。经名的命取充分揭示了伊斯兰文化在回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回族笃信伊斯兰教的虔诚程度。同时,我们还从经名的内涵中探寻出回族的伦理道德文化观念。坚忍是回族崇尚的主要道德行为。伊斯兰教倡导教民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毫不气馁。坚忍已成为回族的性格特征。经名巴齐尔(勇敢的人)、麦克尼(强壮、坚强)、盖斯(坚定的)、古达麦(勇气)等就表示了对这种坚忍品德的执着追求。顺从主要指回族穆斯林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行为方面都顺从真主的意志。“穆斯林”就是顺从真主的旨意,能履行互动的人。伊斯兰文化要求穆斯林要爱真主所爱、恶真主所恶,经名伊麻德丁(宗教的柱石)、穆耳台仪(顺从)、哈法尼(忠诚的信徒)、依玛尼(信仰、相信)等都表现了这种宗教顺从观念。慷慨是伊斯兰文化中人际关系、心理调适、道德教化以及社会控制等多方面观念的综合品行。慷慨的伦理基础是宽容,慷慨的行为基础是大方、施舍。许多经名中,就包含了这种品行观,如阿克弗(富于同情心)、希沙木(慷慨大方)、伊哈桑(善行)、穆哈希木(慈仁的、仁爱的)、赫伊里(仁慈的、慈善的)等。诚信是伊斯兰道德文化对穆斯林的基本要求,并把人与人之间的“诚”和“信”提到信仰的高度来认识。回族经名奈迪木(朋友)、拉米慈(信条)等就是这种诚信观的表现。无论以伊斯兰先圣先贤、圣母圣妻的名字取经名,还是以伊斯兰所喜爱的名字取经名,这些经名中都透视出了伊斯兰文化观念,是回族的宗教观念在命名文化中的具体表现。需要说明的是,回族的乳名和俗名与经名无关,如少儿时以祖父、父亲年龄命名的“五十子”“四十子”,以及以排行命名的“二姐儿”“三姐儿”等,与命取经名的宗教习俗没有多少关系。有乳名的回族,一般都有经名,经名可以替代乳名,乳名绝不可以替代经名。经名是回族身份的标志,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结晶。经名的命取,要按照伊斯兰教程序进行;经名的选择,更要符合伊斯兰宗教文化观念。这些具有伊斯兰文化色彩的经名,有的甚至成为回族姓氏的渊源,如回族中的尤、羽、苏、舍、萨、木、穆、买、麦、满、麻、忽、海、艾、宝等不少姓氏,都来源于经名的音译,在前文中已列举了一些例子,由此可见经名在回族姓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www.xing528.com)

二、回族官名:汉文化的融入

回族聚居区的穆斯林,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经名是阿拉伯文名,是典型的回回名。官名则是回族姓名汉姓化的结果。官名是乳名以外的正式名字,取官名在汉族社会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古代儿童入学时,老师给起的名字就是官名,俗称“书名”,此后应考、出任,即用这个名字。古人取名时是有仪式的,对命名的意义和方法,古人是这样认识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名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左传·桓公六年》)古人除了取名,还要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现在名和字已经融合了,人们常把名字连成一词。追根溯源,取官名是汉族的命名文化习俗,严格地说,回族先民并没有姓加名这种称谓形式,如元代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财政家阿合马、天文学家扎马刺丁、建筑学家也黑迭儿丁、伊斯兰经师夏不鲁举丁等。随着回族的形成,回族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以及通婚、通商中,不断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命名文化中,他们一方面保留回回名,另一方面取汉姓,并采用汉名、字、号。元代作曲家马九皋,回回名薛超五儿,后来他又取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马,又称马昂夫。元代负责提船使工作的蒲寿庚,“蒲”为阿拉伯语中“阿蒲”的译音,蒲虽然不是汉姓,却起了一个“寿庚”的汉名。这种回回名字的变化,充分说明回族保留民族文化习俗的同时,不断吸收汉文化,促使了回汉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无论是回族还是汉族,都有自己的小名和官名。只是回族的小名常常被经名替代,至于官名的构成形式,回族和汉族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就连官名内容的选择也基本趋同。男性一般取名忠、孝、仁、义、福、禄、寿、财、正、智、伟、武、文、雄、龙、虎等,女性一般取名兰、花、菊、秀、月、桂、萍、丽、芳、晶、玲、素、洁、淑、婉等,这些名字的内容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当然,随着社会的变化,名字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回族官名虽然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但仍然保留着一些自身的民族的特色。一是由于回族姓氏和汉族姓氏的渊源大不一样,回族官名虽然也保留了姓名的基本格式,姓氏内涵却并不相同。二是一些回民官名采用了“姓+经名”的独特形式,如马穆萨、田主玛、虎阿里等,这种具有鲜明回族特色的官名,在经名和官名的融合中,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回族官名。回族官名的使用,是回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回族是一个兼容性较强的民族,回族文化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的人名,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命取,从而形成一种命名文化。姓氏名号是一个人一定的民族归属、血缘关系、男女性别、个人身份及其社会属性的标志。回族来源于多种民族成分,从而展示了回族人名中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探讨回族姓氏起源的难度。

回族姓氏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伊斯兰文化为本体的文化,是伊斯兰文化流入中国后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回族特色的文化。回族姓氏的渊源和回族人名的构成,都打上了这种文化的烙印。回回姓是从回族先民的名字中音译而来的回族独有的姓氏,回回名即包括回族经名,还包括具有鲜明的回族特色的回族官名。这些姓氏人名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要素,从中能够透视出回族的历史文化火花。一个社会成员的姓氏人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官名,也有一些还有乳名。只是这些名字的使用范围和各个生活阶段的变化相适应的。一般幼年时只用经名,青少年时期在家庭、普通社会场合和宗教场合使用经名,在正式社会场合使用官名,经名的使用范围仍然比较广泛。成年后,很少用经名,只在宗教场合和外交场合才使用经名,一般使用官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的取名习俗也在变化,例如过去回族的经名就是小名,一般不起乳名,现在回族中已出现了经名和乳名同时存在的“双小名”现象,使回族命名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特征。从回族经名、官名特征中,可以看出回族姓氏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等诸多文化要素。对回族经名的认识,需要以对回族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回族文化的伊斯兰主导地位,决定了回族经名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伊斯兰宗教色彩。虽然这些经名表现为汉译形式,但是,这些回族经名中所表现出来的伊斯兰宗教文化情绪却是经名的汉译形式难以体现出来的。因此,理解回族经名,就要理解回族文化,仅仅通过音译手段去了解回族经名,那也只能是表面的。回族经名中包含着语言人文、心理、宗教、民族、社会等诸多文化要素,需要透过经名表象去认识。如果说回族经名表现了伊斯兰文化情绪,那么,回族官名则表现出了回族文化的兼容性和多元性,表现了回族文化和汉文化的有机结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姓名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由这个民族单独创造的,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族群匀质文化,民族的接触导致姓名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民族文化随着姓名的交流而不断融合,不同民族的姓名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而彼此影响。应该承认,在充分保证传统姓名文化及其民族心理的前提下,回族经名和官名从内容到形式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用经名取代乳名的现象已经日趋淡化,经名、乳名同时存在的“双小名”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表现出了回族姓名文化在现代文化理念冲击下出现的变异;二是回族官名“他民族”的功能也日趋淡化,传统的回族官名,仍然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现代回族官名中,这种色彩正在减弱。

本文发表于《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