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中亚东干族汉语教学,保护和弘扬东干语言文化

推进中亚东干族汉语教学,保护和弘扬东干语言文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 涛崔凤英中亚东干族有着神奇的历史和独特的语言文化。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东干语通行于中亚地区东干族人口集中的农村。其原因是,在中亚,俄语是族际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通用的书面语。中亚的东干语言文化正在丢失、正在消亡。对中亚东干族进行汉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光是对中亚东干族青年教学汉字、推广汉语普通话,进一步传播中华文明。要使中亚东干族的汉语教学取得这样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推进中亚东干族汉语教学,保护和弘扬东干语言文化

◎林 涛 崔凤英

亚东干族有着神奇的历史和独特的语言文化。在国际上,东干语言文化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但是,东干语的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近140年前,我国西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一批回民由于受不了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压迫和民族歧视,背井离乡,进入中亚,生活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乌克兰、日耳曼、鞑靼等多种民族的人群中间。在和这些众多民族的接触、交往中,中亚东干人以他们特有的聪明才智和惊人毅力,克服了外语障碍,学会了使用双语和多语。在双语化的过程中,中亚东干人的母语和外来语言互相交融,使东干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东干语具有了诸多亚文化特征,而且也促进了中亚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但是,也正是这些变化,使东干语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现在,中亚东干人使用东干语的范围越来越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东干语通行于中亚地区东干族人口集中的农村。使用对象多为老人和妇女。居住在城市里的中亚东干人使用俄语的机会要比东干语多得多。其原因是,在中亚,俄语是族际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通用的书面语。官方文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交流全都使用俄语。吉尔吉斯斯坦的出租车司机驾驶执照上,一面是吉尔吉斯文,一面是俄文。有位40多岁的回族青年告诉笔者,在中亚不会说俄语就没法生活。

从社会交际功能上看,现在的东干语只能表达一般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不能表达复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东干族学者几乎不能一贯到底的用东干语来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一些讲话内容用东干语说不清楚或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只好使用俄语,翻译人员再给他们进行翻译。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东干语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尤其在中亚强势语言的冲击和同化面前,很多人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思考:东干语今后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会不会转型?会不会沿着苏联语言学家画出的轨迹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或者借用其他语言?中亚的东干族会不会像他们祖先那样第二次丢失母语?

东干语目前发展变化的客观现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东干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它正在不断消亡。

现在中亚东干族中已经有一小部分人丢失了自己的母语,如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南方奥什地区的东干人,他们的先民是1878年进入中亚的陕西、甘肃籍回民,居住在奥什的卡拉松乡。他们远离了楚河两岸的东干人群体,长期处在乌孜别克族人群的包围之中,现在他们除了几个简单的词语(如筷子桌子、辣子等)之外,已经完全不会讲东干语了。他们的语言已经被同化,用乌兹别克语取代了他们的母语。据说在回族进入中亚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奥什东干人号啕大哭,痛惜自己第二次丢失了母语。

中亚东干人不会使用母语的情况不光是在奥什,散居在中亚各国城市中的东干人经常使用俄语,有些青年公开宣称自己的母语不是东干语。据有关资料统计,1978年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总数为26661人,其中认为自己的母语是吉尔吉斯语的有204人,认为母语是俄语的有471人,认为母语是其他语言的有473人,这一部分人约占东干人总数的4.3%。从这个统计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亚东干人中确实有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而以俄语或所在国度的语言作为自己的母语了。

中亚的东干语言文化正在丢失、正在消亡。我们如何抢救、保护和进一步弘扬这一份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里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但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是积极推进东干语—汉语双语教学。

中亚东干族的文化教育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50~80年代进入了高峰期,但他们的文化教育始终是以俄语、俄文为主的。中亚东干人的母语东干语教学实际上是以外语教学的性质被纳入总体教学计划的。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影响,有的学校停止了东干语教学。继续坚持开设东干语言和文学课程的学校,由于教材缺乏,教师培训机会减少,课外阅读书籍难觅,严重地影响了东干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相继独立,中亚的东干族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今后的文化教育是以东干文—俄文为主呢?还是以东干文—中文为主呢?有不少学者主张搞东干文—中文教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往前去,咱们要往汉字上过呢,因此(原因)是咱们的话连汉话的根是一个。”(见《回族语言报》2002年第3期)为了在中亚东干人中搞好汉语教学,宣传和扩大汉语教学的影响,2002年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文化交流促进会在首都比什凯克印行了一份《回族语言报》。这份报纸将东干文和中文、汉语拼音对照编排,供中亚的东干族青年学习汉语。

《回族语言报》上有一篇短文,标题是《回到回文的根基》。文章强调:“回文的根基是中文。回到回文的根基上一定要把中文字学会,再按回文的发音……祝福回族们从这个开始,学会中文,回到回族语言的根子上。”从节录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中亚东干族学习汉语、汉文的热切心声和强烈愿望。

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的一些系部中设立了汉学专业和汉语课程。国立师范大学、伊塞克库勒大学、纳仁大学、奥什科技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大学、美国联合大学、贾拉勒阿巴德大学等开设了汉语课程。我国新疆师范大学还和比什凯克人文大学联合办起了孔子学院,专门讲授汉语和汉字文化。哈萨克斯坦在本世纪以来,向我国陕西师范大学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汉学留学生(总数超过百人)。这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但遗憾的是,现在中亚东干族的汉语教学不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内容、方法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汉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对中亚东干族进行汉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光是对中亚东干族青年教学汉字、推广汉语普通话,进一步传播中华文明。我们还应该站在抢救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对东干语进行调查、整理、研究,拾遗补缺,强根固本,注入活力,使东干语言文化更好地发展和繁荣。要使中亚东干族的汉语教学取得这样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对东干语文的学习和研究。要搞好中亚东干族的汉语教学,首先要对他们的语言和文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中亚东干族使用的语言是我国西北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汉语方言。具体说是西北中原官话陇中片和关中片的方言。他们使用的文字是东干文。东干文是用俄文字母(严格些说是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拼音文字,拼合成的音节能与我国汉字中的字或者词一一对应。中亚东干族诗人、作家用东干文写成的诗歌小说,我们都可以对照转写出相应的汉文。学习好东干文,对搞好汉语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加强中亚东干族汉语教学教材教法研究,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与课外阅读读物。现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不具备针对性,不能和学员所操的母语进行比较,直接影响着汉语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中亚的东干语教师和我国的汉语教师携手合作,共同编写一套东干文—汉文对照的语言文字教材,同时编写一套双文对照的课外阅读读物,供学员阅读。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双语双文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亚东干族的东干语教师一般都不懂中文,我国在中亚东干族中教汉语的教师也不懂东干文,这样会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多困难。通过教师培训,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开展双语双文学习,使中亚东干族东干语教员学会中文,使我国教汉语的教师通晓东干文,相互学习,才能更好地搞好汉语教学。

第四,开展东干语和汉语对比研究。探讨双方语音对应规律,考释东干语汉文本字,追溯词语源流,比较语法差别。在搞好汉语教学的基础上拾遗补缺,给东干语注入活力,强根固本,使东干语言文化更好地繁荣发展。东干语来源于我国西北汉语方言,但在和中亚多民族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语音上增加了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所没有的音位,保留了某些近代汉语中西北方言的特点。有些需要写出相应的汉字进行考释。有些词语的语义已经丢失,中亚东干族虽然能说出来,但不知其然,更谈不上所以然,因为东干语中有大量外来借词。一些语法上的差别也严重地影响着对东干语的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在中亚东干族中搞好汉语教学,绝不能像国内的汉语教学,也不能等同于操英语人群的对外汉语教学那样,它需要把汉语教学和对东干语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尤其是对比研究和历时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中亚东干族的汉语教学搞好,才能抢救、保护和弘扬东干语言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