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辉芬
经堂语,顾名思义就是回族经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种语言。经堂语到底是什么?《回族大词典》解释为:“经师们所用以教学的经堂语一般为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旋即用汉语词汇意译波斯语或阿拉伯语,亦用阿文字母拼写汉语,即‘小儿锦’,同时不断吸收和改造中国儒、道、佛各教经典用语及民间用语,赋予伊斯兰教含义。”《中国回族大词典》说:“清初刘智《天方典礼·例言》中亦称为‘经堂语气’。以元明时期汉语口语词汇为主,夹杂大量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并借用个别佛、道教术语。合成词语中大多为汉语同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的合成,且以汉语为动词、外来语为名词,语句主要使用汉语语法结构。”“经堂语一般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音译或意译,同时不断吸收儒、道、佛等各宗教经典用语及民间用语,并赋予伊斯兰教含义,逐渐成为回族语言中最富特色的部分。”[1]“经堂语是经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种专门语言,它是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不同词汇或短语交互组合成句的独特汉语表达形式。”[2]
通过上述定义,需要我们思考的是: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的闪米特语族,是一种词根曲折性语言,依靠内部曲折(词根中音位替换)和外部曲折(词尾变化)形成语法形式。它的语法形式多样,词序变化灵活。“即使是词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仍旧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3]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词序固定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表现在:“在古汉语里,‘主语—谓语’和‘主—动—宾’的词序,一般说来是固定的,而且具有很久远的历史传统性,自殷周秦汉一直到现代,基本上都是这样。”[4]二者在语法方面,比较起来差别很大。而经堂语最早是用来译经、讲经的,即用汉语翻译阿拉伯语编著的一些伊斯兰教文献经典,那么经师们在长期的译经、讲经过程中,是如上述定义中所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还是在译经过程中,已经受到了阿拉伯语的语法影响,出现了一些有悖汉语语法的现象呢?下文将就回族经堂语、汉语通语、阿拉伯语语法在语序方面的异同点做一比较,以揭示回族经堂语语序特点。
一、经堂语语法遵循汉语通语语法
(一)正偏结构
阿拉伯语具有丰富的语法手段,表达复杂的语法关系。这些语法手段包括正偏组合、介词短语以及各种形式的从句等等。所谓正偏组合,是由正次(处于前面的中心词)和偏次(紧跟正次的从属词)组成。“其中心词放在前面,称为‘正次’,从属词紧跟在正次后面,称为‘偏次’,两者构成‘正偏组合’。”[5]汉语中形容词与被形容词构成的短语形式上与阿拉伯语中的正偏组合相同。一般情况下,阿拉伯语中修饰成分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这与阿拉伯人由内到外的思维模式相对应。先出现中心语,再出现修饰语,有利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6]而汉语恰恰相反,修饰成分在前,被修饰成分在后。回族经堂语在汉译阿拉伯语正偏结构时,遵循汉语的语法,常把修饰成分提至被修饰成分前。这样的译法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修饰成分较短;二是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的意义关系十分密切。如:
《古》10:1:[1]
经堂语译文:“艾立府、俩目、啦。这是坚固的,经典的经文。”
分析:阿拉伯语中的词序是:(经文)+
(经典的)+
(坚固的),即修饰成分“经典的”“坚固的”放在被修饰成分“经文”之后;而经堂语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将修饰成分“坚固的”“经典的”放在被修饰成分“经文”之前。
(二)动词句
“以动词起首的句子叫作动词句。”[7]动词句是阿拉伯语的一种句子形式,其主要句子成分是动词和位于其后(或隐藏其中)的主语或代主语[2]。一般情况下,动词句都是动词在前,其他成分紧随其后,其形式为“动词+主语+宾语”。经堂语中翻译这类句子时,也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翻译成“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即翻译过程中,将阿拉伯语中的动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如:
《古》16:68:
经堂语译文:“调养你的主感悟蜜蜂,这件事情:你从山上与从树上与从他们架起的那个上搭窝着!”
分析:这个阿拉伯语动词句是以动词(启示、感悟)开头的,而经堂语汉译时,还是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将其翻译为“主语(调养你的主[3])+谓语(感悟)+宾语(蜜蜂)+小句/子句”形式。又如:
《古》64:7
经堂语译文:“他们不信的那些人诌说这件事情,人一定不复活他们。”
分析:这个阿拉伯语动词句是以动词(诌说、妄言)开头的,而经堂语汉译时,是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将其翻译为“定语(他们[4]不信的)+主语(那些人)+谓语(诌说)+宾语(这件事情)+宾语从句(人[5]一定不复活他们)”形式。再如:
《古》71:21
经堂语译文:“努海说:‘调养我的主啊!委实他们悖犯了我,他们跟随他的财帛与他的儿女不增加他别的,除非是折本的那个人。’”
分析:这个阿拉伯语动词句是以动词(说)开头的,而经堂语汉译时,是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将其翻译为“主语(努海)+谓语(说)+宾语从句”形式。
二、经堂语语法遵循阿拉伯语语法
在用经堂语翻译的句子中,还有一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不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这类句子是经堂语中最有特色的,即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阿拉伯语的语法规则,逐字翻译。
(一)强调句
经堂语中有大量的“的实(委实、一定、一定的)+其他句中成分”句型,暂且将其命名为“的实”系列句,实际它们都是阿拉伯语中的强调句。这类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严格遵照阿拉伯语“强调虚词”[6]在句首,翻译时也将“的实、委实、一定、一定的实”等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随后再跟其他句子成分。如:
《古》24:45
经堂语译文:“委实(安拉胡)是在万物上大能的。”
分析:按照汉语的语法来看,“的实、委实、一定”等在句中做状语,是修饰谓语成分的。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状语放在谓语的前面。上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真主确实对于万事是全能的”。而阿拉伯语中表示“委实”的“”放在句子的开头,经堂语严格遵循阿拉伯语的语法规则,翻译出以“委实”开头的句子,这显然与汉语的语法不同。又如:
《古》4:119(www.xing528.com)
经堂语译文:“一定我叫他们迷路,一定我叫他们妄想,一定我命令他们,一定叫他们豁开牲畜的耳朵。一定我命令他们,一定叫他们更改安拉胡的原造。他越过安拉胡着把筛托尼拿成朋友的那个人,的实他折本啦,是那样明明的折本。”
分析:这一段话非常典型,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我必使他们迷误,必使他们妄想,必命令他们割裂牲畜的耳朵,必命令他们变更真主的所造物。舍真主而以恶魔为主宰的那个人,确已遭受明显的亏折。”而阿拉伯语中“”是连接词,无意义。表示“一定”的“
”和表示“的实”的“
”都放在句子的开头,经堂语汉译出上列以“一定”“的实”开头的句子,这显然也是严格遵循阿拉伯语语法规则的结果。还如:
《古》57:25
经堂语译文:“一定的实我凭着种种证明差遣我的列使。”
分析:这一段话用现代汉语翻译是:“我凭着许多明证,确已派遣我的众使者。”而在阿拉伯语中,表示“一定”的“”和表示“的实”的“
”并列,表示程度加深,放在句子的开头,经堂语由于严格直译的原因,翻译出上列以“一定的实”开头的、在汉语中少有的句型,而这类句型在经堂语中大量存在。
(二)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是阿拉伯语语法中的一个语法概念,汉语中可以称之为小句或子句。经堂语在翻译阿拉伯语的宾语从句时,也是严格遵照阿拉伯语的语法习惯的。首先看下面两个例句:
《古》71:2~3
经堂语译文:“哎我的(高目)啊!委实我是一个公开的警告你们的,这件事情:你们拜安拉胡着!你们敬怕他着!你们顺我着!”
《古》72:28
经堂语译文:“以便他知道这件事情:的实他们传达了调养他们的主的使命,他周知近他们跟前的那个,与他打数目的一面统计万物了。”
分析:上面两句话中的“这件事情”后面所带的句子,即阿拉伯语语法中所说的宾语从句。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是“主语+谓语+宾语(子句/小句)”。它们的现代汉语翻译应该是:“我的宗族啊!我确是你们坦率的警告者,警告你们应当崇拜真主,应当敬畏他,应当服从我。”“以便他知道使者确已传达了他们的主的使命,并且周知他们所有的言行,而且统计万物的数目。”而经堂语中则是必须先译“这件事情”,用“这件事情”接后面子句的内容。这是原文阿拉伯语句中有“”,表示“此事”“这件事情”。经堂语汉译时一定也要把它翻译出来,这是严格遵循阿拉伯语语法规则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丁明仁.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86.
[2]米寿江,尤佳.中国伊斯兰教.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2.
[3]陈中耀.阿拉伯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263.
[4]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154.
[5]陈中耀.阿拉伯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263.
[6]陈中耀.阿拉伯语句子的语序研究.阿拉伯世界,1996(4).
[7]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基础语法》编写组.阿拉伯语基础语法(第4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33.
马辉芬(1978— ),女,回族,宁夏银川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1]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族语,是由28个字母与13个发音符号拼成的拼音文字。书写顺序从右往左,翻阅顺序也是自右向左。本文所选用例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马振武翻译的《古兰经》(经堂语汉文、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因为它是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本纯粹的、原汁原味的、地道的经堂语译本,有别于王文清(静斋)的《古兰经译解》(乙种本),用经堂语兼白话文译述及杨敬修的《古兰经大义》(用文言体兼带经堂语口语译述)。《古兰经》现代汉语译文则采用马坚译本。为行文方便,《古兰经》(经堂语汉文、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第十章第一节,简写为《古》10:1,下同。
[2]代主语只能用于表示被动语态的被动式动词句中,“代替”因某种原因隐去不提的主语。
[3]调养你的主,现代汉语翻译为“养主”。
[4]“他们”在王静斋(乙种本)中省去不译。
[5]现代汉语翻译为:他们不被复活。经堂语中用“人”作为虚拟的主动者,用一个主动形式来翻译阿拉伯语被动句。
[6]虚词是阿拉伯语三大词类之一,它没有独立的意义,只是在和名词或动词连用时才显示其意义的词类。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份,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只起沟通、联系等作用。因此,语法学家把它称为联系工具词。根据意义分类,可将虚词分为近30种,“强调虚词”属其中一类,它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使人信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