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勋初 著
本谱“考定高适生平事迹,且为高适诗文系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有七八种年谱考订高适生平事迹,而以本谱篇幅最大,且资料翔实,颇多创获。
高适50岁(天宝八载)之前的行踪,史载甚略,诸谱亦多未详。本谱则以高适诗文为依据,参考诸家诗文别集,同时广征博引史乘、方志、贞石、佛藏、姓氏书、敦煌石室等资料,基本考实了高适30岁以后的各年行踪。本谱推定高适生于久视元年(700),考证出高适31岁北游燕赵,并投笔从戎,至34岁离军寓蓟门,交王之涣,次年返宋州,闲居无聊,36岁赴长安应试,无成,留京四载,39岁经洛阳而归梁宋,40岁秋后至汶上与杜甫订交,次年游相州,寓淇上,旅滑台,至44岁始返睢阳,45岁(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漫游梁宋,秋东征涟水,次年又北上东平,游齐鲁,寓北海郡,48岁再归睢阳,50岁中有道科,授封丘县尉,次年送兵清夷,冬抵蓟北,明年春经淇河回封丘,53岁秋去职,抵长安,与杜甫、岑参等登慈恩寺酬唱,越年秋,赴武威,转临洮、抵陇右,始入哥舒翰幕,一年后,充掌书记,自此开始“十年达官”生涯。其中所考,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高适家世,一向无人究悉。著者从《千唐志斋藏石》和《芒洛冢墓遗文四编》中钩稽高氏家族的4篇墓志,考证出高适自曾祖至其侄孙六代家世,揭示高适的家学及其思想性格的渊源。天宝十四载冬,高适曾任绛郡长史,而史传失载,本谱则据芮挺章《国秀集》钩沉而得。对高适的交游,也详尽地考其仕履,尤其是事迹鲜见者更是多方钩稽,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酬裴员外以诗代书》《奉酬睢阳李太守》中的薛太守、裴员外、李太守,一向不为人知,本谱经周详细密的考证,令人信服地指出薛太守是薛自劝,裴员外是裴霸,李太守是李少康,并推断出他们的行踪与本诗的联系,由此可进窥高适结交的政界人物和文人学士的事迹。本谱既填补了不少空白,又订正了前人某些失误。岑仲勉的《唐人行第录》号称博洽精审,然疑高适《单父梁九少府》(一作《哭单父梁洽少府》)之梁洽与《太平广记》所引《名画记》中的梁洽为同一人,本谱考知画家梁洽乃元和间人,时代与高适不相侔,订正了岑说。
著者对高适诗的写作年代多有考辨,高适诗文系年者过半。如定《登百丈峰二首》为广德元年感喟时事之作:过去论者谓高适晚年诗作不佳,然此诗以“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指责玄宗、肃宗二代,证明高适晚年之诗仍然“负气敢言”。类似这样的发明,本谱还有不少。所有这些对研究高适的诗歌有很大帮助。(www.xing528.com)
由于本谱资料丰富并发掘出不少有关高适的新材料,以及著者的精细考订,本谱因而成为当前研究高适家世、生平、交游及其诗文编年的较完备的一部著作,备受唐诗学界所推重。
本谱既考明高适的生活道路,又展示了他的创作道路,并揭示出高适思想性格的变化,突破了一般年谱只重谱主生平的惯例。著者不仅详尽考察高适一生的际遇,还注意把握、分析高适心灵的历程,情感的变化。著者指出,高适20岁初游长安时,不遇,甚失意,但对前途较乐观,意气豪迈;32岁往来东北边陲,意气高昂,然对军中之黑暗不满;40岁长安应试失利后,“寂寞寡欢”;后任封丘县尉,内心甚痛苦。至于本谱考明高适的宗教信仰、指出他晚年极端佞佛,更是发千古之隐。著者依据赵迁《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广智不空三藏行状》等记载,考出高适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中皈依佛教密宗,并举行灌顶仪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出版 7.5万字,1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