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大陆部分1949-1980,港澳部分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大陆部分1949-1980,港澳部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2年是杜甫诞生1250周年。1961年12月15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决定将杜甫列为1962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为了配合这一纪念活动,为了反映“五四”到当时为止的几十年中杜甫研究的情况、保存历史资料及推动研究的更为深入,中华书局特选录报刊上的有关论文,编辑了这个集子,本书是其中的第一辑。这些论文显示出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杜甫研究的进展。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大陆部分1949-1980,港澳部分

1962年是杜甫(712—770)诞生1250周年。1961年12月15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决定将杜甫列为1962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为了配合这一纪念活动,为了反映“五四”到当时为止的几十年中杜甫研究的情况、保存历史资料及推动研究的更为深入,中华书局特选录报刊上的有关论文,编辑了这个集子,本书是其中的第一辑。

本集共收论文20篇,起自梁启超1922年发表的《情圣杜甫》,终结于傅庚生1949年初发表的《评李杜诗》,其中总论杜甫的除梁启超外,还有闻一多的《杜甫》、翦伯赞的《杜甫研究》、孙次舟的《关于杜甫》等。梁文认为杜甫可以当得起“情圣”的称号,“因为他的感情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代表性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的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闻一多的文章论述杜甫的出身及其年轻时代的经历,作者认为35岁前的杜甫是“生命的焦点,正午的日曜,是力,是热,是锋棱,是夺目的光芒”。翦伯赞的文章分“前言”“杜甫的时代”“杜甫的身世”“杜甫的性格”“杜甫的作品”“余论”等六个部分,论述虽较简略,但比较全面,也不乏卓见。

此外,还有侧重研究杜诗艺术的,如胡小石的《李杜诗之比较》、罗庸的《少陵诗论》、金启华的《杜甫诗论》、李广田的《杜甫的创作态度》、冯钟芸的《论杜诗的用字》以及傅庚生的《评李杜诗》等,其中尤以李杜比较研究的成就最为突出。胡小石从用字、内容、声调等方面进行比较,结论是:“李守着诗的范围,杜则抉破樊篱。李用古人成意,杜用当时现事。李虽间用复笔,而好处则在单笔;杜的好处全在排偶。李之体有选择,故古多律少;杜诗无选择,只讲变化,故律诗与排偶都多。李诗声调很谐美,杜则多用拗体。李诗重意,无奇字新句;杜诗则出语惊人。李尚守文学范围,杜则爱散文化与历史化。从《古诗十九首》至李白作个结束,可谓成家;从子美开首,其作风一直影响至宋明以后,可云开派。”其余文章中,考证杜甫行踪的有朱偰的《杜少陵在蜀之流寓》、贺昌群《记杜少陵浪迹西川》等。(www.xing528.com)

这些论文显示出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杜甫研究的进展。它恢复了杜甫作为一个诗人的真面目,不为“诗圣”的称号所囿,而是注重从性情入手,分析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性格内涵,或对其“诗圣”称号加以现代阐释,确立其“人民诗人”“爱国诗人”的历史地位,这一点以梁启超的《情圣杜甫》一文尤其具有启示意义。梁文不是取消杜甫“诗圣”的地位,而是展示了这位“诗圣”身上所具备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所论至今仍引人深思。本辑还收入了郭绍虞的《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郭文在继承旧学的基础上,对杜甫诗论著作进行诠释,不被传统所囿,体现出宏通的理论色彩。

(中华书局1962年12月编辑出版 19.9万字,1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