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简介

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简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者是著名的唐史专家,故能运用大量的史料,钩沉索隐,对元白的主要作品进行细密的考证,以阐释其意旨所在,揭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元白并称,向为唐诗大家。此外,本书对元白作品编年与异文校勘也不乏新见。由于本书采用了以史证诗的方法,兼之其研究对象是元白这两位中唐大诗人,所以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史学价值以及语言学价值。

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简介

陈寅恪 著

本书初稿约7万言,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初版于1950年(线装本),由原岭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室刊行,列为“岭南学报丛书”第一种;经过修改,1955年9月由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4月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重版;再经著者校正错误,增补材料,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9年11月重印出版。1978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利用1959年版印行,复增补了著者所作的12条校补记。

全书由六章组成,阐述和考证唐代大诗人元稹白居易主要作品的意旨及史实,对元白《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新乐府、古题乐府均做详细的考释与辩证,另有附论5篇,探讨白居易之先祖及后嗣、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元白诗之分类、元和体诗、白乐天与刘梦得之诗。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颇有为人称道之处。著者是著名的唐史专家,故能运用大量的史料,钩沉索隐,对元白的主要作品进行细密的考证,以阐释其意旨所在,揭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这种以史证诗的方法,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意旨,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其诗史互证的方法在现代学术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元白并称,向为唐诗大家。本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不仅指出元白其人其诗的不同,也异中求同,往往能发现唐诗研究中很少为人论及的地方(如书中关于唐代传奇文备众体的观点,即由此得出),尤其是著者以“比较分析之研究”而探求“文学演化之迹象,与夫文人才学之高下”更为后学者所叹服。此外,本书对元白作品编年与异文校勘也不乏新见。(www.xing528.com)

由于本书采用了以史证诗的方法,兼之其研究对象是元白这两位中唐大诗人,所以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史学价值以及语言学价值。著者在考释元白作品时,往往能得“史家记事之实录”,特别是唐代社会风俗史、经济史的有关资料,多能补旧史之阙。又由于著者熟悉古代中亚的历史地理和语言以及唐代的世风、士风,对元白诗中有关胡语(外来语)、常用语的解释颇能融会贯通,新见迭出。

本书在左的政治气氛中曾受到批判,并一度仅被视为考据之作而为人所议,新时期则有部分学者对书中有些材料和论断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有学者认为书中关于唐传奇“文备众体”的阐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书的重大学术贡献,以及它作为唐代文史研究的一部名著的历史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以史证诗本是中国诗学的方法和传统之一。《毛诗》是原始典范,《钱注杜诗》达到相当的高度。本书有时因为征引资料太多而陷入烦琐枝蔓,甚而以史代诗,但这毕竟是局部的、次要的。从总体上看,陈氏运用史料之精审、见解之精辟,实罕有其匹,代表了诗史互证的高峰。特别是“文革”后主观主义、以论代史的空疏学风为人所厌弃时,陈氏的治学途径更受推崇。另外,本书所表现的文化史批评的思想,也是著者对于我国古典文学研究所作的理论建树。这在本书中有关文化转型期士人复杂矛盾心态的分析(如对元稹的艳诗和悼亡诗、《莺莺传》的分析),以及对中晚唐的文人集团的考察等方面,均表现得很明显。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出版 21.7万字,3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