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殊青 著
本书包括著者的论文7篇,前4篇是论述李白的诗歌,分别论述了李白诗歌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自然形象、妇女形象和现实主义精神,后3篇分别对屈原的作品,《孔雀东南飞》和《桃花源记》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书中论述李白诗歌的4篇论文因写作于20世纪50年代,今天看来显得不够深入,但对李白研究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者既不同意冯至在《杜甫传》中关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论断,也不赞同舒芜在《李白诗选》中关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是“盛唐气象”的反映的评价,他在“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一文中分析李诗浪漫主义精神的内涵及其艺术表现,指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天才继承人和伟大的发扬者。
“李白诗歌的自然形象”一文结合李白的蜀中诗以及《蜀道难》、黄河诗、庐山诗、泰山诗、有关春天秋天的诗,分析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美感,并抉发其中积极的思想意义。
“论李白诗歌中的妇女形象”一文通过对李白有关妇女问题的抒情诗、叙事诗的介绍,描述了李白诗中丰富多彩的妇女形象,对其艺术成就作了概括,并对李白这类诗歌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了高度的评价。(www.xing528.com)
“论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一文从李白对战争的态度、同情并歌颂劳动人民、揭发统治者的罪恶、动乱流离之际的爱国激情等方面论述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具体表现,确立李诗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的历史地位,并与书中有关论述李诗浪漫主义的内容互相补充。
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陆的李白研究像其他古代作家研究一样,偏重于对作品现实性的社会学分析,这固然有其必要,但要把李白研究推向深入,这种研究途径过窄,应从更多的方面来研究李白及其作品。本书探讨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和艺术特色,研究他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以及反映妇女生活的诗作,皆是当时较少涉及而受到不应有的忽视的学术空白,虽非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和美学价值的全面评价,而在当时显得视野颇为开阔。
(长江文艺出版社1957年11月出版 8.8万字,1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