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人诗文集中,常有以行第相称之例。此种风俗于唐人是通行习惯,在后世则颇费考察。著者在抗战前就开始搜集资料,积二十余年的工夫,摭取1300余条,逐条考察,完成了这部拓荒性的著述。
全书以姓为纲,依笔画多少及《康熙字典》部首为先后;同姓者依排行次序为先后,如李大、李二、李三等依次而降。排行相同者,又以作家的朝代为先后,如认为非同一人,则以“又”字表示区别。每条下必列本据一项或多项,如“白二十”条:“全诗(指《全唐诗》)八函姚合《和裴令公游南庄忆白二十韦七二宾客》。按裴度往还,白氏人物,只有居易,宾客又其一度改官,诗题‘十’字下夺‘二’字,盖浅学者误校删也。”下条“白二十二居易”云:“字乐天,旧166,新119有传。昌黎集10《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又《云溪友议》一记辛丘度之子述白二十二丈诗皆作二十二,观下条乐天自文,更不需赘引他书矣。”这样就不仅辩证了白居易的行第,而且还对《全唐诗》的讹误作了校勘。本书的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本书所录唐人行第大抵有两类:一类为原文或记载上已著其名与行第,若行第有参差,则取其可信者;另一类为原文或记载上未著其名字,而由著者考定或拟议者。著者所据考订方法主要有五:(一)依文义以定其姓名;(二)依事实以求其名;(三)依行第以求其名;(四)依文义以正其名与行第;(五)姓名、行第、官历与事业之互相串合。这种条分缕析的释例,其意义远不限于整理唐人行第问题,对于校理古籍尤其具有普遍的启发作用。(www.xing528.com)
本书附有《读全唐诗札记》《读全唐文札记》《唐集质疑》三种,前两种主要考订《全唐诗》《全唐文》中作者小传的舛误,后一种专论唐代作家生平、作品真伪及撰者年代等问题,颇可以与《行第录》互相发明,互相引证。书末还附有四角号码人名索引,以备检索。
本书给研究唐代文史提供了不少便利。1978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本书,有所补正。
(中华书局1962年4月出版 30.8万字,4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