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儒学:一份给世界的伟大礼物

中国儒学:一份给世界的伟大礼物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今时代,大力宣传孔子儒学,弘扬传统文化,正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最伟大礼物。著名学者、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牟钟鉴教授曾说,习主席的这一文明观念可概括为世界“文明和谐”论,这是中国关于世界文明观的最新表达。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基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智慧。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齐名的伟大思想家。

中国儒学:一份给世界的伟大礼物

杨朝明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从2013年11月26日至2014年9月24日,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我有幸两次亲自聆听习近平主席关于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十分亲切,感触颇深。如果说习近平主席在孔子研究院的讲话向全国发出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那么,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则是就大力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向全世界的重要宣示。在国际儒学研讨会与纪念孔子诞辰这样特殊而重要的场合与时机,习近平主席站在世界文明与国际关系的高度,首先讲到“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指出中国传统爱好和平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习近平主席再次谈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的那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其实,此言正深度契合孔子儒学思想。在当今时代,大力宣传孔子儒学,弘扬传统文化,正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最伟大礼物。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发展阶段,客观分析了儒学发展中的几个特点,这就是与其他学说的“和而不同”、与时迁移和应物变化的长久生命力,还有坚持经世致用原则,这对中华民族延续不断起了重要作用,也对当今世界解决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出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的期望。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立足于当今中国的实际,从哲学高度上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内在气质,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十五个方面,这就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的问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尤其注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或多元一体特征。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演讲时,明确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和原则。此次在国际儒联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主席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了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应该注重坚持的原则: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文明多姿多样是认识前提,文明平等与尊重是基本态度,文明相互包容和学习使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而科学对待文化传统则使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只有秉持这样的原则,才有可能参透其他文明的奥妙,消除独尊、歧视、排他心理,避免无知、傲慢和偏见,进而求同存异,互相涵摄,和谐相处,共同前行。著名学者、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牟钟鉴教授曾说,习主席的这一文明观念可概括为世界“文明和谐”论,这是中国关于世界文明观的最新表达。这一讲话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掷地有声,它明显高于“文明冲突”论,也包含了既有的“文明对话”论。这样的评价准确到位,习主席的讲话业已引起广大学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基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智慧。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6日视察孔子研究院时谈到:有的外国元首看长城,就能联想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热爱和平,不进攻侵略,而是防守自己的家园。习近平主席说,长城还象征包容与凝聚力,外来的东西,进来后也变成内生的东西。中华民族就是不少民族共同融合形成的,中国常把外来文化本土化。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佛教中国化就是如此。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很早便形成了。春秋时期就有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儒家集古代文化之大成,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虽不苟同,但相尊重,和平共处。只要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就能具有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和谐,就能像习主席所说,哪里还有什么“文明冲突”?(www.xing528.com)

中国先人早就看到“人心惟危”,人不能“好恶无节”,而应明理修身,推衍亲情,放大善性,“允执厥中”。孔子便说:“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又说:“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既然“有度”与“无度”全在“人之思想”,那么,中华文明“以礼制中”的意义便不言而喻。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齐名的伟大思想家。主张“文明冲突”论的美国学者亨廷顿也把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明作为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相对应的基本人类文明。由儒家文明的特质所决定,世界应更多理解和认识儒家文明。英国作家贡布里希(sirE.H.Gombrich)说: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孔子提出的方法是简单的,不管你是否喜欢它,但“其中却蕴含着比人们第一眼所看到的更多的智慧”。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生组织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儒家主张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它启示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呵护珍惜,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儒家提倡以人为本,仁者爱人,这种宝贵理念可以应对科学主义、消费主义带来的人的异化,纾解现代人的焦虑与困惑。儒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当我们把内心深处的爱从自己的亲人向外扩展、推广,使爱心弥漫开来时,爱将充满世界,洋溢全球,人类将会减少很多的对抗和冲突!儒家文明倡导和谐,强调包容。世界本来就丰富多彩,人类的文化也多元共存。单一音符奏不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单一色彩绘不成赏心悦目的图画,单一文化和宗教也将使世界变得单调乏味。经济全球化绝不意味着文化的一体化、同质化。因此,学会尊重,学会对话,拒绝冲突,放弃对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互利共赢,世界才会更美好,更富有生机!

中华传统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主张与时偕行,在新的时代,古老的儒学也将立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以全球视野进行思考,与世界所有优秀思想相互学习,以丰富、完善自我,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命运越来越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在“即凡而圣”的孔子那里,在历久弥新儒家思想中,会得到缓解现代危机的启迪,获得走出困境的灵感。从元典时代走来的孔子儒学,是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许多贤达俊彦意识到,人们应该放下现代人的虚骄和狂妄,平心静气、抱着温情与敬意,去回望遥远的古代贤哲——不管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不管是佛陀,还是耶稣——这些人类思维范式的奠定者,总会毫不吝啬地回馈给我们智慧的灵光。对于中国,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文化、新思想的肥沃土壤和不竭源泉。对于整个世界,儒家文明在与异质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中,十分有助于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良性发展。亲近孔子儒学,弘扬中华传统,以“中国思维”指导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更好地为世界所认知,才能使中国贡献的“伟大礼物”为各国所了解。习主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特标识。要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一再提出重视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不断为传统文化“撑腰”“鼓劲”,意义重大,发人深省,令人振奋。习近平主席的对传统文化“高调”表态,尤其9月24日在国际儒联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发儒学在历史的发展、儒学在社会的作用、儒学在今天的世界等问题,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和充分尊重,充满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表现了习主席构建思想文化强国的使命担当,标志着中国开启了建构时代新文化的步伐。

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展现了未来中国的文化蓝图,对所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都是鼓舞与鞭策。我们坚信,习近平主席表态要真正予以继承和发扬,将会从实质意义上构建思想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支持和引导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应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新的形势下更加发奋努力,思考如何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高水平、高标准做好包括孔子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换这篇大文章,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