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生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一年来,《讲话》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嘉评甚多。
《讲话》围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两大问题,高屋建瓴地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
一是阐明了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的时代背景与服务对象。《讲话》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中国历史上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三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和而不同、经世致用、与时俱进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确保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充分发挥出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而且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四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重要思想的价值意义。《讲话》指出: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为治国理政、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迪,而且可以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五是阐明了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讲话》指出:应该注重坚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等原则,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这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www.xing528.com)
六是阐明了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应该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七是阐明了加强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讲话》指出:儒家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多向多元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八是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历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讲话》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总之,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它不仅是指引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南针,也是倡导世界不同文明正确互学互鉴的重要宣言。
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历史性昭示:一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任何一种现实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既要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又要善于把发展现实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不忘历史,才能正确开辟未来,绝不能搞割裂历史、违反事物发展辩证法的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会带有某些历史的局限性,不会都是精华,因此对它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采取这种有鉴别和有扬弃的继承态度和方针,才能真正达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目的。三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有它产生的具体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与历史阶段,都有它适应当时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的具体形式与具体内容;当它们传承到今天,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必然要使它们的形式与内容同新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就必须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四是当今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在意识形态即思想文化领域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一切进步思想文化成果的集大成,它在中国已经与各种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各种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结成了“一主多元”“和而不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而且会更好地促使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服务于文以化人的当今时代的任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未影响其他各家思想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历史经验,对“一主多元”的思想文化统一体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作了生动的历史说明。
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进行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科学的认识:一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该国该民族的灵魂,要始终加以珍惜。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应该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只有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产生和存在的根据,都是世界文明大家庭的一员,都应与别国别民族的文明享有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只有姹紫嫣红之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要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取长补短,而不能搞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文化霸权,那是自取衰败之道。四是进行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必须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这种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立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之上的。
国际儒学联合会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所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努力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并将这两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文明传承发展的故事,讲好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故事,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扎扎实实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