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还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工作,所申报的《徽商与明清文学》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为04BW026)。此后由于中心任务的繁忙,以及调回安徽大学中文系工作,项目的研究时断时续,只得申请延期结题,直到2011年3月,才提交结题材料。
不过,在延期期间,我陆续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读书》等刊物发表了几篇中期成果,结题材料也获得了“优秀”等级。国家社科基金办《2011年8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对结项为“优秀”等级的部分项目予以介绍和评价,将我的项目列于“研究方法创新”一类并评价说:“安徽大学朱万曙教授主持完成的《徽商与明清文学》,从‘好儒’的文化性格、徽商与明清文人的交往、徽商与明清文学的传播、徽商家族与文学传统、徽商题材的创作等多个方面,对徽商与明清文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成果研究视角和方法新颖,不仅将商贾、徽州区域文化与文学相结合,乾嘉朴学等传统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文献整理与艺术批评相结合,而且将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鉴定专家认为,该书资料翔实,分析细致,且多有发明和创获,是一部徽商与明清文学交叉研究的力作,填补了徽商与明清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想,大约正是这个题目是以往文学史研究关注较少、方法和视野比较新颖,才获得了匿名评审专家的认可。
按说,项目结题以后,就可以交付出版了,其间也有出版社和我联系出版事宜。但我总是觉还有不少材料可以补充,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再思考,必须在结题材料的基础上有大的提高才可以正式出版;加之我调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任教,负笈迁转,心境不宁,于是又拖延下来。2013年9月,我将经过补充修改的书稿申报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获得批准进入。此后又集中时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在修改过程中,不断还有新材料的发现。例如鲍廷博的《花韵轩咏物诗存》,尽管有学者已经关注介绍,但没有从徽商与明清文学的视角加以分析;又如程名世的《思纯堂集》,不仅程氏有着徽商的身份,且其中多有扬州徽商与文人交往的信息。这使我感觉到,该课题仍然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本来,还计划以郑元勋《影园诗钞文钞》、《影园瑶华集》、郑庆祜《扬州休园志》,以及程梦星、扬州二马、江春等人的材料,撰写《徽商园林与明清文学空间》一章,但因为交稿的时间限制,只能留待来日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虽然撰写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但当初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还安排部分年轻的朋友承担了部分内容的撰写。其中,耿传友撰写了上编第六章第一节的《徽商传记》;刘艳琴撰写了第六章第二节的《明代徽商题材的白话小说》;谢欣撰写了下编第三章第二节的《由“儒”而“贾”的方承训》;下编第四章中,王娟娟撰写了第一节中“筱园主人”程梦星的诗歌创作部分,方盛良撰写了第二节中“扬州二马”的诗词创作部分,朱雯撰写了第三节“红顶商人”江春及其诗歌创作部分。除方盛良外,他们多为我直接或间接指导过的研究生,当年参加这个项目的研究,得到了学术训练;而今本书得以出版,也是一份难得的纪念。当然,对他们的原稿,我从标题到文字都做了必要的修改。(www.xing528.com)
谢谢邹颖博士替我翻译了本书的标题和目录。谢谢责任编辑葛云波先生为本书付出的辛劳。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为了让我闭关修改书稿,付出了很多。
朱万曙
记于癸巳年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