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徽商与明清文学:探寻徽州作为文学图景的意义

徽商与明清文学:探寻徽州作为文学图景的意义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徽州图景作为讨论对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论题本身。每个作家因为其出生、经历的不同,带来其笔下文学图景的差异。明清两代绘写徽州文学图景的作家,李维桢、钱谦益、袁枚等属于前者,汪道昆、潘之恒、吴文奎、汪子祜等属于后者。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活动和作品构成了地域文学的主体内容,而以本地域为蓝本的文学图景恰恰是他们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商与明清文学:探寻徽州作为文学图景的意义

地域文学图景不同于地域文学,前者是文学作品描绘和映现的地域山水、文化、人物的图像,后者是该地域的作家的创作。本文立足于明清两代文学作品中所绘写的徽州图景,从5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和论述。应该说明的是,明清文学史上映现徽州图景的作品非常丰富,本文只是选取了很有限的一部分作为例证。

选择徽州图景作为讨论对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论题本身。中国的有着辽阔的土地,有着极其丰富的物象,文学图景也因之五彩缤纷、万象纷陈。从徽州文学图景的审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一)文学图景和现实图景的对应关系

文学源于生活,源于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明清文学中的徽州图景和现实图景正相对应。无论是山水、乡村、财富、书香,还是对徽州人的描绘和反映,文学中的徽州图景都真实地再现了明清时期的徽州的面貌,——那块土地上,山水美丽,乡村宜人,财富炫目,书香沁胸;那块土地上的人,崇尚礼义,崇尚文化,男人因为富有不乏豪侠之气,女人因为传统和现实的束缚而备受压抑。凡此,在诸多的历史记载中都能够找到对应的依据。反之,这些文学作品同样是研究明清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的资料依据,恩格斯曾经评论巴尔扎克小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53]遗憾的是,当代历史学研究者,包括从事“徽学”研究的学者很少关注文学中的徽州图景,以及这些重现徽州图景的文学作品。看来,打通文史分家的学科界限,实在是当代学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文学图景因现实图景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没有和缺乏图像技术的历史时期,人类生活的图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学作品得以保存。今天的文学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对文学图景与历史图景关系的复原。每个作家因为其出生、经历的不同,带来其笔下文学图景的差异。进而,同样的现实图景,在诸多作家的笔下也呈现出差异。就一个地域而言,因为地域现实图景的特殊性,文学图景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果说,徽州从地域上大体上也属于“江南”,那么明清文学中徽州文学图景和苏州文学图景就有很大的差异,和齐鲁、燕赵之地的文学图景差异更大。山水、乡村、财富、书香是徽州现实图景的四个要素的组合,也是其文学图景的基本色调,它属于中国文学,它又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研究各种文学图景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差异性,必须注重不同文学图景因现实图景的特殊性而呈现的不同面貌。

(三)文学图景和地域文学的交叉关系

文学图景出自作家的笔下。作家因其出生地、游历面的不同,笔下的文学图景也各呈风致。就地域文学图景而言,其绘写者有两类,一是外地来此短暂游历者,一是出生于此并且长期生活于此者。明清两代绘写徽州文学图景的作家,李维桢、钱谦益、袁枚等属于前者,汪道昆、潘之恒、吴文奎、汪子祜等属于后者。在对现实图景的观察、体验上,前者因为是短暂游历而很有限,表现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文学水平高,视野开阔,他们笔下的文学图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也因为有比较而显得更为客观。后者因为生于斯、长于斯,饱含着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因而表现得极其丰富,一草一木,一丘一壑,一人一事,无不形诸笔端,他们笔下的徽州文学图景更为立体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和强度。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活动和作品构成了地域文学的主体内容,而以本地域为蓝本的文学图景恰恰是他们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载《文学评论》2013年第一期)

【注释】

[1]目前已出版的徽州地域文学研究的著作只有韩结根的《明代徽州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朱万曙的《徽州戏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两种。另有部分论文,在此不一一列举。

[2]明嘉靖年间,徽州籍进士程敏政编辑《新安文献志》,收录文1087篇,诗1034首,大多以徽州山水、风物为题材或为徽州籍文人所创作的作品。

[3]〔明〕戴廷明等编、朱万曙等整理《新安名族志》前卷,黄山书社2005年,252页。

[4]〔清〕许承尧《歙事闲谈》卷十二,黄山书社2001年,413页。

[5]见《徐文长三集》卷十一,《徐渭集》册2,中华书局1983年,351页。

[6]见《初学集》卷十九《东山诗集》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41页。

[7]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年,404页。

[8]〔明〕潘之恒《黄海》游记四之十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下引诗文均出此。

[9]〔清〕许承尧在《歙事闲谈》之《钱牧斋黄山记》条记钱氏崇祯壬午游黄山。查《初学集》卷十九《东山诗集》二收录咏徽州之行30首诗编年为“起辛巳三月,尽一月”,故其游历徽州时间必为辛巳,即崇祯十四年(1641)。

[10]〔清〕钱谦益《游黄山记一》,《初学集》卷四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148页。

[11]〔清〕许承尧在《歙事闲谈》之《钱牧斋黄山记》条,黄山书社2001年,435页。

[12]〔清〕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九,《袁枚全集》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656页。

[13]江春作品现存有和其弟弟江昉的合集《新安二江先生集》,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14]〔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袁枚全集》第三册,439页。

[15]〔清〕袁枚《诰封光禄大夫奉宸苑卿布政使江公墓志铭》,《袁枚全集》第二册,576页。

[16]见《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二,黄山书社2004年,1165页。

[17]汪道昆《灵石山人传》,载《江山人集》卷首。

[18]汪道昆《灵石山人传》,载《江山人集》卷首。

[19]现存《江山人集》为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内。其卷一至卷三为《林栖集》(实即以徽州本土生活为内容),卷四为《毗陵集》《池阳集》《吴越稿》《楚中稿》,卷五为《白下稿》《西游稿》《郡斋杂咏》,卷六为书、序,卷七为记,其中《郡斋杂咏》亦以徽州生活为主要内容。

[20]载康熙十八年刻本《石西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21]今存本为《石西集》八卷附《崇礼堂集》一卷,康熙十八年刻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46册。

[22]关于徽商的研究,可参见日本滕井弘《新安商人之研究》和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www.xing528.com)

[23]《汤显祖集》第十八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726页。

[24]〔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5]〔清〕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26]见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二《曲水园记》、卷七十四《季园记》、卷七十五《遵晦园记》,黄山书社2004年。

[27]〔明〕方于鲁《方建元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南京图书馆藏万历刻本。

[28]〔明〕吴文奎《荪园集》卷七《适园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万历三十二年吴可中刻本。

[29]〔明〕吴文奎《荪园集》卷七《荪园记》。

[30]《茗洲吴氏家典》卷一,黄山书社2006年,17页。

[31]休宁《汪氏渊源录·汪氏黎阳家范·给助条款》,见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446页。

[32]此数字依据李琳琦《徽州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一书的统计,见该书27页及159页。

[33]〔清〕程梦星《今有堂集·江峰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天津市图书馆藏乾隆十二年刻本。

[34]《率滨吟社录》,明刻本,藏国家图书馆。

[35]《率东程氏重修家谱》,明程涌来修撰,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36]8条条约为:一、社中诸人同出一祖,而利名不以行者,以年有长少、学有先后、入社有早暮尔。今得若干人,后来有志者尚未艾,议许续入,盖与人为善、无己之心也。一、会期以四仲月朔日卯刻毕集,吟社同试一题,比较进修之功,以尽切磋之益,或命题,或限韵,或联句,弗之拘。一、作诗每月一首,务宜会日定课,如懈怠者及失旨者,罚呈纸五十张、坚笔四管、京墨二笏入社,以助誊录。一、至期或有远游不及赴会者,即抄题附去,若次会未归,须先期完课寄纳,违者罚如前数。一、同社诸人须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匪徒虚声文字矣。设有操行不谨,为名教玷者,黜之。一、社中之为前辈者,固当恒存引进之心,而继来者尤当诚敬听受。凡遇疑难,各宜虚心钩索,不可自作聪明,偏执己见,致生猜疑。此求益之道,亦敦睦之意也。一、每人敷纹银若干,轮流领放生息,以供誊录之费。务须冬存至公,以图久远。一、会日取次一人为首,首家预备小酌,贵在丰约适中,陶写性情,不可过奢、沉酣喧哄,以致不臧之诮。

[37]《戴名世集》卷七《杨允正传》,中华书局1986年,207页。

[38]〔明〕李梦阳《空同集》卷四十八《潜虬山人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吴瑞穀集》卷三十六《汪长公善行传》。

[40]〔明〕程嘉遂《松圆偈庵集》卷下《文川汪公墓志铭》,明崇祯刻本。

[41]〔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七《程翁吴媪墓志铭》。

[42]〔明〕袁中道《珂雪斋集》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739页。

[43]萧萐夫、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44]〔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22页。

[45]《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30页。

[46]〔明〕李敏等辑《徽郡诗》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7]〔明〕方弘静《素园存稿》卷十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8]〔明〕汪道昆《太函集》卷四十一,黄山书社2004年,885页。

[49]〔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十五,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481页。

[50]见俞樾《春在堂随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67页。

[51]如汪道昆《太函集》卷二十七有《饶母完节传》,卷二十九有《郑麒妻罗氏贞节传》,卷三十二有《孙节妇范氏传》、《季弟待室烈女方氏传》,卷三十三有《汪烈女传》等。

[52]参见韩结根《明代徽州文学研究》附录《<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53]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4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