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小说的发现过程,其整理者王振忠介绍道:
徽商小说《我之小史》的发现,说来纯属偶然。数年前拙著《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后,我送了一册给在婺源认识的詹庆德先生。没有料到,当他看到书前的彩色插页后竟惊呼:“啊!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徽州文书’,我们乡下也有……”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但过后不久,老人就给我带来两厚册泛黄的抄稿本,令人惊喜——我意外发现,这是一部未刊的小说,也是迄今所知徽州历史上唯一的一部由徽商撰写的小说!
显然,该小说本是抄稿本。2008年,王振忠和朱红整理的《我之小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面貌如下。全书分为5卷,另有续编2卷。前5卷共19回,续编6回,总计25回。鉴于该小说还没有引起小说研究者的注意,故将各卷回目胪列如下:
卷之一
第一回幼稚事拉杂书来,学堂中情形纪略
第二回娶养媳过门成小耦,医秃头附伴赴沱川
第三回到石门旋及嘉善,返故里先过杭州
第四回回家来频年肄业,受室后屡次求名
卷之二
第五回从业师再投邑试,事祖母重到杭州
第六回王母大闹隆记行,詹家同赴逆仆案
第七回同扣考羞归故里,愧落第哭往杭州
第八回做新爹甲辰得子,游泮水乙巳成名
卷之三
第九回迎新学五门道贺,探爹娘七夕到杭
第十回买棹泛湖中选胜,辞亲往连市经商
第十一回禀父书清言娓娓,接弟信文思滔滔
第十二回闻弟耗命驾来杭,奉亲命买舟归里
卷之四(www.xing528.com)
第十三回办自治公禀立区,为人命分头到县
第十五回考拔贡文战败北,投法政海上逍遥
第十六回游沪渎赏烂漫春光,办自治结文明团体
卷之五
第十七回从众劝因公往邑,小分炊仍旧训蒙
第十八回接杭电匍匐奔丧,办民团守望相助
第十九回悬横额别饶静趣,剪辫子鼓吹文明
续编卷之一
第一回陪官长谈话投机,哭慈亲抚膺抱痛
第二回往邑城带儿就学,赴杭省携眷闲游
第三回开振记形骸放浪,玩杭城兴会淋漓
第四回发哀启为祖母治丧,挂归帆代善儿婚娶
续编卷之二
第五回为谋事留杭暂搁,过新年到处闲游
第六回访杭州略书所见,会族众恢复祠租
对于该小说的作者詹鸣铎,王振忠在整理本卷前的《<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中作了介绍,并于卷末附录有《詹鸣铎先生生平大事年表》,对其生平更有详细的梳理。詹鸣铎光绪九年(1883)出生于婺源县北乡十三都庐坑下村的一个木商家庭。民国二十年(1931)年逝世,终年49岁。少年和青年时期均读书,间随父亲在外经商,24岁考中县学秀才。此后当过塾师,随父亲经商,浪游上海、杭州等地。《我之小史》卷首自序作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故该小说于本年前已经完成。除《我之小史》外,詹鸣铎还有《冰壶吟草》二卷,宣统元年(1909)紫阳书院排印;另有未刊的诗文集《振先杂稿》八卷,以及日记四册。[1]
詹鸣铎之所以能够创作小说并非偶然,因为他对小说戏曲有很大的兴趣。王振忠从其《振先杂稿》和日记中发现,他曾经作《批评三国演义》和《批评东周列国志》,对貂蝉、曹操、祢衡、刘备、周瑜、张飞、褒姒、介之推等人物,都曾赋诗评论。从他的日记中得知,他在乡间私塾作教书先生时,还把学写小说作为学生们的功课。[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