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徽商山水与田园: 明清文学中的商人审美

徽商山水与田园: 明清文学中的商人审美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充斥商人诗集里大量的文会唱和之作相比,商人们的山水田园题材的作品却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审美意识,因之也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焦山纪游集》、《林屋酬唱录》就是这两次出游创作的诗歌记录。因为是游历山水,无论是作为商人还是作为文人,他们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是接近乃至相同的,形诸笔端的文字,也共同体现着对自然美的感受和体悟。马曰琯的《沙河逸老小稿》中还有一些吟咏田园风光以及景物的诗作,读来也有审美的风致。

徽商山水与田园: 明清文学中的商人审美

与充斥商人诗集里大量的文会唱和之作相比,商人们的山水田园题材的作品却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审美意识,因之也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商人因为经商,行走江湖本是他们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巨商大贾因为口袋里有丰裕的银子,也经常有旅行活动,因此,记录游踪行迹便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在获得巨额商业利润后,往往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土地,这当然又为他们创作田园诗提供了条件。

《闽游诗纪》为崇祯十四年汪汝谦福建之游所写诗作,陈寅恪认为汪氏此行是“访林天素之行”。[11]虽然如此,从杭州到福建沿途的山水风物还是被汪氏摄入笔端。如《六月八日自福州由兴泉抵清漳共七百二十里篮舆作十日行以五言纪事》共11首,其二《福清道中》:“稻色映斜阳,风吹夹道黄。农家欣有岁,我亦慰饥肠。”其三《兴化道中》:“环看多垒石,如逐牛羊群。壑响流松风,山山欲出云。”前者写稻色,后者写石景,景致宛然。对闽中风物的描写也时见集中,如多首诗写到荔枝,其《枫亭观荔枝》道:“一迳绿荫满,临流濯锦鲜。乍耽秋色老,转觉春光妍。已惜味堪饱,还看香可怜。莫言妃子笑,行客也留连。”《闽中咏物十二首》分别吟咏了哆啰绒、犀箫、五色晶章、犀梳、犀觥、玻璃瓶、墨纱灯、倭剑、倭镜、王若水湖滩图、建窑白定鼎、血珀。卷末的《武夷游记》记其与友朋游历武夷山的经过,其中写九曲溪水一段文笔简洁而传溪水之态:“初进峡口,溯流漱石,幻然仙境。赤壁千仞,奇峰插天,九曲潆洄,深潭浅濑,令人应接不暇。初曲回视,幔亭、大王二峰,雄峙水口。二曲玉女峰卓立霄汉,旁列片石,题曰‘镜台’,盖以水光云影时相漾荡也。三曲仙船架于小藏峰,半入石缝,如在天际,终不可解。四曲卧龙潭,澄碧阴阴,晴虹泻壁,如遇风雨,辄摇摇不能自主。五曲接笋峰,危梯千寻,俯瞰巉壑,无济胜之具者不敢蹑,徒有望洋之叹。”

与汪汝谦因追寻情人林天素的独自之游不同,马氏兄弟似乎总是和文友们结伴同游,游则有诗,而且刊刻成集。乾隆十三年(1784)冬,二马“因江月发兴”,邀诗友同游焦山。厉鹗记此次游历“凡九人,往返两宿南庄,留山中凡三日夕,人各赋诗七首,联句一首”。乾隆十七年(1752)春,二马又与陈章等人游林屋诸景,赋诗唱和,沈德潜为《林屋酬唱录》所作的序说:“马君嶰谷,雅嗜山水,今春偕昆弟友生,自扬入吴,过惠山,历武邸,憩明瑟园,乃攀天平,历支硎,俯寒泉,蹑华山乌道,上灵岩,陟邓尉,由天池石壁渡太湖,探石公包山、林屋、飘渺峰、消夏湾诸胜,饮明月坡而返。流连唱和,并得诗五十余首,体格各殊,性情自喫,林壑云日,烟霞鱼鸟,尽归诸寸楮间,可云不负斯游也已!”《焦山纪游集》、《林屋酬唱录》就是这两次出游创作的诗歌记录。因为是游历山水,无论是作为商人还是作为文人,他们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是接近乃至相同的,形诸笔端的文字,也共同体现着对自然美的感受和体悟。可以将他们的诗作对比一读:

《霍家桥道中》:

厉鹗:问讯城东路,还同辋口寻。江天远不极,云日淡相侵。牛懒仍眠垄,鸦寒后出林。重来水竹地,情惬话幽深。

杭世骏:安稳篮舆上,城东路易寻。断崖低树桠,荒径伏暗流。曙色分茅屋,寒烟散竹林。南庄招隐处,知是闭门深。

马曰琯:车鸣十五里,南郭且闲寻。冷翠风前乱,古香云外侵。人因吟秀句,天为写寒林。更待来朝雪,平田一尺深。

马曰璐:客有探幽兴,村田一径寻。招邀农事暇,珍重岁寒侵。木落见遥水,梅香指旧林。却看篱落近,微咏夜灯深。

这些诗作都描写了郊外农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一种闲适悠然的心境,虽然每个人着眼的景色有所不同,但在艺术上却难分轩轾。

马曰琯的《沙河逸老小稿》中还有一些吟咏田园风光以及景物的诗作,读来也有审美的风致。如《南庄四截句》之一:“邻园老桂客争夸,每到花时怅日斜。何似今朝明月夜,小山秋影属吾家。”[12]也许马曰琯所经历的热闹场面太多了,那株月下老桂树的秋影才显得那么清新,才让人感到它的宁静。又如《冬日田园杂兴》四首:

禾稼匆匆输税了,布袍絮帽倚茅檐。城中买得新官历,爱说明年是稔年。(www.xing528.com)

健妇抛锄糠贮火,丈人弃壅土支床。迎亲忙了家翁事,新妇佳儿乌饽香。

竹掩梅藏自一村,鸡声人语旧篱门。西风云净月初上,正照田家老瓦盆。

髡柳沿堤冷日斜,粉书农具比邻夸。豳风满眼留题遍,槌鼓声声噪晚鸦。[13]

作为富商巨贾的马曰琯想必对农事并不了解,当然也毫没有体验过农家的艰辛,但他还是知道农民要向官府交纳赋税。也正因为有着距离,他眼里的农家生活才富有新鲜感。这里有“竹掩梅藏”、“髡柳沿堤”的自然景致,有“布袍絮帽倚茅檐”、“鸡声人语旧篱门”的乡村风情,有农妇、老人、新媳妇、儿童的身影,有“槌鼓声声噪晚鸦”的风俗画,还有农民对“爱说明年是稔年”的向往和期待。

江春之游与汪汝谦以及“二马”相比更有自己的特点。其《随月读书楼集》中有《黄海游录》一卷,是专门记录他回家乡游历黄山时所写下的诗作。这组诗从其老家歙县江村出发时写起,一直写到游历完黄山回到江村为止,共32首。每首前面有小序,介绍自己游览的位置,将在黄海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无一不以诗作记录下来,所记甚微甚细,一草一木、一石一屏,皆入笔端。如第16首:

(小序)横跨一松于始信峰之南北崖,是名接引松。援其枝过仙渡桥,踏空而行,升峰之绝顶,乘危历险,同游者不能从焉!

侵晓试攀跻,幽寻意已迷。松声横跨谷,岭路直乘梯。桥信仙人渡,身看飞鸟低。如何才一瞬,大海白云齐?

这首诗的小序写其登黄山始信峰的经过,诗作则抒发其登峰的感受,“身看飞鸟低”写峰之高峻,“如何才一瞬,大海白云齐?”写峰谷云海的忽去忽来。如果到过黄山的人,就会知晓这样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难怪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江春的《黄海游录》赞赏有加,他说:“凡吟险峻山川,不宜近体。余游黄山,携曹震亨、江鹤亭两诗本作印证,以为江乃巨商,曹故宿学,以故置江观曹,读之不甚慊意。乃拮江诗,大为叹赏。如《雨行许村》云:‘昨朝方戒途,雨阻欲无路。今晨思启行,开门满晴煦。雨若拒客来,晴若招客赴。山灵本无心,招拒讵有故?’又曰:‘非是山行刚遇雨,实因自入雨中来。’皆有妙境……其心胸笔力,迥异寻常。宜其隐于禺,而能势倾公侯,晋爵方伯也!”[14]袁枚在为江春所作的墓志里再次提到此事,说“余持公诗游黄海,一丘一壑如得导师”[15]

江春还有《深庄秋咏》一卷,收诗72首。深庄是其园林别业,也是其避暑的地方。卷前小序道:“余性不耐暑,每至背夏涉秋,则洗然以喜。今夏更苦炎亢,入秋后连雨始解。因屡至深庄,行散之余,不废吟弄,意有偶属,辄以五言二韵写之。”诗均以一字为题,写自己的感受,如《涨》:“一夜渔梁没,芦花浸白头。不知天地阔,添得几分秋。”又如《怨》:“露华团夜色,罗袜渐生寒。底事空阶月,依然度曲栏?”前诗写秋天涨水的景色,选取了渔梁淹没、芦花被浸的特写镜头,别具眼光;后诗写女子之怨,以“底事空阶月,依然度曲栏”侧写之,体现出含婉的风致。

应该说,山水田园题材是商人创作中最具有审美意识的作品,也是和文人创作毫无差别的作品。当他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时候,他们也从精于筹算的商人还原为自然状态的人。山水田园风光,唤起了他们纯粹的审美感受,从而书写这种审美感受。商人的这种审美感受书写,因个人的经历、文化修养和内在气质的不同,有的甚或比文人的书写更富有美感意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