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子——耶稣
耶稣真的存在过吗?《新约》中前三部“福音书”记载的故事是否只是流传的神话呢?人们肯定想知道耶稣出生的时间和地点,那儿的土地和人民与入侵他们的罗马帝国的关系如何?受侵略的苦楚,拥有自己的传统宗教、律法、文学和哲学的骄傲,对自由的热切渴望,关于自由、公平和光辉国度的梦想……所有这些形成了一种敏感和理解的精神。这种精神塑造了那个木匠的儿子——耶稣,并引领他站在了历史的转折关口。
历史给我们开了玩笑,耶稣其实出生于基督纪元前的3年或4年。根据《马太福音》记载,耶稣的出生要早于犹太希律王去世之年,即公元前4年。他是朱迪亚的伯利恒人,也有人说他是加利利的拿撒勒人,《马太福音》中还说耶稣的祖先是大卫王,向下传承到“玛丽亚的丈夫约瑟”——这十分符合犹太信仰,认为将来拯救以色列人,并且复兴国家的弥塞亚应该是大卫王的后代。但是《马太福音》也说:“当玛丽亚嫁给约瑟,在他们结合之前,玛丽亚已经因为圣灵感孕怀上了耶稣。”《路迦福音》也将这个奇迹发展成了伟大的文学故事:“天使加伯利来到玛丽亚面前说:‘嗨,玛丽亚,你受到主的恩宠,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是有福之人。’玛丽亚的表姐伊丽莎白补充说:‘你腹中的婴儿也是有福之人。’”——这成为天主教最仁爱的祝福。玛丽亚说:“我的心尊主为大,我灵以赐我神灵的救主为乐。从今以后,万代之人都要称我有福。”
耶稣出生在一个大家族,耶稣继承了父亲的职业,当了一段时间的快乐木匠。他很欣赏乡村中的自然美景,在后来曾提到那些花草的优雅色彩和树木的丰硕宁静。
据说,耶稣从小就有机警和好奇的头脑,而且在近东地区,孩子到12岁时就已经接近成熟了。耶稣参加过礼拜集会,很喜欢听人宣讲《旧约圣经》,尤其是其中的预言和赞美诗,这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耶稣还读过希伯来先知但尼尔和以诺的书,因为耶稣在后来的传教过程中,经常提到这两人的关于弥赛亚、最后审判和天国来临的观点。但是真正唤起耶稣的宗教热诚的,还是玛丽亚的表姐伊丽莎白的儿子约翰的讲道。
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描述约翰穿着毛布衣服,以蝗虫和蜂蜜为食,站在约旦河边,呼吁人们悔改罪过,通过洗礼获得重生。他警告罪人为最后的审判准备,宣称天国就要来临。约翰说:“如果犹太人能够悔改并洗清自己的罪过,弥赛亚和天国就会立即来临。”当约翰被囚禁之后,耶稣就接替了他的工作,开始宣讲天国即将临近。
我们相信,大部分关于耶稣显现的神迹都是由于思想的感应力——在一种坚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下,敏感的灵魂容易受到影响。耶稣的显现和耶稣信念的传播,使人们受到一种自我激励,在得到他的乐观启示后,弱者变得强大,病人也很快康复。
耶稣传道的起点是约翰所讲授的“福音”,这些“福音”又来源于但尼尔和以诺的思想。耶稣说:“天国已经近在眼前了,上帝很快就要来结束这罪恶的人间世界。人之子(他对自己的称呼)即将从云端来到世间,去审判所有的人,无论生者还是死者。悔改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那些悔改的人、生活端正的人、热爱上帝的人、相信上帝差来的信使的人,都将会升入天国,进入那没有罪恶、痛苦和死亡的光辉国度,享受权利和荣耀。”耶稣有时提到天国,是指一种纯净、无罪的心灵所能达到的精神状态——“上帝之国就在你们心里”,在另外一些时间,他又将天国描述为一个幸福的未来社会,他的使徒成为统治者,那些曾为基督奉献或受苦的人,也将得到百倍的回报。
耶稣并不攻击现存的经济制度,相反,他谴责那些急功近利、一心想进入天国的人。他想寻求的改革是更深层次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改革,一切变革都是表面的、短暂的,如果他能洗净人们心中的自私、残酷、贪欲,乌托邦自然就会实现。这种革命是所有革命中最艰难的,其他的革命大多是一个阶级和另一个阶级的争斗。从精神领域看,耶稣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
耶稣的成就不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度,而是描绘出了一个新的道德境界。在他最初宣扬天国图景时,就已经提出了一些道德戒律,希望人们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最终进入天国。在说到“八种福乐”时,他特别地强调谦卑、温柔和平和的作用。他也劝告人们,如果别人打你的右脸,就把左脸也伸过去;不要过于关心财产积蓄、政治经济;选择独身而不是结婚;放弃一切家庭的拖累。(www.xing528.com)
但是除了苦修派,所有的犹太宗派都激烈地反对耶稣的这些改革,尤其不能容忍他以神自居,去赦免人的罪过。他们还震惊地看到耶稣居然和那些有道德问题的女人保持友好关系。那些神庙中的祭司和最高法院的行政官员,密切关注耶稣周围日益增长的教众是否隐藏有反对罗马的革命动机,以免罗马总督指责他们没有尽到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耶稣尖刻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胡乱指挥着盲从的民众……你们粉饰了自己的坟墓……在人前表现得很公义,私下却干着伪善和不法的事情……你们就是那些杀害先知之人的子孙。……是毒蛇的同类,你们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那些税吏和娼妓,也会比你们先进天国。”
因为耶稣的使徒们公开宣称耶稣就是救世主弥赛亚,将带领以色列人脱离罗马人的统治,在人间建立神的国度,这使得耶稣遭到了最终的厄运。其实,很多罗马官吏、犹太人还有宗教神职人员一直在关注耶稣的行动,由于他之前并没有获得大批的追随者,所以这些人也渐渐不太关注他。但是,这次耶稣在耶路撒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那些人就又开始担心这一大群冲动的爱国信徒聚集在一起,很有可能点燃叛乱的火苗,甚至会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组织自己自治的政府,使犹太人获得宗教自由。于是,大祭司召开了公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个人应该为人民去死,免得整个国家都因他遭到破坏。”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公会下令逮捕耶稣。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耶稣耳中。公元30年犹太历7月14日(西历4月3日),在耶路撒冷的一个朋友家里,耶稣和他的一个门徒享用逾越节的筵席。门徒们都希望耶稣以神奇的力量解救自己,但恰恰相反,耶稣却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筵席中,耶稣以犹太礼节起身祝酒,把酒递给门徒们喝。然后,大家一起高唱赞美诗。根据《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对门徒们说:“我能跟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给你们一条新的命令——要互相爱护,不要让心中充满忧愁。相信上帝也相信我,在我父亲的家中,还有很多住处……我先行一步,为你们准备地方。”
据说,就在那天晚上,神庙派遣的警队很快逮捕了耶稣。到了第二天早上,众祭司长聚集商议,决定给耶稣“亵渎神”的罪名,治他死罪,并决定把耶稣交给罗马派来的总督彼拉多,彼拉多最后很不情愿地宣判了耶稣的死刑。
“钉十字架”是罗马人的一种刑法,犹太人没有这种惩罚方式。这种刑罚通常是先将罪犯通体鞭挞,直到遍体鳞伤,红肿流血,然后将罪犯钉在十字架上。当时执行刑法的罗马士兵给耶稣戴上了用荆条编成的冠冕,戏称他是“犹太王”。在他被钉死的十字架上,用希腊文、拉丁文和阿拉米文写着“犹太王耶稣”。
据说,十字架是在“三时”被挂起来的,就是早上9点钟。当时还有两个强盗和耶稣一起被钉上了十字架。《路迦福音》说:“其中一个强盗还请求耶稣祝福他们。”在耶稣的所有门徒中,只有约翰出现在行刑的现场,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三位“玛丽亚”——耶稣的母亲和她的两位妹妹。
据说,一位士兵可怜耶稣口渴,还用海绵蘸了发酵葡萄酒让他含在嘴里。据说,耶稣喝了之后说:“完成了!”到“九时”,就是下午3点,耶稣大叫了一声,然后断了气。在得到彼拉多的同意之后,有两个仁慈而有影响力的犹太人,将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小心地埋葬。
据《圣经》中记载,在埋葬耶稣的两天之后,他又奇迹般地复活了,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与他的出生一样充满神秘。但是很多使徒相信,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还曾以肉身与他们同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