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的导师——卢梭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思想家、文学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祖籍法国,信仰新教。他的父亲名依萨克·卢梭,一个制表匠,喜欢读书,但性情暴躁,是一个游荡者和冒险者的混合体。卢梭的母亲由于生他时难产而在他出生后几天便去世了,父亲对他的影响极大。他们父子二人(那时卢梭只有六七岁)常过度地浏览各种小说,甚至彻夜不止,习以为常。“有时父亲在晨光微曦中听到醒来的燕群的鸣声,不免有愧色地说:‘让我们睡觉吧,我还比你更多孩子气呢。’”卢梭阅读广泛,包括从古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一直到当时的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一直到自然科学读物。在他幼年时期,他父亲曾对他说过:“卢梭,爱你的国家!”“你是日内瓦人,有一天你会看见其他的国民,你永不会看见与你自己的国家同样的人。”正是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卢梭走上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道路。
卢梭15岁开始当学徒,因不堪忍受粗暴的虐待,很快就外出流浪,后改信天主教,被德·瓦朗夫人收留。曾几次出走,到过巴黎,因不愿当奴仆,又返回德·瓦朗夫人处。1732年以后,他过了一段相当平静的生活,有机会弥补学业上的缺陷,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音乐和拉丁文,并接受了伏尔泰的哲学思想。1741年,他带着一种新的音乐记谱法前往巴黎,但从法兰西学院只得到了口头上的鼓励。他在巴黎以教授音乐和给贵妇人充当秘书为生。1743年,谋得驻意大利使馆秘书的职位,不久又被愚昧专断的大使赶回巴黎。应友人狄德罗之约,他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文稿。1749年10月,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应第戎学院的征文,以论文《论科学与艺术》中选,蜚声法国。在这篇论文中,他断然否定了科学和艺术,认为人生来是善良和幸福的,是文明腐蚀了他,毁了他最初的幸福。1755年,第戎学院再次征文,题目是《什么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人类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则所允许》,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应征,这篇论文的发表最后确立了卢梭的声誉。
从1756年到1762年,卢梭隐居在巴黎近郊的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致达朗贝论戏剧书》(1758年),《新爱洛绮丝》(1761年)、《民约论》(1762年)和《爱弥儿》(1762年)也先后出版。《爱弥儿》出版后,政府当局立即下令焚毁,并要逮捕作者。
于是卢梭被迫逃往瑞士,又从瑞士逃到普鲁士的属地莫捷。教会发表文告宣布卢梭是上帝的敌人,他又不得不流亡到圣皮埃尔岛,管辖这个岛的伯尔尼政府命令他离境,他又被迫前往英国去找哲学家休谟,后与休谟发生争吵,只好化名回到法国,长期辗转各地避难,直到1770年才重返巴黎。在流亡中,他发表了多年编成的《音乐辞典》,写了《山中来信》(1765年);同时感到有为自己辩护的必要,因而写成自传《忏悔录》(1782年),这部作品在作者去世后才得以发表。(www.xing528.com)
卢梭的晚年是孤独和不幸的,他仍受到当局的监视,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完成《忏悔录》之后,他又写了自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1778年7月2日,他的悲愤的一生结束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骸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的先贤祠。
法兰西革命和各个政党的领袖们,如巴那斯、丹东、卡诺、比约、瓦伦、顾容、罗兰,曾经联合起来祭奠他。1794年5月7日,掌权的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极力推崇他,说他是法国革命的导师,并下令将他的遗骸迁葬于先贤祠。在议会大厅里,卢梭的半身像,面对着富兰克林和华盛顿。德国哲学家康德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他“使我双目重光”,其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他的启发。德国“狂飙运动”时期的一些天才,从莱新经由赫德,而至于歌德和席勒,都是卢梭的崇拜者,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少年时候,颈项间悬饰一块佩有卢梭肖像的纪念章。日内瓦最著名的新教育学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冠名。
卢梭的伟大思想,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雅各宾专政正是他的理论的实践。尽管雅各宾专政的许多政策为时人和后人所诟病,我们也无意为其辩护,也不是要论证卢梭理论的真理性,但是,我们能够撇开这些事实而否认卢梭思想对后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吗?不单是雅各宾专政时期,而是整个大革命时期,以及后来,都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
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后来的《人权法案》,都体现了卢梭思想的精神,更值得注意的是,卢梭思想的影响甚至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达于社会主义运动。恩格斯曾经评价说:“平等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作用,在大革命的时刻以及在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作用,而今天差不多在一切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自然起着很大的鼓励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