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赖宁:勇敢扑救山火牺牲的小英雄
赖宁(1973—1988年),四川省石棉县人。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他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图44 赖宁雕像
20多年过去了,他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永远是那副羸弱的身材,略带书生气的脸孔和那双似乎永不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眼睛。
赖宁1973年出生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这里被高山环抱,作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大山就是他们的游乐场。儿时的赖宁喜欢探险,山上的石头、野花、小动物,都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对象。在他的背包里,永远都会放进一把榔头,遇到奇异的石头,就会敲敲打打,他说“将来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读书时期,在赖宁的倡议下,几个玩伴组成了“金龙探险队”,经常去山上探险寻宝,赖宁就是他们的“头儿”。赖宁儿时的伙伴李林洲说:“赖宁课余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地质、生物、无线电、化学等都在看。所以山上很多石头,他都认识,还带回来给同学看。”由于石棉是火险区,每当发生山火,他们“金龙探险队”的队员都会主动上山去帮助大人灭火。(www.xing528.com)
1988年3月13日,是赖宁亲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下午3时左右,山上突然起火,县城周边的森林、卫星接收站和油库都面临巨大危险。赖宁得知火情后,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就和生病在家的妈妈说了声:“我下楼走一走。”一下楼,赖宁就飞快地直奔火场,伙伴们也随后赶到,大家就在现场找了一些松枝灭火,但火势非常凶猛,赖宁和他的伙伴们只能一次次地冲向火海。当工作人员发现有学生救火时,立即要他们停止救火,并派出车辆将他们运送下山。但赖宁和伙伴趁人不备跳下车,又去灭火。大火越来越猛,逐渐将伙伴们冲散了。
在众人的努力下,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那一年,赖宁永远留在了14岁。因为赖宁为保护国家财产勇敢救火的事迹,1989年,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在赖宁母亲的家里,母亲黄和瑢很小心地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赖宁读书时的作业本。翻开一张张已经泛黄的扉页,不管是作文、英语,还是美术,赖宁几乎都能拿到A、98分的优异成绩。
赖宁小时读过的小人书、小说都被母亲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从《马可波罗历险记》、《隋唐演义》,到古龙的《玉娇龙》,以及关于地质、化学方面的专业书籍,都曾是赖宁喜爱的课外读物。在赖宁当时的作文《我的小传》中,他这样写道:“1980年9月1日我跨进农场小学的大门后,陋习有所收敛。我认真地学习,识了不少字,从此迷上了书,书籍使我大开眼界,但也使我的视力从1.5降到了0.3。我戴上了眼镜。”
作为英雄故里——四川省石棉县,目前处处都可见赖宁的痕迹。在母校石棉中学,还保留着赖宁的塑像;在县城的“赖宁广场”上,赖宁塑像就矗立在山脚下,永远注视着这座他热爱的大山,也同样感受着当代学生的快乐生活;在烈士陵园,赖宁长眠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