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英雄故事集: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中华英雄故事集: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在苏俄度过了整整两个年头。1921年9月,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结束后,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瞿秋白在中共领袖陈独秀的请求下,决定回国,直接参加国内的革命实践。

中华英雄故事集: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29.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图29 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东南角青果巷八桂堂天香楼。这八桂堂是时任湖北布政使的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的住宅,因大厅前后花木繁多,其中有长得比较挺拔的八株桂花而得名。其父瞿世玮生性淡泊,无官无职,寄居叔父的住宅,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的母亲金璇,是常州北门外(今江阴市西乡)大岸村人,是广东盐大使金心茗的次女,天资聪颖,擅长诗词。秋白出生的时候,头顶发际有两个旋纹,俗称“双顶”,这在当时人们眼里被看作是福气和聪慧的象征,父母就给他起了个乳名叫“阿双”;进小学读书时,学名瞿双,后来他自己改名为“爽”或“霜”,更后又改为“秋白”,这个名字就是由“霜”联想而来的。

1903年,瞿赓甫死在任上,瞿家家道中落,家庭负担落在了金璇一人身上。金璇生下秋白后,又生了5子2女(其中1子1女早夭),不仅要侍候瘫痪在床上的婆婆,操持家务,还担负起给子女开蒙督学的责任,这些对瞿秋白早年的成长有极深影响。

1904年,瞿秋白入私塾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瞿秋白自幼体弱多病,但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优异。小学尚未毕业,又于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校长屠无博,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新式知识分子,并在日本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他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瞿秋白在屠元博等人的影响下,接触到了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同时亦因家庭境遇的刺激,常与同学们一起议论时政。他还爱看各种书籍,如《老子道德经》、《庄子集释》、《陶渊明集》、《三国演义》、《红楼梦》、《太平天国野史》、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等等。历史上的英雄好汉,给他留下了“最强烈的印象和记忆”,激起他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有一次,他在操场上指着自己头上的辫子对张太雷说:“尾巴似的东西,我们非把它剪掉不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当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到常州的时候,他在家首先把象征着种族压迫和半封建压迫的辫子剪掉,高兴地提着辫子跑到母亲面前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然而,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常州的街头,依然布满了插着草标待售的穷孩子,瞿秋白家也陷入经济困境。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

农历新春正月初五,刚过40岁的金璇看看要到70岁才还得清的债券,望望团团一桌的孩子,无法忍受生活的疾苦,服毒自尽。从此瞿秋白一家人飘零星散,分别投亲靠友,秋白则到杨氏小学教书。

瞿秋白在杨氏小学教算术、图画、音乐课程,家庭的惨景和学校周围的地方恶势力,给他“精神上判了无期徒刑”,他的精神极其苦闷,不得不另寻新的出路。在1916年年底,表舅母典当了自己的“当头”,给他筹办了一点路费,他毅然离开故乡常州,沿着长江西上,到武汉寻找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在纯白的帮助下,秋白进了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外文。1917年春,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秋白随同北上到了北京,先参加了文官考试,未被录取,接着又考进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在俄文专修馆,瞿秋白除了学习俄语英语法语,还研究文学哲学、佛学,去北京大学旁听过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胡适的讲课,试图寻找人生问题的答案。他回忆说:“从入北京到‘五四’运动之前,是我最孤寂的生涯。朋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北京城里新官僚‘民国’的生活使我受一重大的痛苦刺激。‘厌世’,就是要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改革社会。”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一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瞿秋白立即打破了孤寂的生活,领导和参加了这一场运动。5月4日那天,他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斗争。因为疲劳过度,回校后立即肺病发作、吐血,但他仍奋不顾身,担任北京学联评议部负责人,积极领导俄文专修馆及附近汇文大学、铁路管理学堂三校的罢课斗争,成为三校学生运动的“谋主”。至此,瞿秋白一反历来埋头书斋的文弱气质和内向性格,在超强度的体力支付和神经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忍住病肺吐血的痛苦,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他的政治生涯由此开始。

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震惊和鼓舞,瞿秋白进一步看到中国社会问题的深重,促使他去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索中国的出路。当时,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朋友间的探讨,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他认为,要对社会主义认个清楚,就应当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世界革命的中心点”——俄国去。1920年10月,俄国战乱未息,缺衣少食,体弱多病的瞿秋白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毅然前往莫斯科,迈出了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关键一步。(www.xing528.com)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告别送行的亲朋好友,登上了火车,经过3个月的艰辛,于1921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在苏俄度过了整整两个年头。为了便于工作,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访苏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向国内读者报道苏俄现状。从1920年10月18日在哈尔滨写的第一篇报道《哈埠见闻中之珲春事件》起,到1923年1月25日回到北京写的最后一篇报道《赤俄之归途》止,先后发表了50篇通讯报道和专论,计20余万字。此外,还撰写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俄国议学史》、《俄国革命记》等4本专著。他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苏联当时的状况,热情地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赴俄考察的革命实践,大量经典著作的阅读,使瞿秋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实现了向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转变。1921年9月,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结束后,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瞿秋白在中共领袖陈独秀的请求下,决定回国,直接参加国内的革命实践。

回国后,瞿秋白负责主编《新青年》季刊,《向导》、《前锋》等刊物,还承担了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和撰稿。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又创办并编辑《热血日报》,一共撰写了200多篇文章,100多万字。他在这些文章中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和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批判各种错误的思潮,及时地给工农群众指引斗争方向。他指出,中国革命要将武装革命和群众运动同时进行,互为促进,还强调了革命军队必须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及国民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全国陷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8月7日,著名的“八七会议”在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召开。会议通过了由瞿秋白起草的《告全党党员书》,做出了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成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

“八七会议”后,在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策划组织下,全国各地爆发了100多次武装起义。1928年6月,瞿秋白赴莫斯科出席苏共“六大”,会后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在莫斯科期间,他虽健康状况不佳,但仍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十分关注国内的革命斗争。

1930年7月,他回国继续主持工作,并纠正在他出国期间主持工作的李立三的工作失误。但在1931年1月上海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错误批判,被排挤出中央领导机构。瞿秋白并没有停止革命斗争,他随即参加并领导了当时上海文艺战线的斗争。瞿秋白自小多才多艺,尤其喜爱文学,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中也不时流露出对文学事业的依恋情结。1931年5月,瞿秋白因上海党中央某机关被破坏而避难到茅盾先生家中,与茅盾谈起了创作问题。之后,又与鲁迅先生建立了亲密的革命友谊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央教育委员,并担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兼主编。他还创办了国立苏维埃大学,担任校长,开学后,他对政治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作出具体指示,甚至对每一次学习的讨论题目都予以原则指示。他还创办了苏区工农剧社与高尔基戏剧学院,并大力开展文化教育普及和扫盲运动。虽然工作相当劳累,身体又差,还时常咯血,三天两头发高烧,而物质生活又很艰苦,但瞿秋白仍然勤奋工作,为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由于身患肺病留在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苏区在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下,形势非常危险,中央分局决定将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转移出去。1935年2月11日瞿秋白一行从瑞金九堡附近启程,前往福建,准备转道广东到香港或去上海。2月24日他们到达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瞿秋白不幸被捕。敌人逼他投降就范,但他坚决拒绝,并在狱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6月18日,国民党宣布枪决令,他视死如归:说:“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他高唱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慷慨就义,死时年仅36岁。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重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值得中国人民学习和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