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魏北周统辖时期的敦煌:发现敦煌史迹

西魏北周统辖时期的敦煌:发现敦煌史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魏、北周统辖时期的敦煌西魏公元535年—557年,都长安。西魏委派为民众信服的申徽为瓜州刺史。北周时把寿昌、效谷两郡并入敦煌郡。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减轻徭役,免除欠税,赈济饥民,又宣布废除佛道二教,令沙门道士还俗,整顿军队纪律,严禁伐树和践踏苗稼。唯凉州、敦煌,战乱破坏最轻。

西魏北周统辖时期的敦煌:发现敦煌史迹

西魏、北周统辖时期的敦煌

西魏公元535年—557年,都长安。西魏仍在敦煌设瓜州,瓜州治敦煌郡,元荣继任瓜州刺史,瓜州辖敦煌、效谷(一郡一县)、寿昌(一郡一县)、晋昌、玉门五郡。敦煌郡下领敦煌、鸣沙、平康、东乡、效谷、龙勒六县。瓜州刺史元荣死后,瓜州发生了敦煌乡人邓彦、张保叛乱,赖敦煌世家大族之力,叛乱得以平息。西魏委派为民众信服的申徽为瓜州刺史。由于这时突厥(原居咸海以西的阿史那氏,后迁漠北阿尔泰山定居,与丁零、铁勒融为突厥)和吐谷浑(鲜卑族慕容氏一支,西晋时迁至今青海、甘南、川北氐族故地,东晋初以吐谷诨名建国)分别在河西走廊以北和东南兴起。突厥占有东自东北,西至西域的广大地区,吐谷浑占有今甘肃临夏—青海格尔木—西域且末地区,控制了西域,瓜州刺史申徽也只能保境安民而已。

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敦煌归属北周统辖。

北周统辖敦煌时期为公元557年—581年,西魏、北周,一切典章制度,悉从北魏之旧。敦煌仍设瓜州,州治敦煌郡,任宗室建平公于义为瓜州刺史。北周时把寿昌、效谷两郡并入敦煌郡。瓜州辖敦煌郡。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并敦煌、鸣沙、平康、东乡、效谷、龙勒六县为鸣沙县,敦煌郡领鸣沙县,鸣沙县下设敦煌、效谷、平康、鸣沙、东乡、龙勒、寿昌等乡。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减轻徭役,免除欠税,赈济饥民,又宣布废除佛道二教,令沙门道士还俗,整顿军队纪律,严禁伐树和践踏苗稼。北周国力渐强,终于公元557年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公元581年,汉族官僚地主,掌握军权的杨坚,逼北周静帝宇文阐让位,自立为皇帝,建隋朝。自此分裂二百余年的中国又归统一。

上述先后统治敦煌的九个封建政权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共统治了316年,可以有一个总体印象:(www.xing528.com)

第一,西晋末,十六国时期中原大乱。这主要是乱了北方。黄河流域及甘肃陇东、陇南,破坏最为严重,摧残殆尽。唯凉州、敦煌,战乱破坏最轻。就敦煌而言,这316年中,除20余年,其余保持了近300年相对安定的社会秩序。这是敦煌历史的大幸。加之移民两万余户,近十万人,劳动力大增,兴修水利,军屯垦田,生产得以继续发展。成为“郡大众殷”之地。这样说,并不是指敦煌成了世外桃源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因为敦煌虽免遭战乱破坏,没有“流尸满河,白骨遍野”的劫难,生产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却仍在各族贵族的统治和世家大族地主的压榨之下。广大农牧民生活仍未摆脱贫困难熬的境地。

第二,这一时期,统治者提倡经史,兴教昌文,笃信佛教,敦煌保存了先秦汉魏典籍,学术文化呈繁荣之势。人才济济,名人荟萃。上面列出了三四十人,其中全国有名的不下十人。敦煌在文化上是当时北方最先进的地区之一。佛教广泛传布,成为佛教东渐的中继站。敦煌自汉武拓疆,建郡立县以来,经六百余年的发展积累,已形成了深厚的敦煌文化底蕴。

第三,敦煌继续保持着丝路重镇、战略要地的重要地位,起着制御西域、屏蔽河西的重大作用。丝绸之路、中西交通是畅通的。

第四,以汉族为主,诸多民族杂居的敦煌,完成了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