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统辖敦煌时期
北魏统辖敦煌时期,公元439年—535年,共96年。公元439年,是北魏灭北凉,统有敦煌的年代,不是北魏建立之年。北魏是鲜卑族拓拔珪于公元386年建立,公元398年定都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的。北魏的统辖区域:东自今辽宁北,西达西域,北及今内蒙古南与柔然、铁勒为邻,南到河南南阳、淮河与南朝的刘宋对峙。公元494年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北魏统有敦煌后仍设敦煌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在敦煌郡设敦煌镇,敦煌地位提升。以拓跋氏宗室穆亮为敦煌镇都大将,辖敦煌郡外还领酒泉军、晋昌戍、乐涫戍,镇守酒泉、敦煌、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改敦煌镇为瓜州,州治敦煌郡。瓜州辖敦煌、效谷、寿昌、长乐(今瓜州县境内)、会稽(今玉门市境内)五郡,宗室元荣任瓜州刺史。敦煌郡下领敦煌、平康(北魏置在敦煌县西南)、东乡(在敦煌县境内,方位不详)、阳关四县。
敦煌为北魏军事、政治重镇,通西域的门户,河西的屏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敦煌设军镇或州就能说明。当时河西仅凉州、敦煌两镇,西域有焉耆一镇。北魏太武帝时(435年),遣董琬出使西域,招抚龟兹、疏勒、乌孙、粟特等九国,“旁国闻讯,争派使者入贡,共十六国,每岁朝贡不绝”。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公元485年,北魏颁布实施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子受无主荒地40亩,妇人20亩,是为露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归还官府。另男子每人授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均田制影响久远,在广大地区不同程度推行。敦煌也不例外,从敦煌文书中公元6世纪中叶的《敦煌户籍残卷》记载,足可证明。这对农业生产总是有利的。先前大量移民定居敦煌,又带来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几万农业劳动大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北魏还规定:农耕人口的十分之一,要投入军屯。敦煌早已实行的军屯,成为法定而继续实行。辽东的长辕犁已用于敦煌农耕。用以平田碎土的耙,除草和收割的锄、镰等工具,也都齐备并广泛使用。农耕技术中防旱保墒、绿肥轮作,注重选种、林果嫁接、熏烟防霜、葡萄冬季埋蔓法也都普遍使用。不要认为这些都是简单得不值一提的常识,在当时都是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在西方,绿肥轮作制于18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开始采用,比我国晚了1200年。这些从敦煌莫高窟的北魏壁画耕作狩猎图,嘉峪关出土的画像砖播种图,都可得到印证。北魏孝文帝时的敦煌镇都大将穆亮,为政宽和,赈济抚恤百姓,发展农业。离职还朝,还受敦煌百姓的思念。商业繁荣、客商云集。通过敦煌西去的商品仍以丝为大宗,也有工农业产品。我国的养蚕技术正是在公元6世纪末,传入波斯,由波斯而传入大秦。输入内地商品有宝石、香料、玻璃等。敦煌对各国商人建造馆舍供他们居住。北魏大力提倡佛教。当时北魏僧尼总人口约200万人,敦煌成了佛教东渐的中继站,也是佛经翻译的中心,名僧云集,东来传教者,西去取经者络绎不绝。最有名的是宋云,北魏敦煌人,于公元516年—521年西去取经,据《洛阳珈蓝记》载:“宋云与惠生向西取经,凡得一百七十部,正光二年(521年)二月还。”宋云曾著有《家记》,今已散失。宋云可以说是前甘肃最早的留学生。
张湛,北魏敦煌人,字子然。以好学善文而闻名于世,北凉时任兵部尚书,北魏时至都城平成,任宁远将军,学习不辍,写作不停,著述散失。(www.xing528.com)
索敞,北魏敦煌人,字巨振。通览经籍,以儒学知名。北凉时,为刘昞助教,尽能传刘昞学业,助教弟子千余人。北魏时至都城平城,任中书博士,仍以授经史为业。许多弟子学成,有数十人任尚书郎。
阴兴,北魏敦煌人,通经史,尤以文学有名,为大学者刘昞助教,终身授业。
公元525年,在河北怀来爆发了边镇兵民大起义,持续三年。不久宁夏固原和甘肃天水、成县又爆发关陇人民大起义,攻州破县,杀了两个州刺史,直逼洛阳。起义持续八年。动摇了北魏统治,使其瓦解。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从洛阳逃亡关中,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鲜卑化的汉族高欢于邺(河北省)立东魏,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在公元535年于长安立西魏,敦煌进入西魏统辖时期。公元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取西魏代之,立周,史称北周。敦煌又为北周统辖。西魏、北周实际是北魏统治的继续,都为北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